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2016,(27)
在人成长的一生之中,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道德情感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小学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全方位的培养,特别注重对小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文章以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为探究主旨,通过小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描述,具体分析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道德情感培养现状及培养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主要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为重点进行阐述,结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道德情感培养的重要性为主要依据,从营造形象生动的情境,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实施道德实践活动,把道德情感付诸行动这两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道德情感培养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对成长状态、课堂结构、情感互动、课外实践这四方面内容的分析,说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道德情感培养方式,为相关教学工作的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4.
一直以来,我国都是一个很注重礼仪的国家,作为世界著名的礼仪之邦,道德情感这方面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现在我国很多学校对这方面的教育并不理想,教学关注点主要在学生的成绩上,而忽视了道德情感方面的教育。这样的结果就可能导致学生最终成长为分数高但是道德素质低的人。这样不管是对学生还是对学校、社会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种情况。本文主要对这一课程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帮助促进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认知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方式、情感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念等都有了一定的要求。此次论文主要探讨的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感。  相似文献   

6.
品德与社会课程肩负着这样重大的教育责任,直接关系到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一定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作用,深入贯彻实施课程教学的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应深入思考课堂教学如何生活化的问题,尽量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课堂活动的生活化和学习所得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广,素质教育在我国教学领域实现了巨大成果。其中,如何进行小学阶段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大部分学校的重点关注内容,由于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和创新意识培养密切相关,因此促成了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新局面。本文针对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具体策略,旨在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受到了教育部门与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因此,本文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讨,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与意见,希望能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10.
情感因素在现代教学思想体系中,既是教学的目标,又是教学信息传递的手段。就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而言,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有着品德内化的作用,充满情感的教学艺术会不断发挥学生思维敏捷灵活的潜力,激活学生自塑良好行为的欲望,达到品德学科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完善人格,健康发展人。  相似文献   

11.
社会公德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社会公共道德规范,有爱心、负责任地生活,人人拥有社会公德心。孩子是未来社会的主人,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公德心,为他们建筑人格长城,拥有长城一样的力量,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  相似文献   

12.
创新是全人类社会发展以及进步过程中永远不变的主题之一,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自身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培养成为了21世纪对人才的重要需求。品德与社会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此,本文现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分析,为今后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通过“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品德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品德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认识,形成良好的行为爿惯。要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践行自己作为引领者的身份,发挥其应有的导向作用,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真正实现口动、情动、心动。但是作为生活在纷繁复杂社会...  相似文献   

14.
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此类课程的课堂教学研究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调动情感、结合实践、故事明理、重视评价等方面谈了笔者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音乐是一门情感的艺术,音乐教育是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单纯说教、就事论事的教法已不能接受。这就对我们品德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几年来,许多教师在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将音乐溶入课堂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积极健康的思想是让一个人奋发向上的根本保证,正所谓思想是行动的火车头,而创新意识是一个人思想积极程度的重要标志。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培养孩子们各种思维意识养成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始,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与实际操作能力已然成为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国家要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需要一批批具备良好道德素质与优异创造力的新型人才,因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何能够在品德与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课程当中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在新课标实施背景下,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式。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出发点。从而推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教授给学生知识,还需要在课堂中渗透道德情感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不完善,通常需要教师的引导来培养其正确的道德情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助力。文章在简单阐述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赵瑞英 《亚太教育》2019,(9):191-19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它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其中,针对学生的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等素养,也提出了社会责任意识的要求。因此,在实际教学中,笔者认为教师可以细化教学、合作教学、情境教学三个方面为基点合理规划教学,最终逐步实现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品德与社会》既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更是一门实践性课程,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既要求教师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又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恰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创设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通过社会生活体验,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成长为品学兼优的合格小学生,为将来的成人成才奠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