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媛媛 《今传媒》2013,(1):84-85
本文通过对《职来职往》、《非你莫属》进行各个方面的系统化对比,探讨两个节目同种模式不同特色的成因。笔者相信,即便是同一类型节目,只要通过精准定位、系统策划,也能制作出别出心裁拥有自己特色的优秀的电视节目。  相似文献   

2.
《职来职往》是2010年末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共同推出的最新职场真人秀节目,被称为职场版《非诚勿扰》。以"职来职往,前途宽广"为口号,帮助求职者正确对待自己与职场,为所有领域的职场精英提供就业机会,属于国内首档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 《职来职往》的文本叙事:  相似文献   

3.
曾燕 《视听界》2011,(5):55-57
职场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和《职来职往》相继开播且收视大红,掀起了电视媒体的“求职热潮”。探究其火爆原因,除了抓住了当今社会的民生热点外,节目的策划、运营、制作也是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逯延津 《新闻世界》2012,(10):39-40
自2010年底开播以来,《职来职往》以其全新的求职形式和平民化舞台,吸引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在电视荧屏上引领了求职类节目的新浪潮。本文通过传播语境、传者、传播方式等方面对《职来职往》进行解读,以期能为其他同类节目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林瑶 《今传媒》2012,(4):62-63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加剧。2010年12月,中国教育频道与江苏卫视联手打造了一档全新电视求职栏目——《职来职往》。其有一定的亮点,但也存在隐患。本文旨在对《职来职往》节目的策划进行分析,并指出该节目存在的隐患,探求《职来职往》突围之路。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媒与学术传播——从《百家讲坛》的热播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云涛 《新闻界》2006,(5):63-64
2004年5月,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播出阎崇年主讲的《清十二帝疑案》,2005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易中天品评汉代风云人物,栏目收视率一路上升。2006年,易中天的电视讲座《品三国》以及同名出版物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引发众多来自普通观众、专业学者和新闻媒体的评说和争论。  相似文献   

7.
宁迪?  都成 《今传媒》2011,(9):89-90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我国的就业形势日益加剧,面对逐年增长的高校毕业生人群,2010年12月,中国教育频道与江苏卫视联手打造了一档全新的电视求职栏目——《职来职往》。本文将从电视节目制作方面以及传播学的角度对《职来职往》节目的创新手法进行客观的解读,分析该节目尚存的一些不足,进一步探求我国电视求职节目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牛卫红 《报刊之友》2012,(11):76-77
相较于欧美国家电视真人秀节目,中国的电视求职节目诞生的较晚,在经过一个短暂低谷后以《绝对挑战》、《职来职往》的开播实现强势回归。本文主要以《职来职往》为代表分析电视求职类节目的特点,重点探讨目前节目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隐患和危机,试图寻找建构一条电视求职类节目本土化之路,实现节目的健康持久发展,彰显节目存在的现实意义更深层价值,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9.
在泛娱乐化时代的今天,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成为热门的电视节目之一。本文用文献分析法梳理国内电视职场真人秀节目研究现状,并阐述((职来职往))的社会意义,进一步分析电视求职节目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从2010年开始以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为代表的相亲类节目带动了各卫视之间婚恋真人秀节目的激战,但由于节目中部分嘉宾的出位言论和挑战伦理底线的热辣话题,相亲类真人秀节目陷入了备受争议的尴尬境地。随着相亲热渐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开始兴起,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天津卫视的《非你莫属》等求职类节目备受瞩目,本文以《职来职往》为个案,试解析这一求职类真人秀节目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11.
周茹  黄顺 《声屏世界》2003,(2):10-11
当前卫视新闻的尴尬境地省级卫视的发展宏图中,新闻类节目担负着展现本省风貌、宣传省委、省政府方针政策的重要使命。然而,调查显示在大多数的卫视节目安排之中,晚间8点左右黄金档播出的并不是新闻类节目。以2002年10月21日为例,浙江卫视:电视剧《春天花会开》(20:02开始),安徽卫视:电视剧《至爱亲朋》(19:49开始),广西卫视:电视剧《春天花会开》(20:08开始)……。卫视新闻正遭遇着进退两难的尴尬局面:  相似文献   

12.
教育电视节目形式上的单一和死板阻碍了教育电视台的进一步发展。随着传媒环境的改变,教育电视在网络化时代应回归其传媒本位,在节目内容上要坚守教育特色,在表现形式上应大胆创新;当下娱乐化大众文化氛围中,教育电视节目要同时满足受众的文化需求和娱乐需求,应在坚持教育内涵的前提下,大胆借鉴文艺节目的表现形式,加强节目的娱乐性。2010年末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职来职往》栏目,借鉴娱乐性很强的真人秀节目形态,实现了求职教育与娱乐形式的巧妙结合,为教育电视节目的形式创新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3.
陆蓉蓉 《视听界》2005,(1):81-82
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卫视频道的大型文化专题片《江南》自开播以来,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观众群,成为卫视的名牌栏目。《江南》在向观众介绍江南美丽风光的同时,也向观众展现了江南极富诗意的人文底蕴,它用大文化的视野,将抒情、叙述与思辩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李颖 《视听》2012,(7):3-5
对于中国电视业而言,2011年是一个"模式引进"如火如荼的年份,超过十档通过改编、购买电视模式版权而创新的电视节目登陆电视荧屏。"取经"海外的新节目模式蓬勃发展,这其中有季播性大型活动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辽宁卫视《激情唱响》,也有常规性综艺节目,如东南卫视的《明天就出发》和《朋友就该这样》,也有强调代际沟通的深圳卫视《年代秀》。  相似文献   

15.
唐忠会 《视听界》2010,(5):80-81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2010掀起了一轮相亲类节目高潮。国家广电总局为杜绝拜金、低俗、造假,连发两份文件整改相亲节目,《新闻联播》、《新闻1+1》等主流媒体对此予以配合宣传。在这样的背景下,《非诚勿扰》节目组在嘉宾选择、话题设置以及主持风格等方面都有所调整,更多地担负起了主流价值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晶 《声屏世界》2013,(5):40-41
2012年3月2日,江苏卫视全新推出一档益智答题类节目《一站到底》,开播后收视接连攀升,成为继《非诚勿扰》后第二个每周四、周五晚黄金时间卫视频道播出的一周双播节目。该节目也是国内首个夫妻担纲主持的节目,这也成为了节目的一大看点。《一站到底》是从国外引进的节目类型,其原型是西班牙的《站到最后》。  相似文献   

17.
“公共新闻”这一实践活动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出现在美国。“公共新闻”又被称为“公民新闻”,它的特点是新闻报道与媒介活动相结合,新闻传播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以组织的身份介入到公众事务中,发起公民讨论,组织各种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使公共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在我国电视新闻媒体中,江苏卫视的《1860新闻眼》率先走出了一条“公共新闻”之路。  相似文献   

18.
喻国明 《视听界》2007,(4):15-16
判断一个传媒探索实践的意义,关键是看其对于解决当前中国传媒发展的重大问题的价值和意义。对于(《江苏新时空》构建活动平台的意义,我们正是站在这样一种高度上去认识和判断的。  相似文献   

19.
王熙  张媛 《新闻界》2006,(4):72-73
2006年天津卫视推出“全国首部以中学生为教育对象的真人秀节目”——“成龙计划”。“成龙计划”的制作团队来自天津电视台少儿频道,他们设计开发这一节目时既希望利用真人秀的高收视率又希望保护教育类节目的思想性。于是提出了“借鉴韩国节目形式和成功因素,并且紧密结合中国现有的国情和教育状况,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语境下,各国媒体对于同一事件的报道是否日益趋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