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子,名武,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春秋末期著名的军事家。在鲍、高、国三氏和田氏的保守与革新的两条路线搏斗中,他被迫出齐奔吴,献兵法进见吴王阖闾,被任命为吴将。后来,吴国破楚军,威震齐晋,孙武是起了重大作用的。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述了孙武的一些事迹。  相似文献   

2.
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据说他的前代本是田氏(即陈氏)家族,赐姓孙氏。鲍、高、国三氏代表齐国统治集团内的保守复辟势力向田氏进步势力进攻,孙武在齐国立不住足,因此奔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孙武在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入吴;阖闾接受他,并任用为将,是由于伍子胥的推荐(《吴越春秋·阖闾内传》)。今本《孙子》十三篇,孙武入吴前已经写成(《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比孔丘徒子徒孙炮制的《论语》几乎要早一个世纪(《论浯》公元前428年以后出笼,见章炳麟《左氏疑义答问》卷一)。  相似文献   

3.
孙武是世界军事史上的显赫人物,可是历史上有关他的生平资料却十分模糊,也不完整。最早把孙武当作历史人物而记述他的生平事迹的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通过对这篇原始资料重新考辨,可以进一步地理清孙武宫庭勒兵、仕吴时间、孙武和孙膑之关系等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孙武,字长卿,通常都说春秋末期齐国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孙子武者,齐人也。”但《吴越春秋》却说:“孙子者,名武,吴人也。”《东周列国志》也说孙武是吴人。当然《东周列国志》是小说,所言不足为据,但今人也有持“孙武为春秋末期吴国人”看法的。有人在三十年代初也注意到这个问题,撰文说:“《吴越春秋》以武为吴人者,误矣。”说孙武是齐国人,这并没有错;说孙武是吴国人,确实有误,但也有其因由。如果循着历史的轨迹去寻找,我们可以更确  相似文献   

5.
<正> 一、孙武为吴将及其著作辨述《孙子》又名《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一部兵书,也是世界最早一部军事著作。作者为孙武,孙武为春秋末期吴国人,生活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五世纪初,约与孔丘同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1972年山东银雀山汉墓出土的有关《孙子兵法》佚篇、佚文等典籍,对《史记.孙武列传》主体材料孙武宫廷"勒兵斩美"的来源作了探讨。认为该材料来源于简本《孙子兵法》之《见吴王》,同时分析论证了司马迁对孙武记载的可靠性以及《孙武列传》的文学性渊源。  相似文献   

7.
《左传》未提到孙武,《史记》虽为孙武立传,但语焉不详。魏武帝为《孙子兵法》作序,对孙武的身世也没有多说几句。以后《新唐书》、宋邓名世的《古今姓氏书辩证》对孙武的世系虽多说了几句,但也没有展开论述。由于资料缺乏,历来对孙武世系的研究都比较粗疏,甚至多有混乱、谬误之处。今据《左传》、《史记》以及散佚于古籍的零星资料,对孙武世系作如下论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  相似文献   

8.
孙膑     
孙膑是战国中期杰出的军事家,孙武的后世子孙.齐国阿、鄄之间(今山东阳谷与鄄城之间)人.生卒年月不详,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武既死,后百余岁有孙膑",与齐威王、宣王同时.孙氏原为陈国公子陈完的后裔,陈完到齐国后称田氏(陈田古音相近,通用).齐景公时因孙武的祖先田书伐莒有功,赐姓孙氏.所以,孙膑属于田齐公族之后,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孙膑从鬼谷子学兵法,表现了非凡的才华,遭到同学庞涓的妒忌,庞涓任魏将后,秘密派人召孙膑到魏国做他的辅佐,以莫须有的罪名处以膑刑(膑刑西周前为去掉膝盖骨,周时改为断足,也称  相似文献   

9.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人。生立年不详,大约和孔丘同时。他从齐国到吴国,受到吴王阖庐的重用,任为将。他和伍员(音云)协助吴王治国练兵,经过几年的准备,吴王闹庐九年‘公元前五O六),孙武和伍员随吴王攻楚,五战五胜,攻入楚都鄂(今湖北省江睦县西北)。吴王阖庐成了当时的霸主,孙武是起了重要作用的。生平事迹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相似文献   

10.
《孙子兵法》亦称《孙子》、《吴孙子兵法》、《孙武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为春秋末孙武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孙子兵法》82篇,图9卷。今存本13篇,历来被称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受到国内外的推崇。是书为宋代"武经七书"之一。《孙膑兵法》亦称《齐孙子》,为战国时期齐国孙膑所作,共89篇,图4卷。隋以前失传,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中重新发现其残简。《吴子兵法》亦称《吴子》、《吴起》,相传为战国初期吴起所作。《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吴起》兵书篇,书  相似文献   

