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下课铃刚响,同学们就忙活起来了,明天是圣诞节,要给老师们一个惊喜。下节课是冯老师的数学课,同学们就在黑板上写了“祝冯老师圣诞节快乐”。有的同学在讲台上摆上精心制作的贺卡,而我呢,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写了“HappyChristmasDay”,一些同学凑在我身边画花边,写祝福语。上课铃响后,同学们迅速回到了座位,大家都盼望着冯老师一进教室就被这一幕感动得“痛哭流涕”。很快,当陈老师捧着物理书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大家都惊呆了,原来冯老师与物理老师换了课!陈老师看着黑板上的字,我恨不得挖个洞,从二楼掉到一楼去。陈老师没有让我们感到尴尬…  相似文献   

2.
上课时,跟学生们谈起“感动”这个话题。我问:“感动是一种美好的情感,感动的本质和内核是善……你们曾经让人感动吗?”他们就像回答明天有没有劳动课一样爽快,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那么,被感动过吗?比如读到一篇文章,认识一个人,或者听一首歌。”我继续启发孩子们。他们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零零星星地再次回答:“没有,老师!”这个答案,让我的心情沉重起来。看着孩  相似文献   

3.
《家教世界》2014,(12):19-19
南京市三条巷小学先后使用了“一起作业网”和“123作业网”,供孩子晚上做作业,引发家长质疑。家长们主要担心的是:在没有家长和老师的监管下,让孩子过早接触电脑反而会造成负面影响。哪怕就算是完完全全利用电脑去学习也会形成一种依赖,就好比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会“提笔忘字”一样。  相似文献   

4.
陈老师是一所幼儿园里的中班老师,近来有件事情让她很苦恼:这几天她连续接到几位家长的投诉,说他们小孩的一些诸如铅笔、手帕等小物品不见了。一开始陈老师对此没有太在意,认为是小朋友自己不小心弄丢了,但是为了给这些投诉的家长一个交待,陈老师还是留心现察了一下班里小朋友的情况。可是观察的结果却让陈老师十分震惊,那就是在她任教的班里确实有小朋友而且不止一个小朋友有这种“偷窃”行为。这一状况让陈老师很困惑,她不明白为什么小朋友会出现这种行为,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向家长们交待,她更担心的是这种“偷窃”行为是否会在班里面流行开…  相似文献   

5.
可悲的惊奇     
《中学教育》2006,(10):1-1
今天读到一篇章,很受感动,拿来读给孩子们听,读着读着,我的眼泪不由自主夺眶而出,大多数学生都很受感动。但有几个学生却在那儿悄悄地笑。我很是奇怪: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那几个学生说,我们没有想到老师竟然也会被章感动得流眼泪,我们感到很惊奇。从学生惊奇于老师的流泪,我看到的是在以前的教学过程中,他们的老师可能就从来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流过泪(或是很少流过泪),教师在学生的眼睛中就是一个无情人。一个老师从没有当着学生的面流露过真正的情感,我很难想象学生在学习语的这几年里面,他们又会受到怎样的情感熏陶呢?  相似文献   

6.
陈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陈老师很漂亮,白皮肤,大眼睛,卷头发,个子不高不矮,说话很温柔。有一次,老师布置作业让每个人给老师写一句话。我不会写,就问妈妈。妈妈想了想说":你就写陈老师,您辛苦了。我们都喜欢您。我永远忘不了您上的第一堂课!"我写好后交给了老师。放学后,陈老师叫我去她的办公室,指着我的本子问:"这些话是谁说的?"我老老实实地告诉了陈老师。陈老师没有批评我,只是很认真地说:"老师想让你自己写,是要看你自己想说什么。"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两次听特级教师孙双金先生上课,收益颇多。这两堂课,孙老师都很重视学生质疑,在引导释疑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方面显示了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对孙老师的课进行一个“扫描”,供老师们学习借鉴。一、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明是这样,学习也是这样。正如古人所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意识是学习的起点,是主动探究的动力。但回到实践中,老师们大多不敢让学生提问,一些人虽然也让学生问了,但问归问,教归教,忽视指导,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失去了质疑…  相似文献   

8.
陈荷莲 《江西教育》2022,(14):79-80
"陈老师,早上好!""陈老师,早上好,抱抱!""陈老师,早上好,小红花送给你!""陈老师,早上好,我穿了新衣服!"伴随着我们班可爱的小天使们的问好声,我开启了和小天使们在一起学习和生活的美好时光.在特殊教育学校,你给孩子们一缕阳光,孩子们便会还给你整个太阳.我们特教老师要做的,就是点亮特殊孩子们生命里的那一盏灯,让每一...  相似文献   

9.
瞿建东 《班主任》2009,(3):51-52
那天,收到一条短信:“今天又听到那首《毕业歌》,很感动!忘不了老师和咱们的班会课!”这是我的学生发来的。就是那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拉近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永久记忆。我的班会有什么奥妙,怎么会产生这样的效果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拿身边的事说事。  相似文献   

