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2年,科学家们在LHC内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的"踪迹",这一重大发现也促使研究希格斯理论的希格斯和比利时科学家弗兰西斯·恩格勒摘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桂冠……  相似文献   

2.
科技快递     
彭文 《百科知识》2003,(12):32-33
长期少量饮酒亦有害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每天饮 用少量酒精饮品,也对健康有害。科学家研究发现,人饮酒时体内甲硫氨酸的分解过程会受到干扰,导致分解过程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在人体内含量升高。而同型半胱氨酸这一物质能损伤大脑细胞。科学家  相似文献   

3.
中新网3月22日电据外媒21日报道,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一种阻碍头发生长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被认为是秃顶症产生的根源。科学家还表示,这一突破性的发现,或许能使治疗秃顶症的药物在5年内问世。  相似文献   

4.
印度科学家宣称,已经发现了UFO(不明飞行物)环绕在地球周围但却不被人类肉眼和雷达发现的秘密,那是因为UFO可能采用了一种电磁流隐形科技,这是有史以来人类遭遇过的最高级隐形技术,一些俄罗斯科学家也已经在研究相似的隐形技术.  相似文献   

5.
《大科技.科学之谜》2006,(3):I0003-I0003
20世纪80年代,一种叫做布基球的C60分子结构被科学家发现,立刻引发了整个纳米科学界的革命。布基球的发现非常偶然,据说是一群科学家在研究星系气体云的时候,在星际空间观察到了C60结构,这是除金刚石和石墨外,人类发现的第三种完全由碳原子形成的分子结构。以布基球为标志的纳米科学给科学家提供一个广阔的研究舞台,科学家也因此发现了一些微观世界的奇妙之处。比如,把两个完全由六边形组成的纳米管对接,是精细的工作。科学家发现,有时必须构建出五边形和七边形,才能让不同性质的纳米管合为一体,形成新的材料。布基球的内部可以嵌套另一个…  相似文献   

6.
科技快递     
一心不能二用有依据许多人都时一边开车一边打手机不以为然,但美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一旦让大脑同时处理两项事务,往往会效率低下甚至发生危险。科学家发现,大脑神经系统中存在一个“瓶颈”区,正是这一特殊区城阻碍了人脑多  相似文献   

7.
科技快递     
德国科学家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人类汗液中含有一种用途广泛的抗生素,这使得汗液具有杀菌功能。科学家早就知道皮肤含有抵抗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在皮肤受伤之后和伤口愈合之时发挥抗菌作用。但德国科学家在最新研究中发现人类汗液里还存  相似文献   

8.
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人类同昆虫一样,也能释放出一种对他人产生影响的化学信号信息囊。这一发现解决了40年来关于人类是否也产生信息素的争论。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科学家在3月1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这一成果说,他们发现女性身上发出的一种没有气味的信息素,能够影响彼此间的月经周期。据说,这是科学家们首次证明人类能够产生信息素,并且可通过信息素影响彼此之间的行为。研究人员对29名年龄在20岁至35岁之间的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时从其中9名试验者的腋窝处采取了分泌物,并将其涂抹在另外20名试验者的上嘴唇部位,这20名试…  相似文献   

9.
徐飞  陈仕伟 《科学学研究》2012,30(7):976-982
 比较近十年(2001—2010)中国科学院新增院士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平均年龄后发现,中国杰出科学家正在走向年轻化,而诺贝尔奖获得者则呈现出年长的趋势。这一明显反差表明,杰出科学家的重要成果获得国际最高学术认可的时间在延长,追踪研究发现,杰出科学家的创造力高峰年龄也有后推的趋势。这就需要我们在杰出科学家,尤其是年轻杰出科学家的管理策略方面做出新的调整,以支持和保障他们进一步成长,攀登世界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10.
女性科学家科研产出之谜及原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飞  杨丽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27-1633
研究发现,在科学研究领域,女性科学家不但人数稀少,成果数量也仅是同年龄组男性科学家的一半到三分之二,这就是所谓的女性科学家"科研产出之谜"(the productivity puzzle)。通过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探讨了问题的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策略。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科学家最近通过研究发现,蜜蜂会识别1到4这4个数字。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一组科学家与瑞典科学家合作,将标注了1至5数字的纸条放入一个管道内,然后在其中一个纸条上涂上花蜜,把蜜蜂放到管道内,观察它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科学家近日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婴儿。参与这一项目的科学家们在6月27日晚上宣布了这一结果,他们利用基因修改技术培育出了30个婴儿。此外,其中两个被测试的婴儿被发现含有来自三位不同成人的基因。据研究人员称,这项实验历时超过3年。  相似文献   

