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19世纪以来的“立宪”诉求与“杜马”命名的俄国议会 “立宪会议”按今天的通常译法即制宪议会或宪政议会。这种思想在俄国由来已久,它是沙皇专制向政治自由和分权制衡转变的关键步骤。在俄国最早提出向宪政制度转变的是亚历山大一世身边的体制改革派“密友委员会”。  相似文献   

2.
1917年革命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在革命发展过程中,政治领袖列宁表现出了卓越的政治智慧:以俄国革命唤起欧洲革命的坚定信念;"全部政权归苏维埃"口号的灵活运用;瓦解旧军队策略的综合实施;抓住机遇不言弃的坚强意志。这些政治智慧是保证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我们了解的“孟什维克”概念基本上来自于苏联著作的译介,长期以来,这个名词就意味着对“革命的投机和背叛”,是“少数”分裂革命政党的“机会主义者”派别。真实的历史到底是怎样的呢?俄罗斯近年来在这方面不但出版了多卷本的档案文献,也有大量新视角的研究专著问世,为我们还原历史本来面貌、客观认识这个在俄国社会民主党历史中“最重要的社会主义派别”提供了更加开阔的视野。  相似文献   

4.
一、1905年革命与《10月17日宣言》 1861年改革以后,从19世纪80年代起俄国在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出现了“反改革时期”,此后沙皇在维护传统体制和追赶西方模式之间来回摇摆。到20世纪初,农村公社与市场机制的矛盾越来越明显,俄国又一次走到十字路口。世纪之交俄国先后两任内务大臣——维特与斯托雷平是两个大改革家,他们主政20余年,对推进俄国现代化进程各有建树,因此成为苏联解体后“改革史研究热”中被谈论最多的改革明星。  相似文献   

5.
以往俄国革命史的描写大都是围绕“布尔什维克”一党展开的,至于俄国的自由主义派别,似乎从一开始它们就是革命的对立面,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敌人,其特点是“软弱、保守”,以及对“沙皇专制政权很强的依附性”。一般的教科书对它的定性是“地主资产阶级的代表”,是“沙皇政府的同谋和帮凶”,这种简单的全称式判断和阐释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很难准确地描绘出俄国自由主义在革命中的动态的复杂图景。  相似文献   

6.
1917年俄国革命中的七月事件既具有一定的自发色彩,又明显受到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它既是群众反对临时政府、要求苏维埃掌握政权的运动,也是布尔什维克夺取政权的尝试。在事件过程中,布尔什维克党内存在着明显的意见分歧,即便是党的中央委员会也一再犹豫,多次改变立场。  相似文献   

7.
《苏联共产党历史》说“布尔什维克是俄国最大的政治力量”“它在国内革命时机成熟的条件下领导无产阶级取得了二月革命的胜利,社会革命党与孟什维克利用了人民的胜利,趁着革命的浪头爬上领导地位”。以后的教科书基本上都沿用这种说法,其实,推翻沙皇专制统治是各种力量合力的结果,他们在革命中的作用应该得到客观的描述和应有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二月革命发生后,列宁为尽快回国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夺取政权的斗争,冒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借道德国返回俄国。德国方面出于瓦解东线、迫使俄国退出战争的目的,积极促成列宁等俄国侨民回国。列宁在一战中所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使本国政府在帝国主义战争中失败"的立场,客观上与德国的利益有重合之处,这是列宁等俄国革命者能够经过德国返回俄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村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农民的土地问题并未解决。1906—1907年为缓和矛盾而进行的斯托雷平改革,站在地主阶级立场上推动农奴制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演进,但没有解决农奴制大地产这个顽疾,并导致了新的贫富分化。列宁的《社会民主党在1905—1907年俄国第一次革命中的土地纲领》围绕此一阶段的革命任务,反驳了诸种错误观点,提出了土地国有化的纲领。列宁的土地变革观点以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为基础,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了俄国革命的实际进程,并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布哈林在有关文章中提出,构成列宁政治遗嘱的若干篇文章,在思想内容上相互联系,形成了一个大的思想体系。列宁的《论我国革命》独创性地指明了俄国革命的性质和特殊道路;列宁关于把工作重心由政治斗争转到文化建设上的论点是党确定重要的策略路线的理论基础;列宁从当时国际形势出发提出的俄国的策略思想如同一个由许多具体的指示构成的极其丰富的链条;列宁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论合作社》科学地提出了工业化计划和合作化计划;列宁的《日记摘录》就开展文化革命提出了切实的、广泛的计划。布哈林对列宁政治遗嘱的认识,其科学性和深刻性超过了同一时期其他理论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我校是上海市重点高中之一,学生素质较好,思维非常活跃。在高一(7)班《中国国民大革命史》(上海市《高级中学课本历史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单元教学结束以后,我按惯例,安排时间给学生,请他们提出本单元学习中的疑问,我来答疑。在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中,我觉得有两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一是“老师,你认为1924至1927年中国国民大革命谁最受益?”二是“如果你是国民大革命时期1927年7月15日时的一个普通中国人,你支持谁?”第一个问题我没有注意过,而且很重要!我学和教了这么多年都没注意过的重要问题一下子被学生提出来,因此很欣赏。  相似文献   

