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把握时代脉搏,树立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说:“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教师是关键。因此,我们每位教师要明确时代要求,树立创新意识。首先要树立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能力的主阵地的意识,坚信每位学生都有创新潜能,且他们的创新能力主要是通过他们的自主活动——创新实践而形成的。其次,要不断加强学习,保证“一桶水”常活常新。面对新事物、新知识,孩子们已经走在了许多老师的前面,教师的“充电”和“补氧”是创造…  相似文献   

2.
学生与老师的接触时间很长,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可是一直以来,学生写老师总感觉写不好,内容贫乏,叙事空洞。其根本的症结是始终把老师定位在“关心学生”“受人尊敬”等形象上,对老师缺乏鲜活的认识,与老师相处的情感未被触动,表达上存在大段的隔膜,因而少有独特的发现和创新的东西。而且,反思我们的课堂,习作指导从传统的程式化已蜕变为“让学生自主表达”的自由化,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凭一支粉笔走进课堂指导习作的现象并不鲜见。种种情况使得“作文难”的慨叹仍在延续!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运作发展的“动力”包括服务,开发和创新以及人力资源的合理应用,储备是图书馆信息传播服务社会的环境基础;“动力”与“储备”两方面之间就介一种辩证的,形质相互转化渗透,主辅相互激发促进的关系。创新是图书馆运作发展动力中的动力,而人才资源是图书馆储备的重中之重,图书馆只有建立起适应创新适应更新的机制,人才真正适应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应该在学生时代培养创新精神。在扎扎实实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应该不局限于书上写的,不满足于老师讲的,应该敢于“标新立异”,善于“异想天开”,应该以自己的独有方式,来体现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使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呢? 一、让学生形成自觉创新的品质 创新的品质,就是一个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觉进行创新的意识。这种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培养。例如,通过《司马光砸…  相似文献   

5.
每一位老师,也曾经是学生。在他们心里,不论是入学时的第一声“老师好”,还是初为人师时的第一句“上课”,都是人生里最难忘的记忆。在这个九月,这个教师节,让我们听老师讲述他们的学生时代,他们和老师的故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时代呼唤教育的创新,教育的创新要适应时代的发展。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它将是教育和学习起核心作用的时代。面对时代的挑战,我国刚启动的“新课程计划”和新颁布的“教学大纲”,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因而如何在教育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全面实施主体性教育,已成为我们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7.
姜沣城 《教书育人》2023,(30):29-3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做“好老师”、成为“大先生”的标准和要求。新时代是一个需要培育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时代,思政课教师要做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科学研究的“带头者”、学生成长的“引路者”、社会服务的“践行者”,努力成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先生”,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8.
对于一个事物的理解,向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一个新事物的理解,更不会“英雄所见略同”。因此,对于“创新教学”的理解,就不可能是唯一的。依本人所见,就“创新”本身而言,应该与“守旧”相对。所以,一切教学上的创新,都是“创新教学”,它的核心是“以老师教学的创新去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由于升学率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汉语教学中最突然出的问题是耗时多,效率低,汉语课堂教学经常处于“老师问学生答,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老师考,学生背”的“师授生受”状态。这种状态的延续,既不利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实施,也不适应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0.
在学生时代受到老师的影响而选择从教,是教师职业选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本研究以中国东部地区沿海城市一个区的全体中学教师为研究范畴,通过环环相扣的三轮研究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结果显示,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是他们选择从教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这种影响作用发挥背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首先,能够对“我”的职业选择产生影响且指向教师职业的老师,往往都是“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这是影响产生的前提。其次,通过一定的契机,这些“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让“我”对教师职业产生了积极的认知,主要体现在职业感知和个人感知两个方面,这是影响产生的关键一环。最后,积极的教师职业认知触发了“我”的从教动机,坚定了“我”的从教信念,使影响得以真正发生。研究也表明,受到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而选择从教的那些教师,大多能够薪火相传,在后续的教学工作中更投入,更容易站在学生的立场反刍如何当老师,因而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又成为了自己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因此,我们尤其需要审慎对待并重视学生时代老师的影响对教师择业的积极作用,从源头上为好教师的不断涌现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关系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人力资源的开发对于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具有特殊价值。因此,现代教学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一讲到底”的“满堂灌”的办法,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  相似文献   

12.
关系     
一个新生去学校报到。 老师:“家长姓名?” 学生:“李大猛。” 老师:“和你的关系?” 学生:“不好,他经常打我。”关系@陈天一~~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科学技术竞争更加激烈的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小学数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层次的数学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过去,我们都把教材视为《圣经》,教材上的东西都要讲,教参上的东西都是对的。曾经有一位老师,在教“认识2”时,花了很多时间让学生念“2像鸭子呱呱叫”。结果整个课堂“呱呱”地叫个不停。课后问他为什么那样上课,他说是教材安排的。在所谓“严格遵循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刘文红 《小学生》2011,(2):47-47
提高教学效率主要取决于与学生交往的和谐与否,与学生和谐相处,毋庸置疑是老师关键的教学活动之一。教学的完成需有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部分组成。为了更好促进教师的“教”,为了更好发展学生的“学”,做好师生和谐关系是必要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陶行知说:“创造力量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因此,师生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使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辩论、敢探索,这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条件,下面我就此谈几点体会。一、允许“插嘴”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提问。插嘴是一种特殊的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时,正是他积极思考,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想的时候,如果我们做老师的只是简单地说一句“不许插嘴”或置之不理,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严重挫伤,久而久之就会变成“小绵羊”,还谈什么创新意识的…  相似文献   

16.
我常常觉得,上一节课就像做一锅饭:学生是米、教学内容是水,新“课标”和“发展与创新”的理念就是将米煮成一锅好饭的火。而老师充当的就是“巧妇”这个角色。借用这个不一定恰当的比喻,我是想用以说明我所理解的教师、学生、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过程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民主化时代给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关注学生权利的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在实践中深化“以人为本”的育人思想,坚持“以学生权利为本”的核心价值理念,尊重和回归学生权利。树立和落实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理念是协调教育与学生权利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一个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要迎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崛起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要实现创新首先必须充分尊重每一个个体思想范畴的独立性,因此在这样的时代,提倡学术研究,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人文精神大放异彩。让学生学会创新、展示自我,实现自我价值,是时代的需要,让学校教育沐浴在人文的光辉中是时代付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一对于教师尤其是职校教师而言,能否正确地认识学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闲暇之余,老师们感慨较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多元化发展,如今90后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君不见:与老师“顶牛”的现象多了,“反其道而行之”的行为也增多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成了教师工作顺利进行的巨大“拦路石”。  相似文献   

20.
实施创新教育应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将创新教育落实到实处的标志是,让学生先由传统教育的“学会”进入创新教育初级阶段的“会学”,既而进入创新教育高级阶段的“寻找感觉”。学生进入寻找感觉阶段,知识的传授便成为教师与学生对知识的共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