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义是政治哲学的中心问题,柏拉图在《理想国》系统阐述了他关于正义的思想,在他看来,理想国实际上就是正义的国家。人们应该过一个善的生活。对于个人来说,正义是最大的善。要实现正义,一方面靠教育学习,纯洁个体的灵魂;另一方面,由于个人要在国家中生活,所以需要一个正义的环境。要想把这种正义国家变为现实,关键在于哲学王统治。这是因为,建立正义的国家的关键是必须有关于它的知识,知识是正确、恰当行动的必要条件,这种知识只为哲学家所有。所以只有哲学王统治,正义国家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的美德理论关注个人的幸福和至善,他认为幸福和至善主要不是作为善待自己或朋友 的美德,而是作为治理国家的关键。而最好的国家总是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紧密结合的,因而美德意味着不仅要善待自己和朋友,而且必须善待所有的公民。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讨论的美德主要不是一意义上个人的美德,更突出的是作为统治的美德。  相似文献   

3.
情感在道德中具有奠基性作用,情感的发育是公民品格的基础,正义与关怀两种情感对公民品格的形成尤为重要,男性女性的道德推理存在公正倾向和关怀倾向的不同。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与学生的正义和关怀情感体验密切相关。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避免低正义低关怀型,追求正义与关怀相融合,努力做到有关怀的正义、有正义的关怀。  相似文献   

4.
教育公平问题的探讨需以受教育权利与受教育义务为切入点,将该问题放到社会体制的背景中,社会体制便是探讨教育公平问题的正义维度,以分配正义与补偿正义、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为基本的分析概念。由此,在法哲学与伦理学的视域内,教育公平问题便转化成了受教育权利作为法治社会的基本人权如何公平实现的问题。同时,在应然与实然的范畴内,在国家与公民、国家与个人等关系范畴内,公平与正义作为法律价值则指向了受教育权利如何得以公平实现上。  相似文献   

5.
柏拉图认为,城邦不仅是由公民组成的政治共同体,还是一个大型的公民教育组织。公民教育使城邦追求至善成为可能。作为实现这一高远目的的唯一途径,公民教育应当是城邦统治者最重要的职责。在讨论正义的过程中,柏拉图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公民教育体系。建立正义城邦所需的哲学王,正是这一体系的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6.
在亚里士多德所构建的伦理学体系中,正义有着极高的地位,正义是德行之首,"比星辰更让人崇拜"。亚里士多德不仅给予正义以详细的阐释,而且运用中道原则对其进行规训,以达到个人与城邦的幸福和至善。他着重论述了正义的道德特性,将其与个体德性区分开来,并在此基础上将正义分为总体正义与部分正义。最后亚里士多德运用中道原则,对正义的获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得正义得以成为现实。由此,我们可以充分的理解正义在亚里士多德哲学那里所蕴含的德性意义。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详细地论述了正义概念的内涵及其种类。在总体上,他把正义分为一般正义和具体正义。一般正义是相对于公民与整个城邦和社会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公民的言行举止必须合乎法律;具体正义是相对于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关系而言的,它要求在公民之间实现公平。他把具体正义分为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分配正义涉及的是钱物、财富、荣誉,还包括权力等可分配之物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强调比例平等;矫正正义旨在维护人们经济交易中的公平和根据法律纠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伤害,强调人与人的平等。同时,他还论述了回报正义、政治正义和家室正义。他对正义的分类是迄今为止关于正义种类的最为透彻的解剖,即便在当今也仍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对正义主题的讨论,尤其是他关于正义种类的划分,更成为道德哲学和政治哲学无法绕过的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8.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论断的提出,将古希腊哲学思想的研究方向由客观外在的自然世界拉回到人类社会本身,树立起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是西方人本主义的理论先驱。柏拉图的人学思想集中体现在其正义观中,他认为人首先应该观照自己的灵魂,使灵魂结构符合正义的安排,进而使个人正义寓于国家正义之中。亚里士多德的人学思想则具有丰富的伦理色彩,他强调德性的修养,主张人应该在国家中追求幸福的生活。虽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人学思想存有差异,但两者在国家之善优于个人之善、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这一层面达成了理论共识,而与近代自由主义的人学思想判然有别。  相似文献   

9.
现今社会,女性是否需要关怀以及如何关怀,涉及关怀与正义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是关乎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哲学问题,而且是涉及女性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政治问题。弗吉尼亚·赫尔德是美国著名的社会政治和女性主义哲学家,他在早期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基础上,又重新界定了关怀与正义的关系。为了使女性主义更清楚地构建关怀与正义的道德框架,文章将从自由主义与美德理论的回应方面,使赫尔德关于关怀与正义的女性主义思考更为完备。此外,文章提出女性主义实现关怀与正义的两种思考,使女性在重视家庭及社群联系的道德重要性同时,将其价值扩大到公共政治领域中去。  相似文献   

