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突厥初期的王庭位置考苏北海一、突厥汗国与西突厥汗国的关系突厥诸部兴起于6世纪中叶,在我国北方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政权,从公元552年到744年将近二百年时间,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突厥汗国的统治者出于阿史那氏族。据史籍记载,阿史那氏曾从属于柔然(蠕...  相似文献   

2.
在突厥政权的兴起、扩张和发展进程中,一直重视和亲策略的运用.突厥汗国、东突厥汗国、西突厥汗国、后突厥汗国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与政权的重大战略是一致的.而相应政权与突厥的和亲互动,对双方的发展进程影响都较突出.梳理突厥政权的和亲策略演变进程,有助于理解突厥政权的兴衰变化.  相似文献   

3.
可萨源于铁勒。7世纪初曾以里海、黑海为中心建一强大汗国,11世纪被俄罗斯人征服。可萨势盛时,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与拜占庭、西突厥汗国、波斯及阿拉伯等国发生关系,并一度作为丝路贸易的中介者,活跃于丝绸之路上,使丝路在7—9世纪间得以在里海、高加索北地带繁荣一时。  相似文献   

4.
岑仲勉是我国著名的隋唐史专家,同时也是研究突厥史的大家,《突厥集史》、《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是他研究突厥史的两部代表性著作。本文主要从岑仲勉对突厥起源的研究、突厥史事的考订和对沙畹《西突厥史料》补正等方面对其突厥史研究的成就和贡献做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5.
岑仲勉是我国著名的隋唐史专家,同时也是研究突厥史的大家,《突厥集史》、《西突厥史料补阙及考证》是他研究突厥史的两部代表性著作。本文主要从岑仲勉对突厥起源的研究、突厥史事的考订和对沙畹《西突厥史料》补正等方面对其突厥史研究的成就和贡献做了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6.
粟特商团事件后,西突厥汗国遂与拜占庭帝国结盟,并联合拜占庭帝国对萨珊朝波斯进行了多次军事进攻.学者皆认为西突厥汗国与拜占庭的结盟是贸易联盟关系,笔者通过东西方史料论证其盟约的性质是政治联盟,并对两国结盟后的影响作一评论.  相似文献   

7.
在研究突厥史的过程中,人们忽视了一股政治势力——阿尔泰周缘部族。公元587年,因“阿波事件”,东西突厥分裂。与此同时,原突厥汗国的西方可汗部也宣布脱离东突厥,从此!阿尔泰突厥汗国诞生。现在,我们仅就阿尔泰突厥汗国历史上的几个基本问题谈点粗浅认识。一、阿尔泰突厥汗国的领地阿尔泰突厥汗国的领地在何处?这是本文首先想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其领地的主体应建在突厥汗国西方可汗部的废墟之上。关于突厥汗国历史上是否存在西方可汗部的问题,已经争论一百多年了,在此期间,沙琬、岑仲勉、王环、薛宗正、内田吟风、马长寿、巴尔托德、林干、段连勤等都提出过肯定或  相似文献   

8.
张惠民 《历史学习》2006,(12):31-32
回纥为回纥语 uyghur 的音译,其含意是“联合”、“同盟”、“共同辅佐”,原为氏族部落的名称,到唐代成为民族与汗国的名称。回纥原为铁勒的一部,其远祖可推到春秋时期的狄、汉魏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同柔然族的战争,其中一部分于492年往西迁徙至天山一带,分成东西两部。东部铁勒中的一部叫乌纥或乌护,西部铁勒中的一部叫袁纥或韦纥。7世纪初,西突厥处罗可汗对铁勒各部实行残暴统治。605年,处罗可汗袭掠铁勒各部,抢掠财物,杀其氏族首领几百人。铁勒起兵反抗,大败处罗可汗。630年,东突厥汗国灭亡后,回纥从属于薛延陀汗国。646年,唐  相似文献   

9.
汉文文献记载,8世纪初形成汗国的黠戛斯,仅有"木马三突厥"等属部,但总揽相关的其他文献表明,与黠戛斯汗国存在依附关系的民族远非如此。本文在全面梳理汉文史料的基础上,辅以古突厥文碑铭、波斯文献,试图对黠戛斯所属诸部略作厘清辨析。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汗国是白帐汗国最后一个可汗之子克烈汗(又译作克拉依汗),于1456年在白帐汗国发生分裂后,与贾尼别克汗一起,率领部分游牧部落向东迁徙,进入巴尔喀什湖以南,即我国明代西域察合台后裔政权亦力把里(东察合台汗国)境内,在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广阔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1.
伊犁得名于著名的伊犁河,伊犁地区在新疆中西部的伊犁谷地。乌孙以及后来的西突厥、察合台汗国、准葛尔汗国都曾建国于伊犁。在清代曾是新疆的首府,曾有41个民族,200多万的人口。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及蒙古等民族都生活在这片大草原上。新疆据说有马100多万匹,而伊犁就占了40万匹。天马已是伊犁马的代称。天马更  相似文献   

12.
西安市西郊出土的《唐故回鹘白夫人墓志》记载墓主白氏为阴山贵族之后、突厥可汗之裔,其夫为回鹘可汗,名讳信息等均未记载。结合相关文献,可以看出白氏之父很可能为白道生,祖为白崇礼,曾祖为后东突厥汗国第三代君主毗伽可汗。734年,突厥帝国出现宫廷政变,白氏家族成员脱离突厥而投奔唐朝,改原姓阿史那为白姓。白夫人所嫁可汗很可能为漠北回鹘汗国第三代君主牟羽可汗,在夫于779年被杀后回归长安,于815年亡于长安。白氏生于后东突厥汗国与漠北回鹘汗国交替之时,卒于回鹘汗国末世,见证了回鹘的兴衰历史,其墓志反映了唐与回鹘关系之大背景。  相似文献   

