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我听了一位青年教师的阅读课,课上教师对学生朗读的几次评价引起了我的思考。现象一:一学生朗读课文结束后,教师作了这样的评价:“你读书比以前好多了,记得上学期刚转到我们班的时候,你还不会读书呢!”学生原本微露喜色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讪讪坐下。现象二:学生在流利地读完课文某段落后,教师评价说:“读是读得挺好的,就是中间读丢了一个字!谁能  相似文献   

2.
最近,听了两位老师的语文课,一是高三的,一是初一的。他们都重视了学生对白话文的诵读。在起始课中,用了将近一课时,老师范读,学生默读、齐读课文。重视诵读,是我国语文数学的传统经验。《荀子》一书中就有“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之说。宋朝朱熹也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诵读得熟,则不  相似文献   

3.
一、正音听读,读得文通字顺。 对于初中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相似文献   

4.
师: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母"字,写横的时候,要写得长一些。长笔画写开了,整个字就舒展了。师:读课题。生:(齐)慈母情深。师:读得很有感觉。课文读熟了吧?谁愿意把课文读给我们听一听?(生读课文,语速很慢。)师:停一下,语速要加快一点,读书不能这样拖音。  相似文献   

5.
听于永正老师上《秋天的怀念》,想到八个字:读得感人,讲得精彩。一、读得感人在第一课时,于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完生字新词后,先由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便示范朗读全文。于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评价方式中最直接、最快捷、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有的老师细心斟酌,有的老师随意点拨,看似简单、普通的评价,往往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语文朗读指导中,怎样巧妙地评价、点拨,使课堂丰满润色呢?怎样适时地引导、评价,使学生激发情感,读得有滋有味呢?在听两位老师执教了《两只鸟蛋》后,颇有想法。  相似文献   

7.
张海珍 《甘肃教育》2014,(21):99-99
正如何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注重诵读语文教学中,诵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通过诵读不但让学生熟悉了课文,积累了词汇,纠正了字音,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文言文教学更要重视诵读。诵读方式有:老师示范朗读,学生齐读,师生共同读,学生个别读,听多媒体朗读。诵读时要求:读准字音、句读,不加字,不减字,不回读,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朱熹说:"学者观书,务必读得字  相似文献   

8.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基本环节,具备听、说、读、写训练的综合性。阅读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读得明白,还要使他们学会读书、理解内容。教学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学生听教师范读全文或录音。 学生听读全文后,可以整体感知课文,尽快形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整体表象,知道这篇文章“写了什么”。教师范读时还可以根据课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  相似文献   

9.
童心不可欺     
最近听一位四年级的语文老师到某校借班上公开课,这位老师非常重视朗读,注意以读代讲,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课一开始,该老师便对学生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学校的红领巾广播台马上要招播音员。这一课,谁读书读得好,老师就推荐谁去。”学生一听,个个兴趣盎然,课听得非常认真,读得也十分投入,令听课老师啧啧赞叹。课后,一位听课老师问授课老师,你怎么知道这所学校要招播音员呢?他坦然地说,骗学生的。我一听,不禁一愣:说得好轻松,骗学生的!古人云:“童心不可欺”。作为教师,面对圣洁的童心,欺骗学生,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我认为这…  相似文献   

10.
不久前,我听了一堂语文课,上的是《泉城》一课。在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轻声自读课文,很多学生都很快读完了,读完后便都端正地坐好。渐渐地,教室里只剩下几名学生读书的声音,教师不慌不忙,耐心地等待着。最后,教室里只剩下一位小女孩的读书声。她吃力地、轻轻地读着,听得出她读得极慢,还有好几段没有读完。教室里已经出现了一些窃窃私语,有些学生在暗暗笑那个读得很慢的小女孩。换作其他一些老师,可能会为了赶时间马上宣布进入下一个学习环节,因为当时时间已经过去近8分钟  相似文献   

11.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一遍 ,然后教师放映配有古典音乐的相关荷叶、荷叶池的图景供学生欣赏。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 ,听得专注 ,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二、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主动参与1 出示与课文相关内容的图片文字课件 ,教师范读课文一遍。2 学生们听后评议。学生甲 :“老师 ,您读得很有感情 ,真好 ,我想像您一样读。”学生乙 :“老师 ,你读‘荷叶是我的摇篮’对‘是’字读得没卷舌 ,请重新跟我读一遍。”学生丙 :“老师 ,我想加上动作读这一句…  相似文献   