12.
13.
《Chinese Education & Society》2013,46(2-3):106-117
World War I had brought with it unprecedented disaster and suffering for the Russian people, which intensified the domestic class contradiction. Several million people had lost their lives in the imperialist war, the Russian economy had been destroyed, and practically all the people's resources used up. Large areas of land had been laid waste, many factories had closed, prices had skyrocketed, and the broad masses of working people had suffered both hunger and cold, struggling on the verge of death. The war taught the people. The war gave rise to revolution.  相似文献   

14.
列宁运用革命辩证法,突破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应当予以充分肯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未能形成一种模式。完整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模式只有一种,即苏联模式。它在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这种模式是过度集权的经济政治体制,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最终违背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成了苏联亡党亡国的制度根源。冷静剖析"失败论",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苏维埃是俄国革命的产物.它与十月革命的关系极为密切:建立苏维埃制度是布尔什维克革命所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苏维埃内部各派政治力量的消长是布尔什维克判断革命形势成熟程度的晴雨表,布尔什维克最终通过十月革命在俄国确立了苏维埃民主制度.十月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民主机制历经七十多年的实践,其意义是深远的,经验是丰富的,教训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6.
俄国十月革命与社会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俄罗斯对于国家现代化的向往和努力,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与同时代其他国家相比,俄罗斯现代化进程尤其充满坎坷与挫折.有必要讨论十月革命对俄罗斯社会转型的影响作用,从大历史的眼光来理解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同时对这个国家在历史上积累起来的许多特性给予必要的强调.  相似文献   

17.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在俄国建立了苏维埃这种新型国家,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开创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鼓舞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为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树立了榜样;对中国的影响也极其广泛和深刻.  相似文献   

18.
"文革"结束后,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与政治转型的逐步展开,中国社会处在"后革命氛围"当中.在这一政治文化背景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革命历史叙事更加鲜明地呈现出多样的景观,在不同精神层面上展开了对经典革命历史叙事的重写,即革命历史再叙事.革命历史再叙事纠结在政治、市场、大众、知识分子等多重关系中.本文归纳、阐述了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几种文化取向和书写方式--续写:文化怀旧中的英雄归来与神话再造;补写:历史疑惑中的思想偏转与话语突围;改写:批判视域中的理想解构与神圣祛魅;戏写:娱乐消费中的狂欢谐谑与传奇重构.当然这几种书写也常常相互纠结.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尚未结束的即时调整式的研究性学习案例。学生能够和敢于提出这样尖锐的问题,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其本身是田老师在日常教学中,鼓励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和创设教学平等、教学相长的宽松氛围的结果。就这次讨论而言,笔者以为,田老师至少有四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