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孟老师读的书堆起来不亚于一座"小山"。孟老师不仅书读得多,而且读得也非常好,学校里许多老师都想让他教自己的学生朗诵。孟老师上课很幽默。一次我们没读好,他就学我们读,读的时候拐  相似文献   

2.
他在纸上写了两个字,"兄弟"。他指着"兄"字对哥哥说,这个字读兄,兄就是哥哥,又指着"弟"字,这个字读弟,弟弟就是我。"兄弟"的意思就是先有哥哥,才有弟弟。哥哥却坚持读那两个字为"弟兄",简短却很坚决地读,弟,兄!走出哥哥房门时,他哭了,哥哥是在告诉他,哥哥心中,弟弟永远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3.
山水 《高中生》2010,(36):51-51
小彬是一个很帅气的高一男生,头脑很聪明,反应灵活,学习成绩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他爱好广泛,读了许多课外书,知识面特别广,同学们都管他叫"小博士"。可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学生,在生活方面的自  相似文献   

4.
正师:下面我们交流一下课文朗读,谁先读给老师听?(一生读第1、2自然段。)师:很遗憾,有一个字漏掉了,你自己感觉到了吗?生:"有一年",少了一个"有"字。(该生把第2自然段又读了一遍。另一生读第3、4自然段。)师:他最值得我学习的地方是读得很自然,像说话一样自然,这是我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一生读第4自然段。)师:儿化音没读好。(范读"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请该生跟着读)再接着往下读。(生读)  相似文献   

5.
正儿子上幼儿园已第二周,可我还是明显感觉到他很害怕,于是我陪他读了绘本《一年级的小豆豆——羞涩的成绩单》,读完后儿子竟然哭了。于是我一直抱着他,不断安慰他。哭完后他说:"妈妈,这本书谁都不能借,我最喜欢了,下次难受的时候你再给我读。"不知谁说的:真爱孩子,不是给他压力,而是在他  相似文献   

6.
昨天中午MIKE午休了,所以晚上精神很好。我们读了《易经》乾卦第一、《黄帝内经》第一节、《成语接龙》001—100。前面的两个内容都是指读,后面的成语是他带读的。后来的《孝经》第一到六章是在广场上玩着读完的。有趣的是,当读到诸侯章第三"在上不骄,高而不危"的时候,他正好攀到爬梯的最上端,于是体悟了"高而不危",他自己笑了,感觉很有意思的样子。于是接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小珊迪》一文中珊迪求"我"买火柴的情景,即小珊迪求"我"买火柴的四句话。【片段一】师:在爱丁堡的街头,有一个可怜的小男孩向我们走来,他对我们说——(生接读四句话,语气平淡)师:孩子们,这是个可怜的孩子,谁来读出他的"可怜"。(一生读,"缠"字念成平舌音,读得很生硬)  相似文献   

8.
狗样儿     
胡图读了一些书,就自以为很了不起。所以,常常看不起别人,总爱挑别人的短处,鄙薄别人的所作所为。他读别人的文章,常常读不到一半,就骂骂咧咧地说:"狗样儿!"看见别人的书画,也动不动就骂:"狗样儿!"后来,他看到别人干什么都不顺眼,动不动就愤愤地骂:"狗样儿!"有一次,胡图请了一位画师来为他的父亲画肖像。他看见画师骨瘦面黄,就在心里暗暗骂道:"看这狗样样儿,能画好我爹吗?"几天后,他父亲的肖像画成了。他接过来刚瞧了一  相似文献   

9.
守护     
我读中学时的语文老师是个"不合时宜"的人。上个世纪80年代,在贵州山区的小县城里,男人基本上都穿翻领的蓝布中山装,很多老人甚至还穿着长衫包白布头巾,他却不一样,让裁缝给他做了藏青色的立领中山装,走在大街上很吸引人,用今天的话来说,很"派"很"潮"。他"派"和"潮"的背后,是常人所不能及的优雅和认真,这就使一个身高不足一米七的普通教师,在人群中显得气度不凡、从容潇洒。  相似文献   