13.
永年  言兼 《神州学人》2002,(1):37-37
中国乌孜别克族勤劳勇敢、热情好客、能歌善舞,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现有人口14502人(1990年统计数字),散居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族名源于14世纪的蒙古钦察汗国的乌孜别克汗,15世纪时,钦察汗国瓦解,原来作为它的组成部分的乌孜别克汗国逐步强大起来,占据着今西伯利亚西部和哈萨克斯坦的广大地区,居民主要是各种不同来源的突厥─蒙古游牧民,他们笼统地被称为乌孜别克人。乌孜别克族的先民很早就从中亚迁入我国新疆,17世纪起陆续从中亚细亚安集延、浩罕等地迁入中国。元代,常有金帐汗国的乌孜别克人沿着古代“丝绸之路”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为解决唐代西域史上的一个悬案而作。后西突厥两厢汗国衰亡后,突骑施汗国成为阻止大食东进的屏障,曾与唐朝长期结盟,双方盟与关系的破裂原因一直是个谜。本文认为,双方争战的真正原因并不是贸易纠纷,而在于突骑施苏禄汗国兴起后,迅速包举了西域大量的游牧部族,与唐朝离强合弱、分而制之的意图相悸,其军力之盛,大有成为一个继东西突厥及薛延陀汗国而起的新的北方雄主的气势,已成强藩震主之势,使得一场大战不可避免。突骑施与吐蕃的交通,给了唐廷新的北方孤形包围圈正在形成的巨大震憾,加重了二者攻战的危机。苏禄对唐的几次武力讹诈,加深了双方的猜忌,激化了双方的矛盾。开元二十二年的绢马贸易纠纷保不过提供了战争的口实。  相似文献   

15.
黠戛斯是唐代北方游牧民族,活动于剑河流域(今叶尼塞河上游),是今天柯尔克孜族的先民。西汉时,黠戛斯就以坚昆之名见诸汉文史册。历经魏晋、至隋唐时期,黠戛斯不断与后突厥汗国、漠北回鹘较量并逐渐发展强大,最终建立了汗国。黠戛斯汗国政权设置不仅承继了北方民族官制传统;还深受中原王朝的影响,形成了相对多元的官制。  相似文献   

16.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的灭亡,是它的大批居民从其故地溃退,并散布在从东部长城至西部的库车和乌鲁木齐广大地区的原因。回鹘居民的迁徙分两个阶段:840年回鹘本部和它最亲近的同盟者溃逃,而在866年回鹘汗国的两部地区脱离其余的铁勒部落。在回鹘居民迁入前夕,移民的大部分定居的河西和天山东部地区的形势是复杂的。问题在于:当时中亚三个最强大的国家——唐帝国、吐蕃王国和回鹘汗国都在争夺这块领土。为  相似文献   

17.
一、十四世纪的帖木儿帝国帖木儿帝国乃十四世纪世界之强国。据《明史》记载 :“撒马尔罕即汉宾地 ,隋曰漕国 ,唐复名宾 ,皆通中国。元太祖荡平西域 ,尽以诸王、附马为之君长 ,易前代国名以蒙古语 ,始有撒马尔罕之名。去嘉峪关九千六百里。元末为之王者 ,附马贴木儿也。”(《明史》卷三百三十二卷《西域传》)十三世纪初 ,忽必烈在争夺汗位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把辽阔无垠的窝阔台汗国的土地赐给了立下汗马功劳的察合台汗的后裔。察合台后王的封地被许多拥有大片领地的封建主拥兵割据。 132 1年随着乜先不花的死去 ,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两大部…  相似文献   

18.
突厥汗国是突厥人在 6世纪中叶建立的多部落、多部族的奴隶制国家 ,这个凭借武力征服建立起来的国家却在 6世纪末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本文试就其形成的过程和分裂的原因作一浅析 ,不当之处敬请指教。一、突厥人的起源突厥人是起源于中亚叶尼塞河上游的游牧民族 ,“突厥”...  相似文献   

19.
15世纪中期建立的哈萨克汗国社会处于宗法封建制阶段,哈萨克汗国的统治者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用批判的眼光借鉴并吸收乌孙及突厥等各种古代民族习惯法、蒙古法制经验和伊斯兰法中的一些内容,在自古相传的哈萨克习惯法基础上进行整理研究.制定了哈萨克汗国的三个法典,即《哈斯木汗法》、《额什木汗习惯法》及头克汗制定的《七项法典》,创造性地融汇成哈萨克汗国法律制度。哈萨克法典中的习惯法与宗法封建法具有互通性,两者在互动中彼此渗透,通过分工与合作.形成了更大社会范围内的一种相对完整的秩序,在当代中国的哈萨克族地区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蒙古人统治波斯时期,伊儿诸汗将与埃及的马木路克王朝争夺叙利亚视为对外扩张最主要的目标。合赞汗改信伊斯兰教后,一定程度上恢复与发展了伊儿汗国的社会经济,并完成蒙古人对穆斯林统治的合法化。在1299年—1303年合赞汗三次用兵叙利亚,通过歆姆司战役、苏法尔平原战役,合赞汗先小胜而后彻底失败,它既是波斯蒙古人历史发展必然所致,也迫使合赞汗从根本上来改变伊儿汗国在西亚、波斯的传统统治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