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章认为:传记文学的艺术描写不能违背基本史实;历史文学应传播准确的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2.
文学与历史     
本文拟从文化学上来阐述历史与现实、文学与历史相遇合的基本方式、意义及遇合而成的文化范式——象征、隐喻的文化内涵及效用,并力图揭示文学在历史文化中所担负的建构文化范式的职能。最终展示文学在当代所面临的走向人文、介入历史的双重使命。  相似文献   

3.
歇后语文学所反映的却是一种社会共识,也即个人的创造经社会认可形成共识才能在歇后语文学中立足,才能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但是歇后语文学所体现的共识.是老百姓的共识.是老百姓的独特发现和认识.歇后语文学是用自己的精神进行选择改造和创新工作的。歇后语文学不同于一般的文学创作还在于它集创作和评价于一体,集中地体现了老百姓对社会、生活、文学、历史的理解和评价,而“评价是只有在主体的需要和兴趣的关系中才能得到实现的特殊反映.同时也表现了主体的需要和兴趣的状况。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历史学与献有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献是历史学家认识历史世界的桥梁和依据,是历史学创伤的原料宝库,而历史学又拓展了献的功用,丰富了献宝藏。  相似文献   

5.
2014年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组笔谈,就当前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些讨论。之后,《文学评论》在2014年第2期再次发起了"文学不能‘虚无’历史"的笔谈,就这一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对于当前的某些文学创作现象进行剖析,在我看来,这样的讨论无异于一个伪命题,文学虽然与历史相关,但无论如何,文学毕竟不是历史,而历史也不是文学。  相似文献   

6.
徽州文学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徽州文学有自己的地位和价值,但长期以来不仅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反而出现了轻视、贬低和简单否定的情况。本文把徽州文学摆在徽州文化、安徽文学和中国文学的背景下加以考察,论述和说明徽州文学的独有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文学阅读是对于作品的一种再创造.它依赖于作品的规定情境。文学阅读的再创造又是在历史视点框架的支配下进行,它还要在历史视点的规定情境中才可以进行有效的再创造,表现出作者、读者、作品同历史视点之间相互促进的辨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当前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用“照本宣科”的方式“教教科书”,固守传统的“唯教材至上”的僵化教学方式,导致教学效益低下。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更新知识储备,运用不同史学范式有效整合教材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不同史学案例有效整合教材资源;重构知识体系,根据不同历史线索有效整合教材资源。  相似文献   

9.
历史文学是文学创作的重要类型,其题材来源于历史,此类作品通常涉及许多大众所熟悉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真实是历史文学审美的重要向度,不同视阈下的两种真实,以及历史文学创作中两种真实间的平衡把握,分析了历史文学中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0.
"历史文学"一词是白寿彝先生首先提出的,他在《中国通史·导论》中说:"历史文学,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指用历史题材写成的文学作品,如历史小说、历史剧本。另一个意思是指真实历史的文字表述,这可包含一般的的文字表述和有高度艺术水平的杰作。"  相似文献   

11.
构建生态课堂是教育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历史教师要以生命教育与教育生态观为基础,集思广益,努力打造有机的生态课堂,不断开发学生潜能,开启智慧,实现历史素养和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2.
人的因素在先秦历史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一个发展过程,其学因素显现出溢增过程。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文学是否是意识形态的争论直至今天一直在继续,且难有定论。对其进行纵向的历史考察就会发现,文学意识形态论并非是无本之木,文学作为意识形态的思想可以说是源远流长。单纯把文学看作是意识形态的看法是不可取的,但不可否认,文学又或多或少地包含着意识形态的因子。  相似文献   

14.
20 0 4年 5月中旬 ,在华东师范大学举办第二届中德历史教科书国际学术研讨会 ,就中学历史教科书建设的有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与会者各抒所见 ,热烈争鸣 ,气氛活跃。本期发表中国代表的部分发言。  相似文献   

15.
东方文学,即亚洲和非洲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可分为古代、中古、近代和现代四个阶段。将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加以对照和比较,可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古代东方地区是世界文学的摇篮,中古东方文学丰富多彩、光辉灿烂,近代东方文学实力较弱但却放射异彩,现代东方文学正在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有关历史文学的探讨多从历史与文学这两门学科的角度展开,历史文学究竟该侧重文学性还是该侧重历史性是争论的焦点.本文试图超越二元对立的格局,重新定义历史文学,继而谈到历史文学的三个特性:虚构性、民间情感、文本流传.  相似文献   

17.
高文惠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4):25-30,45
民族主义文学一直是黑非洲文学的主流,它大体经历了四个时期。萌芽时期的黑非洲民族主义文学在模仿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朦胧的民族意识。第二阶段在文学领域内产生了捍卫民族文化的运动,具体表现形式是黑人性文学。第三阶段的表现主题集中在表现黑非洲人民遭受的苦难和他们的现实斗争、塑造觉醒者形象、记录传统文化的迅速崩溃、探索欧洲文化和黑非洲传统文化冲撞下的民族出路等方面。第四阶段的表现主题转向关注内部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克莱芙王妃》是17世纪的一部作品,被界定为爱情小说,但这部作品诞生之初作者却指出它是一部历史作品,是一部回忆录。笔者分别从史学理论和文学理论的角度探究了什么是历史及其特征,以及文学的界定和特点,进一步阐发了历史和文学之间的相互联系,以更清晰地认识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辽金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日益提高,辽金文学历史文化意义逐渐凸显.本文对辽金文学的历史定位进行了探讨,对我们深入研究辽金文学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理解历史文学:叙事塑形与历史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史沟通的角度,把历史文学统一到追问生活意义的叙事本体论上,把握历史文学背后的历史意识取向,是理解和评价历史文学的关键。历史文学是叙事塑形艺术的一种,其基本内涵就是既占有史料又参照生活的故事新编和文学书写。历史事实本身已然逝去,"回到过去"的追踪固然可嘉,历史文学也不排斥去占有史料、辨析渊源的基本工作,但更值得注意的是历史文学的书写的立足完全在于当代生活,历史意识是历史文学得以成立的根本。当代中国历史文学的书写在历史意识和当代立场方面存在着不少缺憾,不少作品流于历史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