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曲秀文 《林区教学》2008,(7):120-121
通过东方战线建立过程的历史事实来证明,苏联东方战线的建立,是侵略、吞并弱小主权国家,牺牲弱小国家主权的利益和大国沙文主义。同德国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行为相比,具有相同性。  相似文献   

2.
1939年9月希特勒德国大举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其时苏联一边宣布中立,一边开始占领西部邻国领土,扩大西部边界,着手建立一条抵抗德国的所谓“东方战线”,苏芬战争即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10月,苏联为解决与芬兰的边界变更问题,邀请芬兰政府派代表团到莫斯科会谈。在谈判中,苏联政府建议:为了保卫列宁格勒的安全,租借芬兰湾西部某些地区;要求芬兰将靠近列宁格勒的芬兰边界向北移动20—30公里,苏联愿将东卡累利阿两倍于此的领土作为交换(2761  相似文献   

3.
1939——1940年间,苏联先后发动了苏芬战争,合并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割去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建立了一条北起波罗的海南到黑海的“东方战线”,对于这一战线,苏联史学家几十年一直是称赞备至。我国的史学界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争论激烈,两种意见势同水火,相持不下。对于为建东方战线在最北端发生的苏芬战争,更有“正义的战争”与“非正义的战争”之争论。本文不想再就国内争论发表意见,而仅对苏联历史学家的评价提点不同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课本第121页《苏军撤出德国》插图下的“苏军”改为“俄军”,可能更确切些。1989年东欧剧变的浪潮把德国统一问题提上日程,苏联对于德国统一的态度开始时反对,最后被迫承认现实。在1990年9月12日莫斯科召开的最后一次“2 4”会议上,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与民主德国、联邦德国共同签署了《最后解决德国问题的国际条约》。条约中规定:苏联军队将于1994年撤离完毕,在过渡期间,德国东部(即原民主德国领土)只部署不隶属北约组织系统的防御部队,但西方三国的军队可应德国要求继续留驻柏林。从此,苏联驻德军队的撤出有了明确的日程表。然而,苏联…  相似文献   

5.
1938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解除了“西进”的侧翼威胁。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纳粹德国千方百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暂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当时的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正在同英法两国进行谈判。但由于德国暗中与英国进行谈判,最终导致英、法、苏三国谈判不欢而散。在东方,日本帝国主义在苏联的国土上又不断地制造事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虽然为苏联赢得了一定的建设和备战的时间,但对苏联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去年6月,苏共中央以草案形式公布了《改革高等和中等专业教育的基本方针》。在此前后,苏联《高校通报》杂志多次介绍了高教界人士就高教改革问题展开的讨论。本文根据所掌握的部分资料,对其中围绕高校内部活动的几个重要问题作以下归纳和简析: 一、关于扩大高校自主权扩大高校的自主权特別是在扩大制定教学计划方面的权利,是苏联高教战线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50页:“同年(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张伯伦、达拉第、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历史上把这种作法称为‘慕尼黑阴谋’。”笔者认为以上所述容易使人误认为《慕尼黑协定》只规定了把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而无其他内容。不独有偶,《教学参考书》第117页“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了把苏台德割让给德国的慕尼黑协定”的说法,就更使人有这种误解。那么,《慕尼黑协定》是不是只出卖了捷克的苏台德地区呢?答案是否定的。课本第51页《二战前法西斯德…  相似文献   

8.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于法西斯国家对中国、埃塞俄比亚与西班牙等国人民的进攻,到1939年九月初希特勒德国进攻波兰与英、法对德宣战时,欧洲的战争全面爆发了,成为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战争。1941年六月,希特勒德国背信弃义地进攻苏联与同年十二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引起了苏德战争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苏联与美国参战后,西方战场与东方战场互相连接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更为扩大了。战争的一方面是以希特勒德国为首的轴心国;另方面是以苏联为首的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初期,苏联出于保卫自身领土安全的目的,先后通过战争、武力强迫的方式占领了邻国的大片领土,建立了所谓的"东方战线"。然而"东方战线"并没能给苏联带来真正的安全,反而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这不仅对当时的国际局势不利,也给苏联自身带来了巨大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 0 0年 5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黎跃进的《东方文学史论》。其着眼点的“新”首先表现在它不与其它东方文学史论著重复。其它论著偏重从思想入手 ,它却偏重艺术分析 ;其它论著着重古代 ,它却着重现代 ;其它文学史中介绍过多的作家 ,它却简单带过 ,而对于其它论著介绍不多 ,但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史论》却做了详细介绍 ,如安纳德、黎萨尔等。《史论》剔除了以前传统的“阶级论”分析方法 ,从新的角度重新对作品进行解读。如对《沙恭达罗》中的豆扇陀形象 ,此书从印度的民族性、作者的态度以及形象的艺术性方面重新对豆扇陀作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1.
先看下面一道单项选择题:下列关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与评价,不正确的是A.它是英法纵容德国侵略苏联的必然产物B.是希特勒德国战略策略的产物C.为苏联备战赢得了时间D.与慕尼黑协定一样,纵容了德国侵略答案选A,我认为D项更加不正确。理由如下:一、“纵容”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对错误行为不加制止,任其发展。”它很明显地带有“主观上希望发生”的故意。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签订的慕尼黑协定标志着英、法长期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绥靖政策的内容,中国学者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丢…  相似文献   

