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久前,笔者观摩了一节二年级的公开课《它们怎样睡觉》(北京市课改实验教材二年级上册)。据说执教者曾试讲了6遍。在钦佩授课教师如此下工夫的同时,我也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下了这么多工夫,  相似文献   

2.
在课改不断深入的今天,教师对经典篇目的教学也应重新反思。最近再教《孔乙己》,我作了一些新的探索。改进后的教学,留给了我如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3.
经常听有些教师发牢骚:“现在的学生真难教,一届不如一届。”我从教十余年,也感到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唯我独尊,顶撞父母,在校不思学习,自由散漫,目无老师。我常常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究其根源,原因有多方面,其中有社会与家庭的影响,也有学校和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师因受应试教育的束缚,在“教”教材方面狠下工夫。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化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变成用教材“教”。高中历史教师若不转变教材观,还死抱着传统教法不放,可能会落伍于课程改革大潮。那么,高中历史教师怎样由“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呢?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果有人问你:你是教什么的?你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教音乐的。不过也有例外,不久前笔者在京城听课时,问上课教师教几年级的音乐,那位教师的回答令我感叹不已:“我不是教音乐的。”我正想着不是音乐教师也把音乐课上得这么好,他接着说:“我是教学生学音乐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与教师的相处时,时常可以听到教师这样的感叹:“现在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怎么教也教不好……”听后颇有同感,但反过来想一想,却又觉得不是那么回事。“学生为什么难教?学生为什么教不好?”思考再三,原因就是,学生单靠“教”是教不好的。  相似文献   

7.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数学教学就要把学生的思维发展放在首位.好的教师不是在教学生数学而是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正如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构建自己的学习框架时,才能真正地学好数学.作为老师当然应该下工夫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8.
段广为 《河南教育》2005,(10):18-18
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能否体现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关键在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何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受。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用生动、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设置的问题巧妙、新颖,并能悬念不断,再加上丰富的形体语言,就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的学习情绪高涨起来。所以,要真正体现出教师的主导性,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在“教”上多下工夫,具体说来,也就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2003年秋天.我开始教初中语文实验班。这是真正的实验班,因为要在两年里完成三年的语文课程。当时我就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不睡觉的兔:现在的科学教学存在着非常大的误区。许多教师平时也许会按照教材来教,但是在精心准备的公开课、展示课上,往往是随意更改教材。于是.在我们的展示活动中,大家把处理教材、随意更改教学内容作为一种时尚。我不否认教师有处理教材的权力,新的理念也是这样提倡的。但是我所不能认同的,是把教材  相似文献   

11.
送教下乡活动是促进城乡交流、沟通校校联系、帮助薄弱学校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和重视。我曾组织过几次送教下乡活动。也对送教下乡这种活动形式作了一些粗浅的思考,认为要切实提高这种活动的实效,必须处理好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曾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案例.一数学教师出了一道题:一口井深6米,井底青蛙,每天向上跳2米.又下滑1米,问这只蛙几天方可跳出此井。大多数学生答曰5天。可有两位学生却无动于衷.教者问.其一说:“我在思考给青蛙装上助跳装置,也许它就不用跳这么久了。”教者有点恼火,但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应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发现、主动研究、主动探索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索活动.教师的教是为了最终的不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着想.“不教之教”,让学生获得自主学习的成功快乐感.因此,要想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教师需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张春海 《山东教育》2005,(31):10-10
那是三十多年前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当时.学校缺少教师,就从村里找来一位高中刚毕业的女青年担任我们的代课老师。记得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她是这样说的:“同学们.我没教过学,不会上课.以后的语文课主要是靠大家自己学习。我对大家学习语文的要求就是三个字——读、背.写。”因为当时我们还都是些顽童.所以一听来了位“不会教”的老师.心里都禁不住暗暗高兴:老师不会教,时学生的要求还套很严吗?  相似文献   

15.
荀步章 《贵州教育》2010,(18):35-37
近来,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一位小数加减法”(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4—105页),作了两点教法探索:一是“先学后教”,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针对性预习题,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自主回忆、体会从整数加减法到小数加减法的思考方法;二是“反串互动”:让学生充当“教师”,走上讲台,走向学生之间……真正改变课堂教学形式,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机会,而教师只是学生的合作者、点拨者和引领者。  相似文献   

16.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再到用教材教,这是新课程实验中教师观念转变的标志之一.我在一线教学教研中,切身感受了师生共同成长的新理念,教材不再是束缚教师教学的“圣经”,而是成为教师发展的课程资源基石之一,成就了展示教师智慧的平台.笔者以为只有用心做到“新”入人心、贴近生活、振奋人心,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用教材教.  相似文献   

17.
今年下半年,我市三年级学生也开始使用教科版《科学》教材。作为一名专职自然教师,五六年级的《自然》课必须由我教,居然让我无缘与《科学》课亲密接触,只听全市科学教师同一句话:“科学课,不好教!”这更让我这个年青人跃跃欲试!机会终于来了,我有幸参加青年教师赛课,初赛我上《反冲》一课,顺利进入决赛;决赛中我上了一节科学课《一杯水的观察》,效果特别好,还使我觉得上科学课特别轻松!我就来谈谈我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成为运用广泛的语言。教师是教育的实践者.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钻研.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和运用打下良好基础。作为中学英语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经常思考如何才能教好学生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9.
罗越平 《考试周刊》2010,(22):49-50
叶圣陶先生对语文教学的思考,经过半个世纪的总结和提炼,用一句话来概括其精髓,那就是“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一至理箴言。叶老对语文教学曾多次指出:“教师当然需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渐能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叶至善在《读语文教学二十韵》中谈到.父亲这句话的基本出发点是,学生不可能永远依靠老师,他们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终究都要靠自己去解决,  相似文献   

20.
王源清 《考试周刊》2011,(28):108-109
课改中,在教与学的关系上,教怎样促进学呢?最近,我随教研室的同志一起听了周老师的一节数学复习课。感触很深.引发了我许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