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建高校品牌 提升高校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弦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6):117-120
高校品牌是由学生品牌、专业品牌、学校品牌3个层面构成,与商品品牌相比,两者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个性。在高校品牌的创建过程中,应高度重视高校精神文化凝练,进行准确定位,确保办学质量,进而有效推进高校品牌建设,提升高校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高校形象广告必须以大学文化为理论来源和内在支撑,以UIS为实践依据和外在表征。同时,高校形象广告的创意、表现和传播过程还必须遵循品牌资产的运行规律,以创建品牌、提升品牌资产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3.
高校形象广告必须以大学文化为理论来源和内在支撑,以UIS为实践依据和外在表征。同时,高校形象广告的创意、表现和传播过程还必须遵循品牌资产的运行规律,以创建品牌、提升品牌资产为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4.
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品牌建设能提升学生的受让价值和满足感,同时通过形成项目品牌效应实现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品牌建设存在着定位不够明晰、内部属性建设不够重视、国际化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品牌传播支撑环境不够有力、品牌文化氛围尚未得到营建等诸多问题,应通过加强对品牌的规划、重视品牌内部属性建设、关注品牌的国际化、优化品牌的传播环境、营造品牌文化等途径促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品牌建设水平的有力提升。  相似文献   

5.
“品牌的一半是文化”。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够建立并得以传播,其背后必然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的,品牌文化是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品牌的管理逐渐由科学管理模式过渡到文化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在五粮液品牌资本高速扩张中,成功的品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在品牌传播过程中,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品牌传播的物质基础;历史文化、企业文化、责任文化和政治文化的综合推力,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厚了品牌价值.  相似文献   

7.
品牌跨文化传播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牌是个经济事物,但也是个文化事物.从人文精神的角度看品牌,它是有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的,而赋予品牌这些人格特质的就是品牌赖以生存的母体文化.品牌以文化方式进行传播其首要问题就是要有一个文化身份的定位,这个定位过程实质上是对品牌自身文化之人文精神的厘清与深挖过程.就中国的本土品牌来说,文化身份的定位受到中国文化观念中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影响,而这些也恰恰体现了人文精神对于品牌跨文化传播的决定作用.整体来看,人文精神是品牌跨文化传播中一个重要的核心问题,它不但能够形成品牌所特有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而且还决定着品牌传播的具体形式.  相似文献   

8.
农文旅小镇的高质量发展对于助推农村经济发展、提速乡村旅游转型发展、改善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打造农文旅小镇品牌,是农文旅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乡村振兴大目标的关键路径。但是在农文旅小镇品牌营销的过程中存在着市场定位雷同、经营模式不健全、营销渠道单一、人才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文旅小镇品牌营销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已经使得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高校品牌则成了这场竞争中非常有力的重要武器.笔者认为在高校品牌的构建和传播过程中,培养、整合和传播名人资源是高校品牌构建的应有之意.本文着力阐述了为什么要培养、整合和传播名人资源,应该培养、整合和传播哪些名人资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地方高校品牌是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品牌塑造与广告传播间也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基于地方高校品牌塑造,按照现代广告传播规律,地方高校广告传播策略可包括自身定位策略、广告目标策略、广告诉求策略、广告创意策略、广告媒介策略及广告实施策略。研究地方高校广告传播策略,可帮助高校打造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
打造世界妈祖文化品牌的传播策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妈祖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化内涵、符号体系、影响性等方面都具备了品牌文化的要素。客观分析了妈祖文化品牌传播现状,认为妈祖文化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还没有得到扩张,主要是在传播CIS系统、传播范围、传播定位方面存在一定问题。为了让妈祖文化品牌走向世界,进一步增强妈祖文化品牌传播的效果,提出应该统一标识系统、积极开展公关活动、注重营造品牌关系、采取整合营销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2.
试论企业品牌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品牌成功与发展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品牌文化创造与传播的过程。企业加强品牌文化建设,是塑造知名品牌的关键;是打造文化品牌的客观需要;可以提高品牌的竞争力;促进地方和民族文化的传播。企业要搞好品牌文化建设,可以通过倡导与目标消费群体相一致的消费文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品牌形象的宣传、采用品牌延伸战略,搞好品牌经营等主要措施来实现。  相似文献   

