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初中教材,《出师表》有些词句不好理解,对这些疑难词句.有的课本未注,有的虽有注释,但或语焉不详.或尚有值得商榷之处,这给准确地译解课带来一定的困难。下面列举一些,辨难析疑,以供参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3.
王全录 《甘肃教育》2009,(20):42-42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选编了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和北宋苏洵的《六同论》,这两篇文章都是议论文,且所论问题不无关联。在教学中教师如能引导学生用比较法进行学习.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是大有裨益的。笔者在教学中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相似文献   

4.
5.
杜晓芹 《广东教育》2006,(11):45-46
一、断旬解读韩愈在《师说》中说:“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bu)。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相似文献   

6.
如何学习文言文?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到“三多”:多读、多背、多练 古人学习文言文,讲究烂熟于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虽然我们不一定要像古人那样,但其重视诵读的习惯无疑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所说的“多读”,不仅要读课本,而且要读读本,有机会的话,还应当尽可能阅读一些文言作品,  相似文献   

7.
什么叫宾语前置句呢?所谓宾语,就是动词所涉及的对象。在现代文中宾语一般处于谓语之后用来回答是“谁”或是“什么”的;而在古代汉语中,却往往出现宾语放置在动词谓语之前的情况,这种现象就叫宾语前置。其常见的类型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8.
刘文艳 《学语文》2003,(3):46-47
《过秦论》在摆出大量史实后,水到渠成引出观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对于此句的理解,现行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实验修订本·必修)(下简称教学用书)解释为“就因为不施行仁义而使攻  相似文献   

9.
文言文的阅读与翻译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里频频亮场,其分值之高,已经引起不少初中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尤其是文言文的翻译,因考生翻译不得要领,往往丢分太多,令人深感遗憾。因此,探寻文言文翻译的规律,掌握其技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教学要将文本中蕴含的“文章”“文学”“文化”和“文言”这“一体四面”在教学中有所侧重地展现出来.而要将“言”与“文”有机地融合在一体,就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出入于文本之间,读出文本的厚度,彰显文言文教学应有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传播交流的工具,而文言文则是桥梁,是沟通古今文化的桥梁,是承载中华古典文化的工具。但是由于古今汉语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于初步接触文言文的初中生而言,学习文言文无疑有一定的难度。于是乎,许多学校和老师采取了“淡化”、“略化”、“弱化”文言文的教学,美其名曰:减负。其实这种不该“减负”而“减负”的做法,既不符合《课程标准》的总目标要求,更对学生的后期学习产生了无穷的祸患。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中学文言文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一讲到底”的现象。常见一些教师拿着课文逐字逐句地给学生翻译,然后不厌其烦地讲解文言文词句的用法及含义,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一篇又一篇,一年又一年地就这么教。殊不知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学模式,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13.
李婧 《学语文》2006,(1):44-44
李密的《陈情表》中有一句话:“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它往往引起学生的误解。主要原因在于多数学生只知道“孩”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小孩”的意思。对它在文言文中的意义却知之甚少。而且教材对此也没有做出明确的注释,如果老师在讲课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没能够对“孩”做出充分的解释,那么学生便会犯下以今释古的错误。想当然地以为这句话里的“孩”就是“小孩”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并没有任何区别。事实上“孩”的“小孩”义只是一个后起的意义。“孩”在这句话中是另外一个意义,即“小儿笑”。  相似文献   

14.
《捕蛇者说》作为初中教材,有些词句晦涩难解,对于这些疑难词句,课本虽有注释,但笔者在备课中发现,有些注释或者语焉不详,或者尚有值得推敲之处。这给准确理解课文带来一定困难。笔者列举四例,辨难析疑,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以下简称《葬词》“文采华丽、饱含哲理,语言高度浓缩、既诗化又哲理化,充分体现了文学大师雨果的文学语言才华和理解深度。  相似文献   

16.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草原》(人教版六年制第九册)是情景交融的佳作,读来很有蕴藉含蓄、寻绎难尽之感。尤其是一些难句需要我们涵泳其中,反复体味,才能悟解真谛。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字日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平事,以善决狱称。  相似文献   

18.
诸葛亮的《出师表》中有这样一句引人注目的言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此中“先汉”、“后汉”,即“西汉”、“东汉”(分别见《汉语大词典》缩印本842、1853页)。由于这种称代并不为现代人所熟知,因此.一些大学教材如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朱星《古代汉语》等均对“先汉”加注。而笔者所见到的各种版本的中学教材.  相似文献   

19.
20.
《鸟的天堂》是一篇传统课文,可谓名家名篇。每次或听或教,总感觉本课第八节描写榕树生长茂盛的那一段文字难以捉摸,学生更是难以理解,突出表现在:“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