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840年—1842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将中国变为西方列强的蚕食鲸吞对象。战争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当时,有一个亲厉战火的幸存者,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鸦片战争中镇江战役的情况。这个幸存者,就是清代蒙古族诗人燮清。燮清,奈曼氏,汉姓项,号秋澄,蒙古正黄旗籍。先世于江南驻防。燮清生于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一生的主要活动范围就在京口一带。燮清年轻时应科举考试未第。鸦片战争后,入军幕,由军功得保蓝翎同知衔候选知县。他工于诗歌、书画、音乐、医药,有著  相似文献   

2.
萨都剌是元代杰出的蒙古族诗人,元诗坛之大家。他主要生活于元代中后期,当时战乱频仍、民不聊生、官场黑暗,作为地方官吏,他具有不满现实,同情百姓疾苦思想,以其诗作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现实作了如实反映,被誉之为“诗史”。他出生于北方雁门(今山西代县),成长于江南,接受了传统汉文化教育,以清新雅丽诗作标帜于元诗坛;同时他作为蒙古族人,本民族的心理性格,北方草原文化的影响,使他创作了不少具有粗犷、豪放民族特点的诗作,为蒙汉文化的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享有“有元一代诗人之冠”之美称。  相似文献   

3.
古代宁夏诗词是宁夏地域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目前仅限于搜集整理及简单的注释工作,对其题材、内容、特色及个体诗人等方面的深入研究还属空白,有极大的研究空间。晚清宁夏诗人吴复安的31首诗歌内容包括写景纪行、咏物、感怀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4.
论文以清末民初巴蜀文坛中的诗人活动、作品、交游和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展示近代大变动格局下巴蜀文坛的独特之处.巴蜀诗人清末在京参与具有危机感的诗社活动,议论国是,号称清流.虽为文人却向往侠一样拯救国家与人民.艺术风格在唐宋之间,尚雅成为生活和诗的共同特征.  相似文献   

5.
郑观应是满清末年广东诗人、实业家,其《罗浮待鹤山人诗草》反映了他的改良主义思想,由于并不得志而谈玄论道。在郑观应身上,我们看到了满清皇朝统治下的具有爱国忧民胸怀的知识分子的时代悲剧。  相似文献   

6.
7.
清末镶蓝旗蒙古人锡良通过科考正途入仕,其长达二十余年的早期官场经历,使其施政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并养成了务实为民的作风和耿直率真的性格。尽管锡良任职州县期间有"循吏"名且屡得主官褒奖,然仕途并不顺畅,反映出了当时仕路之阻塞。与此同时,锡良亲历多次列强干涉引发的仕途风波,展示出列强对中国内政侵扰之深。透过锡良早期仕途进退,不仅能看到一位蒙古族总督大员的早期成长史和情感变化,亦能观觇其时中国官场、政局若干特色。  相似文献   

8.
陕西洛川县中学朝阳文学社成立于1996年10月,是一个由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文学团体,共有一百六十多名社员。该社以“培养文学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活跃校园文化,丰富校团生活”为宗旨,以社报《桃李花絮》、学校“校园之声”广播室和文学社采访队为基地开展各项活动。文学社经常请县文学界人士和学校知名老师举办文学讲座及写作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末代港督彭定康在英国伦敦接受了媒体人的访问。 阮次山:彭爵士,1997年6月30日午夜过后,您跟香港人民道别,在大不列颠号游轮上,您当时有什么感想?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吗?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到清朝末期,已是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了。封建经济的瓦解,清廷的腐败,列强的入侵,民生的凋敝,人民的反抗……,这一切都深深地撼动了封建社会的根基。辽宁民间诗人魏铁民的诗,恰恰反映出这个时代的特点。魏铁民,初名昌泰,后更名燮均,别号铁民,字子亭,生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卒年待考。他先世河北昌黎,康熙初年播迁辽宁,世居铁岭,始居城南八里庄,后移城南六十里红杏屯,成丰年间为府学贡生,工书法,善诗文。他家境贫困,以诗书为业,弄翰授徒凡三十余年,为人襟怀旷达,磊落不俗。青壮年时,他常负米远游,“东观沧海之日,西攀医闾之云,南登大赫山之巅,北出黄龙府之外”,足迹遍于辽宁各地,博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大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诗人.”恩格斯的正确评价和精辟分析表明但丁及其创作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表明但丁及其创作既有中世纪旧时代的烙印,又有现代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先进意识,是中世纪文学向近代文学过渡的标志.  相似文献   

12.
13.
“要……要……要……要……我要当海上的女霸王——摆在她面前的还是那只破木盆。”——《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蒙古族,其源远流长的文化中诞生出了许许多多颇具特色的音乐,蒙古族的音乐文化也在中国多民族的音乐文化里参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对蒙古族音乐文化历史的记载和诠释不仅仅针对其后续音乐文化的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对整体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史的完善有着非凡的价值.乌兰杰先生所倾注的心血《蒙古族音乐史》对于蒙古族音乐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15.
人的一生常常会扮演很多个角色,将多重身份集于一身。我认识的这个人,他在事业上有几个身份,其中的两个,便是教师和诗人。他从事教育事业41年,发表诗歌300多首;他既是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又是北京作家协会的会员,所以无论你称他是教师中的诗人还是诗人中的教师,都恰如其分。而这两个称呼又好比双重养份,共同滋润着他事业的躯体,使这棵大树的两个枝干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16.
自清以降,宗教文化一直是蒙古地区得以弘扬、传描的文化之一。借助寺庙教育的形式,蒙古民族绘画雕塑艺术的传承在寺庙教育中才显得系统起来。从艺术教育的角度说,这种寺庙艺术属于使用技能的教育。广大的蒙古族牧民通过一代代出家为僧的方式学到了不少的知识和技能,使之成为延续蒙古族古老文化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在所有称呼中,有两个是最闪光、最动情的:一个是母亲,一个是老师。然而,内蒙古巴彦淖尔盟乌拉特中旗蒙族小学的敖登老师,却是一个集母爱与师爱于一身的优秀班主任。敖登老师视学生如自己的孩子。她为了学生,每天总是第一个到校,为孩子  相似文献   

18.
19.
公元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公布《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这一章程把学前教育第一次正式列入学制系统,即在初等教育系统中设蒙养院,招收3—7岁的儿童入学,并制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这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在官方的学制体系中被固定下来.《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规定,蒙养院教育的宗旨为:“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体,渐启其心知,使之远于浅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保育教导的主要内容有:“游戏”、“歌谣”、“谈话”和“手技”.保育教导儿童的方法强调要注意儿童身心的能力,“在就儿童最易通晓之事情,最所喜好之事物,渐次启发涵养之,与初等小学之授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讳大的人民教育家。同时他又是伟大的人民诗人。陶行知先生以深厚的文化修养,以一颗拳拳跳动的赤子之心,用诗歌为武器抨击社会丑恶,反映民间疾苦,吹响民族战斗的号角。陶先生创建“诗的学校”,用诗歌为教材教育学生,推进“生活教育”,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觉悟。陶先生一生以诗为伴,以诗言志,以诗论教,以诗会友,以诗达情,以诗为乐,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经典传世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