10.
思源于疑,疑学之始。让学生常有疑,大胆质疑,敢于问难,这是教师们所追求的课堂教学的艺术境界,但又恰恰是老师们感到很头痛而棘手的问题。因为,它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过硬的基本功,还要有高超的释疑处理的艺术手段。如稍有不慎,就会影响教师的形象,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挫伤学生质疑闯难的积极性,影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提问质疑,是学生自觉能动性的外露,是内化吸收的表现,是创新思维的优良品质,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提问后,如掌握得不好,就会难以收场,学生将会议论纷纷;如任其自然,没有把握准时机,就会浪费时…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2011,(1):148-149
成果名称:章丘四中全员性创新教育的课程化探索 申报单位: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 团队成员:刘金水、李承刚、李世增、邱承岭、王晶华、李昌旺 2005年9月,山东省章丘市第四中学校园内,山东发明协会理事陈明泉老师首次受邀到校为学生做创新讲座。当陈老师问道:"同学们,过去谁有过发明,谁相信自己今后会有发明?"学生没有一人举手,而且还认为是开玩笑。陈老师接着问:"你相信13岁的孩子能获得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吗?"这时下面一阵骚动,同学们瞪大了眼睛。"这是事实。"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老师,在对学生的教学及常规管理中,常常会碰到这类问题:学生屡次犯错误,教师多次教育,学生仍没有改正的迹象,而且对老师的教育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该怎么办?如何运用德育艺术去让人感动,教人觉醒,催人奋进,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袁庆侠 《小学生》2012,(11):77-77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质疑的情况如何?我首先在本校一、二、三年级组对45位语文老师进行了调查:"你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质疑吗?"得到的回答要么是"经常",要么是"偶尔"。从我发放的《学生调查问卷》也得知:老师们在教学中都意识到了让学生质疑的重要性,但仅仅是停留在课堂的某个环节,个别学生上。那么,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只能是一句空谈了。事实上,哪个学生能没有疑问?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14.
韩迎春 《教育导刊》2004,(16):22-25
陈老师是一所幼儿园里的中班老师,近来有件事情让她很苦恼:这几天她连续接到几位家长的投诉,说他们小孩的一些诸如铅笔、手帕等小物品不见了。一开始陈老师对此没有太在意,认为是小朋友自己不小心弄丢了,但是为了给这些投诉的家长一个交待,陈老师还是留心现察了一下班里小朋友的情况。可是观察的结果却让陈老师十分震惊,  相似文献   

15.
干懿洁 《上海教育》2014,(21):46-47
1982年10月,我出生在上海奉贤;2007年,硕士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同年进入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工作;2013年7月,调入奉贤区汇贤中学工作,现任汇贤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让学生享受体育回顾6年高中和1年初中的工作经历,面对着学生们一张张年轻活力的面孔,我总是会一次次默默地重复我的信念:要努力,要加油,要用心和无私的爱去关爱每一个学生,要成为深受学生们喜爱的好老师,要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获得强健的体魄,让学生们充分享受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而我正是这样不断努力着。  相似文献   

16.
姜华 《陕西教育》2009,(7):10-10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然而日前听一位老师感慨:一篇《最让我感动的事》的作文题目竟然难倒了许许多多学生,遗憾的不是学生不会写,而是不知道使自己感动的事。从父母、老师到同学,老师逐一点拨,有哪些事让自己感动,而很多学生却认为都是“应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不值得感动。  相似文献   

17.
一、以读代讲,凸现阅读教学以读为本的特点▲(教师引入课文,出示预习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随后学生在质疑中提出了“为什么山区人民用杜鹃花来比喻这位教师”等6个问题,教师让同学们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课文,划出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并进行品读。)师:好,同学们,谁愿意把最让自己感动的句子和段落读给大家听?生1:最让我感动的是第14小节。(生读)这里写老师为小女孩所作的奉献,这种精神让我感动。师:和他有同样感受的同学请举手。还有其他小节吗?生2:令我感动的是第19小节。(生读)这个自然段写出了她像一朵山区人民喜…  相似文献   

18.
常常听到人们赞叹:教学是一门艺术。我想,说教学是艺术,不仅仅是因为教学讲究方法,还在于听课的人会被感动。孙建锋老师的课让我动情。这是因为我"平躺"在纸面上的那棵树和它的叶子,被孙老师引领到了教室里,与四年级的学生们共度了一段快乐的时光、一段动情的时光。  相似文献   

19.
杨学红 《学子》2013,(8):96-96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强调要让学生受到科学的思维方法的启蒙教育。所以,老师除了要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自己对文本提出质疑。在平常的教学当中,相信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发现:善于质疑的学生,学习能力会更强,学习效果也更好。所以,我们更应该去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质疑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没有质疑就没有探究。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营造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能让学生乐于质疑,敢于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带疑而学,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