13.
1996年 ,美国航空航天局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科学家发布了一个令世界震惊的消息 :他们在一块火星陨石上发现了火星过去存在生命的合理证据。不过 ,尽管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科学家们在权威的《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证详细的论文 ,这一理论仍受到了许多资深研究人员的怀疑和摒弃。今年 2月2 8日 ,同是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科学家在同一块火星陨石上又有了新发现 ,进而为“火星生命说”提供了新的证据。约翰逊航天中心的科学家们在这块叫做“阿兰山 84 0 0 1”的火星陨石上发现了一种磁铁矿 ,这是一种结晶的磁性矿物质 ,与地球上由细菌作用产生的结晶物质…  相似文献   

14.
德国科学家经研究发现,人类与昆虫的关系要比迄今已认识到的还要近,因为昆虫有不少基因与人类相同。 达姆施塔特技术大学分子生物学家乌尔里希特希瑙日前指出,在7亿年前,昆虫已经拥有与人类完全相似的基因演变潜力。德国科学家的这一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英国《自然》杂志上。2000年9月份,这所大学的科学家对一个7亿年前的淡水珊瑚虫进行了研究,发现它具有形成像今天脊椎动物某些器官类似的基因。 海德堡欧洲分子生物实验室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论。他们认为脊椎动物,比如人类,与昆虫都拥有相同的形成肠道与肛门的基因。  相似文献   

15.
地球上的生物为什么一定会死亡?无论是科学家还是普通人都热切地关注着这个问题。科学家们曾在细胞的染色体顶端发现了一种物质,被称为“端粒”,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短一点。人的正常体细胞的平均分裂次数是50次,这时,端粒已无法再缩短了,于是细胞也就死亡。这是促使生命逐渐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他还有氧化作用、DNA损伤等也能促使生命衰老。经过研究,科学家还有另一个发现:死亡与生物自身产生的一种物质有关,科学家们称它为“死亡激素”。科学家们的研究是从章鱼开始的。章鱼是一种海洋动物,寿命不长。它性情…  相似文献   

16.
科技动态     
《今日科苑》2014,(1):34-37
<正>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由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联合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是中国科学家从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一个重要物理效应,也是世界基础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科学发现。物理学家、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更是直言不讳地将这一成果称为"这是第一次从中国实验室里发表的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相似文献   

17.
美国科学家最近获得的一项研究成果证实,饥饿会提高人们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让人更聪明。据《自然神经学》杂志报道,此前已有研究发现,人饥饿时胃黏膜中会产生一种名为“GHRELIN”激素,它对于人的食欲有重要影响。而耶鲁大学的科学家塔马斯·霍瓦特和他的同事等新近研究发现,这  相似文献   

18.
正公鸡打鸣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科学家早就发现,公鸡打鸣是由其内在的生物钟决定的,并且一窝鸡里,总是一只公鸡先打鸣,其他的公鸡一呼百应。那么一窝鸡里到底是哪一只鸡先开始打鸣的?日本的科学家发现,鸡打鸣也不能乱来,它们也讲辈分、地位尊卑。如果我们有机会观察,就会发现一窝鸡里总有一只公鸡像老大一样,它走到哪里,其他的公鸡都要稍稍回避。而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科学家发现,鸡窝里确实遵循着一套严格的等级制度。每一个鸡窝中都有一只公鸡是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中国人》2004,(9):41-41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海洋“代表动物”的始祖化石科学家对早期动物演化的研究又取得重要突破,一种名为古囊的珍稀化石被证实是现代海洋中的“代表动物”——棘皮动物的始祖化石。22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以其最高研究论文规格“Article”形式发表了中国地质大学、西北大学教授舒德干等人与英国剑桥大学康威莫里斯教授合作完成的这一重大突破性成果。这篇论文题为《中国澄江化石库发现棘皮动物始祖化石》的研究成果,不仅发现了后口动物谱系中一类最为奇特的重要类群——棘皮动物门的始祖类型古囊动物,在棘皮动物起源探索这一长期困惑学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信息》2003,(19):26-26
美国科学家发现了两种由植物产生的物质能延长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寿命,其中较为有效的一种能使寿命延长达70%。这一发现为抗衰老研究开辟了新路,不过科学家告诫说,这离能够延长人类寿命的“长生药”还很遥远。 近年来许多科学研究发现,控制生物的营养供应可以延长其寿命。据认为,限制生物摄取的热量可以调整新陈代谢和氧消耗,经过一系列反应,激活生物体内一种称为Sir_2的酶,这种酶与寿命延长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