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梯形的面积计算”一节中,有这样一道习 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像图1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顶层的 根数+底层的根数)×层数÷2,想一想这是什么道理,并算出图中圆木的总根数。”有位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首先问学生:“这些圆木堆成的横截面,近似于什么形状” ?(生:梯形)“结合梯形面积公式,想一想,你能用较快的方法算出圆木的总根数吗?”[生 :(顶层的根数+底层的根数)×层数÷2]。这样图1的总根数很快就可以算出来了。教师很高兴地表扬学生:“真不错,我们以后就要这样,运用…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76页第4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像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方法求总根数:(顶层根数 底层根数)×层数÷2。想一想是什么道理,并算出图中圆木的总根数。在说明“想一想是什么道理”时,很多教师认为这堆钢管的横截面像梯形,顶层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上底,底层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下底,层数相当于梯形的高,总根数相当于梯形的面积。因为梯形的面积=(上底 下底)×高÷2,所以圆木的总根数=(顶层根数 底层根数)×层数÷2。由此,可以看出,求圆木的总根数用的就是梯形的面积公式,只是写法稍微有些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3.
统编五年制数学七册117面,有这样一道习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象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上层根数 下层根数)×层数÷2.想一想是什么道理.算一算图中的总根数."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做这道题时,先要学生回忆:梯形面积怎么求?再设问:这堆钢管的截面象什么形状?学生说截面是梯形,教师予以肯定.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求总根数计算方法中的上、下层根数和层数,分别与梯形的上、下底和高一一联系,并在小结时讲解道:这堆钢管的横截面是一个近似梯形,上、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 (国标本苏教版第九册第25页第10题) 读完题后,学生议论纷纷. 李敏说:"钢管堆成的形状像梯形.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上底+下底)×高÷2,钢管的上层根数相当于梯形的上底.下层根数相当于下底,层数相当于高,因此,图中钢管的总根数是(9+16)×8÷2=100(根)."  相似文献   

5.
友情提示:本稿件配合《数学》(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中“24小时计时法”的内容设计。松松打扫墙壁时,不小心把挂钟碰了下来。他捡起挂钟一看,玻璃罩子上出现了一道裂纹,裂纹正好把钟面分成了两部分(见图1)。他快捷地算出各部分数的和分别是(1+7)×7÷2=28和(8+12)×5÷2=50。121110978654321图松松突发奇想:如果用一段铁丝把钟面上的数分成和相等的两部分,该怎么分呢?松松边分析边操作:钟面上数的和是(1+12)×12÷2=78,各部121110978654321图2分数的和是78÷2=39。从较大数考虑起:12+11+10+9=42>39,12+11+10=33<39,39-33=6,而1+2+3=6,可见,…  相似文献   

6.
教“商中间有0的除法”时,教师可按铺垫、演示、探索、讨论和小结五个步骤组成教学。 1.铺垫。教师让学生完成下面两道题: ①比较数的大小:104 14 140 1004 ②下面各式中的商是几位数。 905÷5 7364÷4 828÷4 2110÷2 2.演示。教师用复合灯片(或图片)演示309÷3的计算过程。如下图,教师先出现图左部分(表示309根小  相似文献   

7.
我市某小学三年级数学期末测试中有如下一道题目:笔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2006×7 357×9 3000÷8 5440÷6 据命题人介绍此题是参考人教版《数学》第五册总复习第1题设计的。题目来自教材,属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没有超出《教学大纲》和《调整意见》规定的考试范围。事实上该校三年级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会计算。但在阅卷过程中,针对一部分学生对“一位数乘多位数”用除法进行验算的问题发生了争议。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道题:“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图A)。解答时,大部分同学是这样解的,即:(扇形面积-小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扇形面积)=(3.14×22÷4-2×2÷2)+[(4+2)×2÷2-3.14×22÷4]=4(平方分米)。针对学生的一般解法,我及时启发:“谁还能找到别的解法?”这时,一个同学很快黑板上列出4×2÷2=4(平方分米)这样的算式来。同学们感到惊讶,于是纷纷要他说出列式的理由。他说:“我是先把上面扇形中的阴影部分移到下面扇形中来,整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三角形的面积。”说着,他在黑板上画出了移动后的图形(图B)。同学们看了,都恍然…  相似文献   

9.
听爷爷说过:“大数学家高斯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上小学的时候,计算过这样一道题:1+2+3+4+……+99+100的和是几?他想了想就很快说出了答案是5050。原来他总结出一个求和公式:总和=(首项+尾项)×项数÷2。我也用这一方法解了不少数学题。今天我又计算一道数列题,题目是这样的:(2+4+6+……+2004)-(1+3+5+……+2003)=?按照高斯的解法,原题=(2+2004)×(2004÷2)÷2-(1+2003)×(2004÷2)÷2=2006×1002÷2-2004×1002÷2=1005006-1004004=1002。这样计算数目太大,非常麻烦。我又仔细观察这道题,终于发现:前面括号里的各项比后面括号的各项相应多…  相似文献   

10.
问题:计算5795.5795÷5.795×579.5。(小学数学奥林匹克总决赛题)这是一道小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巧算题。解题关键是弄清乘除混合运算添括号的性质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性质:二数的商乘以某数,等于某数除以除数的商乘被除数。即:a÷b×c=a×(c÷b)。关系: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解题方法:方法一应用乘法分配律。方法二应用上面性质。方法三化成分数计算。解题:方法一原式=5795579.5÷5795×579.5=1000.1×579.5=(1000+0.1)×579.5=579500+57.95=579557.95方法二原式=5795.5795×(579.5÷5.795)=5795.5795×100=579557.95方法三原式=5795.57955…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的概念后,曾出了这样一道巩固题: 括号里填上什么数,才能使商不变?为什么? 8÷4=2 (1) (8×囗)÷(4○囗)=2 (2) (8○□)÷(4÷□)=2 对于(1)题,学生都能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很快说出多种正确的答案。而对于(2)题,由于学生没学过小数和分数的除法,受知识的局限。因此出现了我预先备课时没有估计到的情况。学生们对下面两个答案有了争议。  相似文献   