12.
学会欣赏     
近日,笔者听了一节《春风吹》。整个课堂设计按“我会读”、“我会认”、“我会演”等几个板块展开,很有层次,也有新意。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每次都让学生来评价参与活动的学生的表现。当有学生参加了“我会读”这一环后,甲同学马上站起来说:“老师。他把‘树’读成了‘su’。”乙同学又接着说:“他读得太慢了。”当学生参加了“我会演”后,丙同学评价道:“她表演的姿势不好。”平心而论,这些参加活动的学生的表现的确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但也不乏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3.
听于永正老师上<秋天的怀念>,想到八个字:读得感人,讲得精彩. 一、读得感人 在第一课时,于老师指导学生学习完生字新词后,先由学生自己读课文,然后便示范朗读全文.于老师的朗读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他读出了许多我们之前没有感悟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朱丹丹 《班主任》2012,(11):29-29
我曾经是一个忽视课堂评价语言的老师,学生回答完问题后,常常用"好、不错、还行"等简单的语言进行评价,有时甚至没有评价,只是两个字"请坐"。教研室杨老师听了我的课后,指出了我的问题。我发现杨老师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不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我开始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学生读书的音质不错,我说:"你的水平和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相差无几。"学生写了一篇不错的文章,我说:"其实你的能力已经达到了作家水准。”……听到这样的赞美,学生总是笑嘻嘻的,我也很得意,以为自己已经懂得了课堂评价的真谛。  相似文献   

15.
歌德说:“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听了著名教师王老师教学《一夜的工作》(九义教材第十一册)后,着实令人感动。学生之所以把课文读得入情入境,感人肺腑,是因为王老师会让学生用“两只眼睛”读课文,用“一只眼睛”阅读文本,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同学们,你们曾和谁赛跑过?你赢过别人了吗?你听说过有人和时间赛跑吗?人可以跑赢时间吗?你想和时间赛跑吗?你能跑赢时间吗?二、读好课文,形成语感1.老师范读课文(可配乐朗读)。(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能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减少了学生读书的难度,从某个角度讲,老师读得有多好,学生也可能读得有多好,并且老师的朗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根据课文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语气语调,读课文五遍以上,读熟课文,读得琅琅上口,进而形成语感。)3.检查学生朗读情况。(采用指名读…  相似文献   

17.
宋老师并不是我的老师,她只是我前去听课的那所小学的一位老师。我听的那节课不是公开课、研讨课,也不是评优课、示范课,只是一节平平常常的课。宋老师上课时和蔼可亲、循循善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很高,发言踊跃。可是有一个男孩子始终不举手,当宋老师微笑着问谁来把词语读一遍时,许多孩子的手都高高地举着,可她就点了那个没举手的男孩子:“你来试一试!”男孩子读得还可以,只是把“冲锋陷阵”的“陷”(xiàn)读成了“xiài”。宋老师表扬了他读得流利,也指出了他的错误。宋老师没有就此放过,又请他的同桌  相似文献   

18.
鲁迅“应对”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本名叫周树人。他12岁时,老师寿镜吾先生 在课堂上写了“独角兽”三个字,让学生应对。就是说,每个学生也要写三个字,这 三个字必须与老师写的相对应。这时,同学们七嘴八舌,什么“一头蛇”、“八脚虫”、 “九头鸟”等等,但老师一个也不满意。周树人在座位上静静思索,然后以古代专著 《尔雅》中的“比目鱼”相答,老师连连说好。因为“独”字虽有“单”的意味,却 不是数词,而“比”有“双”的意思,也不是数词,两相对合,非常准确。周树人 答得这么好,是因为他读书读得多,读书用心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欣赏五彩池的绮丽风光,感受它独特的魅力。现在同学们打开书,请几位同学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思考:课文围绕着五彩池主要讲了什么?(老师先根据举手情况指名3人,请第3名同学推荐一人读书)师:你为什么推荐他呀?生:他平时读得好。师:看来你很懂得去欣赏别人。(请第4名学生再推荐一人读书)老师有个建议:平时由于性格等原因不爱发言的同学,能不能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5位学生读全文)师:几位同学都读得很好,基本上做到了正确、流利,相信在深入学习之后会读得更好。谁能回答刚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课堂,新的面貌。课堂活了,学生动起来了,学生亲历学习全过程。张扬了个性。听了不少的课改教学大赛课,有一点引起了我的思考。很多课堂上,当学生起来读书时,教师总要让该学生先站一会儿,让其他同学给他提提建议。如:我希望你读得流利些;我希望你读得有感情些;我希望你读正确:我希望你吐字清楚……结果呢?这一折腾,这位同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