12.
《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系统》),是一九五六年教育部编中学《汉语》课本所用的系统;随后,许多高等学校《现代汉语》教材也采用了;现在人们所说的“通用语法系统”就是指的它。其影响之深和使用之广是空前的。全面介绍和系统阐述这个系统的主要著作有:《语法和语法敦学——介绍<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学《汉语》课本第三,四册,《汉语知识》(以上各书均由人民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3.
现行高一《世界近代现代史》下册第100页有一幅插图“赫鲁晓夫和尼克松的‘厨房辩论’”。课本和教参都没有具体的内容。“厨房辩论”发生于1959年7月。时任美国副总统的尼克松前往苏联,主持在苏联举行的全美展览会的开幕式。该展览会旨在宣传美国的生活和文化,...  相似文献   

14.
七色板     
高中语文课本选了两篇署名“马铁丁”的文章,一是第一册的讲读课文《俭化养德》,一是第五册的自读课文《骄必败》。可是课本没有作者介绍,教学参考书也只字不提“马铁丁”到底是谁? 其实“马铁丁”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至少在中国当代杂文界。但“马铁丁”最初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个人合用的笔名,即陈笑雨、郭小川和张铁夫。他们为了在武汉《长江日报》副  相似文献   

15.
模式化是语文教学的误区之一,其表现形式有以下几种:一、分析式:50年代,语文教学受苏联凯洛夫教学原则和普希金教学法的影响,“红领巾”的教学模式被普遍推行。那时,教《文学课本》主要是对作品进行分析,其内容包括介绍作者和作品时代背景;分析人物、情节和结构...  相似文献   

16.
数量减少能不能用倍数?中等师范学校语文课本说.“数目增加可以用倍数或分数来表示;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表示,不用倍数。”(见《语文基础知识》第三册第十五页)中等师范学校数学课本说:“如果一个数扩大(或者缩小)若千倍,另一个不变,那么它们的积也扩大(或者缩小)同数倍。”(见《小学数学基础理论和教法》第一册第四十七页)两本教材的提法显然是矛盾的。学生听语文老师讲一套,  相似文献   

17.
课本的分析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含混不清。第120页写道:“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起来许多问题和矛盾。”那么,到底存在哪些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它们又积累起来哪些问题和矛盾?这里没说,前面也没说清楚。再譬如:课本所说内部原因是“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的错误路线和政策”。那么,戈尔巴乔夫主要推行了哪些错误路线和政策?这些问题课本更没有说清楚。二是并没有揭示出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那么,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课本第118页“苏联解体”这一目中指出:“在政治改革中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  相似文献   

18.
长篇历史小说《旅顺口》(苏联斯杰泮诺夫著)是一部宣扬老沙皇的大俄罗斯主义的作品。但在苏联却一直受到肯定评价。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和勃列日涅夫当政之今日,对这部小说更是大加吹捧。 1958年,苏联文艺学家C·M·彼得罗夫百般推崇《旅顺口》,说它是“深受苏联读者欢迎”的“历史叙事小说。”1965年,日俄战争结束六十周年时,苏联专门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吹捧《旅顺口》,称它是  相似文献   

19.
1982年5月,我随中国科学教育代表团去美。现就中学数学教学方面,汇报一些情况。一“新数”和“回到基础”之争的实质我们知道,美国在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盛行“新数学”。在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的刺激之下,通过了《国防教育法》等法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由“普通学校数学研究组”(SMSG)编出了一整套数学课本,分为《初级数学》、《代数初步》、《几何》、《中级数学》、《初等函数》、《矩阵代数导引》6部分,共20多册;又由“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研究组”(SSMCIS)编出了《统一的现代数学》一套6册。这些课  相似文献   

20.
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难点。高中语文课本 2~ 5册为高中生比较详细地介绍了 32个虚词 ,从词性、用法、今译三方面对它们作出了较为科学的训释 ,力图为学生学习文言虚词扫除障碍。但教学中我们发现课本对某些虚词的解释却未能尽如人意 ,或解释不够合理 ,或解释不够全面。高二册第七单元《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下文简称《用法》)一文对“乃”“而”二字的训释就值得商榷。乃 字 ,《用法》一文训释不足之处是把连词、副词混为一谈 ,在举的副词用法例子中 ,混进两个用作连词的例子。①刿曰 :“肉食者鄙 ,未能远媒。”乃入见。 (《曹刿论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