10.
正义论是柏拉图著作<理想国>的一个重要内容.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首先对传统的几种正义观进行批判,随后对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及如何达到正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阐述,进而建构了自己的正义观,他认为正义包括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无论国家还是个人,要想实现正义,就必须达到内在的和谐和稳定,即各司其职,各自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当代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倡导构建和谐世界过程中,柏拉图的正义观思想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理想国>出发,客观公正的探讨柏拉图的正义论,以达到一个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公民美德和制度正义紧密联系,两者都蕴含了协作、平等、宽容、公正等价值精神,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社会和幸福生活的价值追求。从制度正义角度看,公民美德不仅是制度正义的价值内核,还是制度正义的实践前提和重要动力源泉。应充分利用公民美德资源,将公民美德与制度创新、制度实践、制度精神培养等结合起来,推进公民美德和制度正义协同发展,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正义功能。  相似文献   

12.
《国家篇》被公认为是柏拉图中期对话篇中的重要著作之一,在其中他用大量篇幅谈论和阐发了其独特的教育思想。学界对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虽多有研究,但都未能站在柏拉图的立场上,与其纯粹哲学、政治理想契合一致地展开讨论;尤其是一些从事教育研究的人往往从狭隘的视域窥探柏拉图的教育思想,误解甚至歪曲了《国家篇》的思想实质。为了正本清源,还柏拉图教育思想之真貌,有必要对《国家篇》中的教育思想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柏拉图以理念论作为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悉心勾画了一幅理想国家的宏伟蓝图。他把正义作为这个理想国家的最高原则和价值,以期使个人正义和国家正义契合一致,最终实现全民的共同幸福。他认为唯有通过教育,使心灵转向,培养和塑造健康和洽的心灵、正义良善的灵魂,才可以实现城邦正义,构筑理想国家。教育是理想国家得以构筑的必要条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产生了至为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社群主义是个人主义极端发达的产物,是对个人主义不足的弥补。社群主义强调社群优先于个人,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权利,善优先于正义。社群主义认为,道德是维系社群的根基。社群主义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是:要重视道德教育,注重公民教育、公德教育和基本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类人格。  相似文献   

14.
姚丽平 《文教资料》2009,(24):99-100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要追寻的是对正义的定义.他虽然没有对正义进行直接的定义,但是我们依然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对正义的界定.柏拉图的正义现是非常独特的,它是基于人生和天赋能力不平等的观念.灵魂的正义就是要求个人去实现这种不平等的天赋能力:城邦的正义就是让城邦的各项工作让天赋相适合的人去做.可是灵魂与城邦的这种正义是善的吗?柏拉图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认为人们选择正义便是走向幸福之路.  相似文献   

15.
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与多元社会的正义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尔斯以其敏锐的目光洞察到现代社会由于个人自由和公共自由、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冲突及失衡所造成的种种政治合法性危机,通过其前期无知之幕之后所隐含的公民设计以及后期明确表达的公共理性的公民资格观念,表达了以公共的正义规范制衡私利,调节自由市场的自发后果,抑制市民社会个人私利泛滥、促进积极自由和公共利益,在个人和国家、个人和社会之间保持一种适度平衡,从而保持多元社会正义秩序的理论旨趣,体现了西方公民资格理论的自由主义传统和公民共和主义传统交叉互渗的当代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界普遍认为税收正义是限制国家权力以保护个人权利,将国家税收行为囿于国家与个人的二元分化。实际上,国家权力与个人权利的二元结构并不是税收正义的全部内容,并且二者难以为国家税收找到合理的根据。在税收正义范畴中,应当是公共利益、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三者的统一,其中,公共利益是国家税收的目的,个人权利是国家税收的前提,国家权力是实现公共利益与个人权利关系的工具,只有通过国家权力的合理行使达到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的互融,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才是税收正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17.
公民实现基本的受教育权,需要拥有合理的教育资源作为实现权利的物质基础.公民获得教育资源的多寡主要依赖于自身的支付能力以及政府所能够提供的公共资源.个人的支付能力受制于公民个人所处的具体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存在着实质上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面临这种不平等,政府有义务出台正义的教育政策分配公共教育资源,实现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政府出台的教育政策应当遵循怎样的正义原则,如何与这些原则达到契合,什么是正义的教育资源分配政策,应选择一种正义观进行剖析,而罗尔斯的《正义论》系统提炼的正义二原则恰可作为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对正义的追求和实现是人类社会的目标之一,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在其著作《理想国》中对正义展开了系统的、深刻的讨论。他把正义看成诸德之首,在文中把正义分为两个部分:国家正义和个人正义,对个人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当其分,对城邦则意味着赋有智慧、勇敢、节制德性的人们各司其职。全面认识柏拉图的正义论,对我们现代道德生活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正义与友爱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德性。正义分为一般正义和特殊正义,友爱则主要体现为基于善德的友爱,它们不仅仅是好人的德性,也是好公民的德性。古典公民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具有正义感和彼此友爱的好公民。现代的公民教育则只注意培养去德性的好公民,忽视了对好公民所应当具备的好人品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教师教育制度伦理力求通过制度之善来积极影响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对制度伦理的不同取向,即制度自由、制度民主、制度平等和制度正义进行分析和综合,得出制度正义为制度伦理的主要价值取向。再从制度和正义的内涵入手,演绎出制度正义的根本是制度中"生命、自由、平等"三个维度。通过对教师作为"人"的生命关怀、"专业人"的自主尊重和"利益主体"的应享分配三方面分析,使制度伦理的正义取向蕴含于教师教育制度之中,从制度上关怀教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