10.
张永庆 《教育艺术》2014,(4):14-15,13
正一、导入,激发研读兴趣师:请看投影,把这句话齐读三遍。揣摩这句话作者的性格特点。(投影:"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生齐读)生1:他是一个人生目标很单一的人。生2:他是一个很理想化的人。生3:他是一个很执着的人。生4:他很简单。师:是的,他是一个很简单、很单纯的人,单纯得就像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曾这样评价他:"他(徐志摩)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  相似文献   

11.
电影是用来看的,而黄海是一个例外,很小资很灵性很善良很文艺很随性很淘气的一个男孩,从高中到大学,读了"电影"五六年。在他收藏的历史里,一个男生和一本杂志,已不仅仅是一种兴趣,而是一段曼妙的青春心情故事……  相似文献   

12.
迟到的还款     
我读师范的时候,同宿舍有一位同学姓赖,因为有人说他经常向同学借钱不还,所以被同学们称作"赖皮"。我是读二年级的时候,分到和赖皮同一个宿舍的。赖皮在我的印象里,他的学习不错,为人也很热心,遇到我头疼的数学题,他总会出现在我的身边,耐心地帮我讲解,直到我听懂为止。所以同学们虽然不太喜欢他,但我还是爱和他呆  相似文献   

13.
正有位老师执教苏教版一下《他得的红圈圈最多》一文,课文的最后一句写道:"母亲知道小平学习这样用功,心里很高兴。"老师在多媒体上将"很"字描红,意在让学生关注。当老师请一个学生读这段话时,学生就很明显地把这个"很"读得重了,老师随即表扬了这个学生。随后,再请学生齐声朗读这段  相似文献   

14.
<正>教育名家张庆老师教孙女识字的故事带给我很多思考。一天,张庆孙女读到"阿谀奉承"的"谀"不认识,就问他。他说:"你细心地看看,它自己会告诉你的。"孙女观察字的结构后猜出可能读"臾",意思可能与说话有关。张庆老师接着又启发她联系上下文,想一想"阿谀"是什么意思。孩子按要求读了读,明白了"阿谀"就是嘴巴很甜,想讨好别人的意思。汉字的演变虽然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但是"有理可循"的。张庆老师没有告诉孩子答案,却让汉字本身  相似文献   

15.
进入初三后,我们换了一位语文老师,一张白白净净的脸上架着一副眼镜,很斯文的样子。因为他讲课的时候满口"之乎者也",于是我们给他起了一个绰号——龚老夫子。一开始,我们都很喜欢龚老夫子,因为他讲课深入浅出、妙趣横生,把大家都吸引住了。但是过了几天,我们就消受不了了。龚老夫子好像对古文情有独钟,总是自我陶醉地读课文,而且一读就是好几遍。他说古人的文章只有反复朗读,才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名叫朱洪幸。他酷爱读书,酷爱写作,已出版了多部著作。他还发 明了"三杯水读书法"。 父亲是在"文革"期间上的小学和中学,没有机会考大学。"文革"结束后很 快恢复了高考,但十多年没有正规考试,所以千军万马齐上阵,百里挑一,竞争 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7.
<正>语文是有魅力的。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方法。著名小语专家张田若指出:"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于永正老师是指导学生进行课堂有效阅读的大师,他对于"读"有自己精辟的理解:"‘读’奥妙无穷,一切都在读中,读是再创造的过程,是把符号变为形象、场景的过程。语文教学抓住一个‘读’字什么都有了,离开一个‘读’字什么都没有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提高朗读水平呢?除了方法的指导外,对于学生朗读的即时评价也是一项很有  相似文献   

18.
爱情     
伦敦。我们沿着克伦威尔大道慢步行往白金汉宫的方向。华飞说,高二德文课正在读《少年维特的烦恼》,课堂上讨论得很仔细。"喔?老师怎么说?"我兴味十足地看着他——我也是高二的时候读这本  相似文献   

19.
正哲学史课堂,有个一直坚持旁听的男孩。不知他叫什么,但每周见几次面,每次眼神交流,就算不说话,也觉得是熟人了。最近几堂课,我们有了些互动。我知道他试着读康德,然后放下,试着读庄子,然后放下。我知道他很年轻,刚刚大二,却已经觉得自己很老,担心很多事来不及做,很多书来不及读。我知道他有  相似文献   

20.
"别样"家访     
一日上街,遇一家长,她问我:"老师,我的孩子经常看那些闲书,却很少见他读课本.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他的学习呢?"闻此,我喜忧参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