11.
<正>孙子,包括了孙武和孙膑,主要是指孙武,因而《孙子兵法》,是指孙武所著的兵法。对这个问题,曾有过不同意见的争论。司马迁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  相似文献   

12.
汤新华 《班主任》2006,(6):29-30
"因势利导"一词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意为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战争要因势利导,教育教学工作也能因势利导.有两个成功的因势利导教学案例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在美国看到的,一个是我自己在课堂上操作的.  相似文献   

13.
《孙膑兵法》的历史地位,因其书曾失传千余年而为后人所忽视.《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表明,孙膑是《孙子兵法》十三篇的真正修订者、践行者、传播者.《汉书·艺文志》表明,经三次收集古兵书和连续20年的校理,《齐孙子》被列为兵权谋第二位,是历史的公正裁定.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表明,齐孙子对吴孙子基本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位真正继往开来的兵家亚圣.  相似文献   

14.
吴起(公元前?——前381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鲁卒以为将。……於是魏文侯以为将。周末武官高位,有前、后、左、右将军,对后代影响较大。战国时期,互相征伐,故各国均有将军之号。魏在战国,有将军、上将军、客将军、五乘将军。又有犀首将军,说法不同,有的说是人名,即公孙衍;有的说是将军之号,若虎牙将军之类。此但云为将,当即将军。一般地说,这种将军,一次战役终了即撤销,并不是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商鞅变法的史例我最近阅读了一些书籍如司马迁的《史记·商君列传》《史记·蔡泽列传》、孔子的《论语》,还有法家祖师李悝变法,吴起变法的很多史料。有很多史料上讲商鞅是老子的学生,或者是荀子的学生和门徒,这些我都存有异义,因为老子的道家讲究"遵循自然,无为而治",荀子讲究的是孔孟之道,以"德、礼"治国,道家和儒家之理念并没有在后来的商鞅变法中体现出来,可见商鞅是老子或者是荀子学生或门徒的说法是令人不敢轻信的。  相似文献   

16.
"传"体是在汉代经学潮流背景下兴盛的一种为阐释儒家经典而出现的文本,即经传。传统观念认为,司马迁《史记》是史传体裁的创立者。《伯夷列传》作为《史记》列传的第一篇,因为体例和写作方法迥异于《史记》其他列传,被视为《史记》列传之"变体"。然而通过对汉代经传向史传发展过程的基本梳理,及对《伯夷列传》文本进行细致研究,可以发现《伯夷列传》并非是后出列传的"变体",而是在经学背景下较多保留了经传的形态。并通过《伯夷列传》的经传形态,初步探视《史记》列传的文体特征深受经传影响的迹象。  相似文献   

17.
吴起是我国战国初期的政治军事改革家,同时还是一位史学家。郭沫若在《述吴起》一文中说:“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纵观吴起的一生,他确实是一位了不起的英雄。然而吴起又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他从卫到鲁,从鲁到魏,从魏到楚,都有一番悲壮的事业;特别是在魏和楚的变法改革,更为轰轰烈烈,而结果却都归于失败。这不仅是吴起个人的悲剧,而且也是魏国和楚国的悲剧。分析吴起在魏、楚变法改革失败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这也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说:“战争使民族经受考验——这是战争的补偿的一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经受过无数次战争的考验。在这些战争中涌现出来的震耀千古的名将,则是最能经受考验的英雄。他们的事迹大都可歌可泣。长期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司马迁很注重塑造名将的形象。在《史记》中,他为司马穰苴、孙武、孙膑、吴起、白起、王翦、乐毅、廉颇、赵奢、李牧、韩信、李广等人立传。这些人物传记,都是精心结撰的,其中《李将军列传》则是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之一。在这篇作品中,司马迁用他那饱含着激情的  相似文献   

19.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是韩非子对吴起变法的评价,学者们也都认同,然而,《战国策》、《史记》却认为吴起变法是成功的,并且,近年来楚地日益丰富的考古成果也证明,楚国在吴起变法以后并没有削乱,而是保持着上升的发展趋势,因此,不能说“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相似文献   

20.
中华书局本《史记》《汉书》和《后汉书》对"茬平"这一地名的写法不一。通过对照各家版本及相关的记载可知,有关"茬平"的三种写法,即"茬平""茌平"及"荏平"。通过详加校对和考证,认为,在汉代,"茬平"俗作"茌平"。读音皆是如颜师古曰:音仕疑反,即chi ping。因此,有必要在中华书局本《史记.酷吏列传》"尹齐"条、《汉书.地理志》"东郡""泰山郡"条、《汉书.酷吏传》"尹齐"条、《后汉书.郡国志》"济北国"条下加注"茬俗作茌"。而有的版本写作"荏平",则是在传抄和版刻过程中,因形似而致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