12.
<正>“梯形的面积”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该内容编排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三角形的面积”之后。新课教学之后在练习题里出现这样一道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下图(见图1)的形状。请计算图中的总根数。”在区级教研会上,一位老师说出了他的困惑:这道题编排在这里到底是何用意,我们应该如何深度教学,应该关注些什么?如何做到既能关注学习  相似文献   

13.
问题:某校派出201名学生种201棵树。要求男生每人种2棵树,女生每2人种1棵树,学校应派出男生多少名?(重庆市小学数学竞赛试题)这是一道求部分数的应用题。解题的关键是把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即1份数)来分析求解,或者选择列方程求解法。解题方法:分组法。按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先算:1个组种树的棵数=1名男生种树棵数+2名女生种树棵数,总组数=要种的树的总量÷1个组种树的棵数。再算:男生人数=1个组中的男生人数×总组数。也可由此关系列方程求解。方法一:分组法。按1名男生、2名女生编成1组。总组数:201÷(2+1)=67(组)男生人数:1×…  相似文献   

14.
计算题。 , 、1.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得数。(6分) 3.9÷1.3=2.4×0.5= 2.7+3— 1—0.4= O.9×1.1=0.6÷0.2= 2.用竖式计算下列各题(得数保留两位小数)。(6分) 96.28÷28 1.384×6.5 3.用递等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16分) (1)0.5×16×0.125 (2)6.5×6.5+6.5×3.5 (3)5.9÷(3.94+6.86)×O.8 (4)8÷E(40.75—9.5)×0.43+10.65 4.列式计算。(8分) (1)把0.36与2.5的积缩小6倍,结果是多少7 . (2)甲数是.4.5,乙数是甲数的2倍,甲乙两数的和是多少? 5.看图计算面积或地积。(单位:米) (1)计算图(一)的面积。(5分) (2)计算图(二)合多少公亩。(5分)…  相似文献   

15.
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后,教师出示数学书第25页上的探索与实践题,并要求学生算出这堆钢管一共有多少根。10.小明参观钢铁厂里看到许多钢管堆成如图的形状。最上层有9根,最下层有16根、有8层。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出这堆钢管一共多少根?它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联系吗?生1:我是这样算的,把每层的钢管数加起来,9+10+11+12+13+14+15+16=100(根),一共有100根。生2:我是按照梯形面积公式来算的,(9+16)×(8÷2)=100(根)。  相似文献   

16.
案例:有一长方体木块长1.2米,宽0.6米,高0.3米,把它锯成棱长0.3米的小正方体,最正方体,最多能锯成多少块?师: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试做。学生们沉思片刻后,纷纷动笔去尝试,—会儿学生都高高地举起手。师:我们班的学生真棒,一会儿就想出来了。那么能说说算法吗?生1:老师,这题太好做了,先求出长方体的体积(1.2×0.6×0.3);再求正方体体积(0.3×0.3×0.3);最后看长方体体积是正方体体积的几倍,就是所求的块数(1.2×0.6×0.3)÷(0.3×0.3×0.3)=8块。生2:对。我也是这样做的。其他同学也纷纷响应:我们也是这样求的。师:道理何在?生齐声答:以前我们…  相似文献   

17.
一次数学课,教师让学生用多种解法解答下题。如下图所示,一个平行四边形(单位:厘米),面积为24平方厘米,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学生解题时,教师巡回检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解法有三种: (24÷3一4)×3÷2 24一(24÷3+4)x3+2 (24一4×3)÷2于是,在列这三种算式的  相似文献   

18.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四则混合运算》一节中《练习十》的第3题,叫做“有趣的练习”,原题如下: (53-35)÷(5-3) (41-14)÷(4-1) (62-26)÷(6-2) (83-38)÷(8-3) (71-17)÷(7-1) (92-29)÷(9-2) 这组题的趣味在哪里?如何教学呢?我认为可以这样安排: 第一步,先让学生算出结果,使学生们感到“惊奇”,这些题的得数(或商)怎么都是9? 第二步,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 ,笔者为一所学校六年级数学计算能力测试命题 ,其中一道题是 ( 3÷ 1 1 +2÷ 7+1÷ 2 )× 1 54,学生计算情况如下 :1 .( 3÷ 1 1 +2÷ 7+1÷ 2 )× 1 54  =0 .2 ·7·+0 .2 ·8571 4 ·+0 .5)× 1 54=……2 ( 3÷ 1 1 +2÷ 7+1÷ 2 )× 1 54  =( 31 1 +27+12 )× 1 54  =( 421 54+4 41 54+771 54)× 1 54=1 631 54× 1 54  =1 633 .( 3÷ 1 1 +2÷ 7+1÷ 2 )× 1 54  =( 31 1 +27+12 )× 1 54  =31 1 × 1 54+27× 1 54+12 × 1 54  =42 +4 4 +77=1 63据统计 ,有 54%的学生采用方法 1。究其原因 ,是学生受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  相似文献   

20.
马小虎学完简易方程后,试着解了一道方程题: 48÷6X=2 8X=2 X=2÷8 X=0.25 检验:把 X=0.25代入原方程: 左边=48÷6×0.25=2 右边=2 左边=右边所以X=0.25是原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