13.
面对国际国内的种种复杂情况与困难挑战,消费正重塑上海城市经济增长格局,也是本研究将海派文化价值观传承、发展与传播的问题在品牌原型战略视角下展开的重要前提。对标于上海城市精神,将海派文化价值观的构念归纳为创新观、务实观、奋进观与奉献观四个维度的因子,并验证了海派文化价值观对品牌原型存在的影响性作用。最后,研究提出,上海品牌应在坚持"创新"的基础上,植入"时尚文化观"的传承概念、打造"诚信文化观"的发展品质和形成"和谐文化观"的传播效应,从而构建品牌价值生产的社会生态圈。  相似文献   

14.
外国文学在高校文学类课程里具有特殊性。这门课程在教授过程中不但要经受跨文化传播的考验,而且会遭遇价值观教育的难题。本文认为,价值观教育是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但价值观教育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德育和政治教育;价值观教育的本质乃是关于文化认同的教育。外国文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教育的核心命题,乃是如何在文化冲突碰撞中,探察、理解、吸收异文化的精髓。本文指出,必须回溯并依托西方文化的内在生成体系,才能探察其文学所承载的价值观的内蕴,否则必然会因文化语境的差异而谬以千里。  相似文献   

15.
高校品牌是当代高校经营研究中的前沿课题。在简要回顾和评述高校品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假设和一个实验的操作性定义,然后重点对高校品牌形成的内部品牌和利益相关者认知驱动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绘制出高校品牌塑造过程与塑造方法模型,最后从高校品牌定位和大学精神、高校内部品牌定位与培育工程、利益相关者体验与满意度工程、高校品牌整合营销与传播、高校品牌塑造的组织与管理等五个方面对高校品牌的塑造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扼要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舒醒 《职教论坛》2017,(5):47-51
校园文化品牌是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体现及特色标识,它既是打造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价值诉求。八一精神不仅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也为地处革命老区的高职院校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推进职业精神培养的素质教育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用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来塑造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可以从树立品牌共建意识来营造八一精神育人的文化氛围,开展以八一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彰显第二课堂的功能,注重品牌传播来扩大八一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等途径入手,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体育强国"理念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于体育运动项目之中,篮球赛事作为一项普及度十分广泛的体育赛事,深的年轻人喜爱的喜爱,尤其在当前的高校中,更是将篮球项目作为一文化品牌看待,旨在以篮球品牌的文化内涵营造,彰显高校的社会知名度。本案从当前高校篮球文化品牌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篮球文化品牌的具体价值及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我国旅游景点存在文化属性不高、营销传播手段落后、同质化现象严重等问题,难以满足人们旅游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为此,基于文旅融合,本文分析了泰山文化资源禀赋和品牌建设现状,指出泰山文化与旅游品牌建设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提升泰山文化旅游品牌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校园文化品牌是任何一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价值体现及特色标识,它既是打造特色鲜明高职院校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的价值诉求。八一精神不仅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也为地处革命老区的高职院校塑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以推进职业精神培养的素质教育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资源。用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来塑造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品牌可以从树立品牌共建意识来营造八一精神育人的文化氛围,开展以八一精神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彰显第二课堂的功能,注重品牌传播来扩大八一文化品牌的社会影响等途径入手,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特色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0.
当前网络品牌的观念深入人内心,高校网络品牌塑造和传播的理念逐渐引起重视。高校网络品牌传播可以借助多种传播媒介,通过人际传播、社群传播、大众传播等形式,扩大高校品牌的影响力,并铸就网络口碑。本文在高校网络品牌、传播媒介、网络受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网络传播系统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