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是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一门新学科,信息资源与生活资源息息相关,将生活与信息技术学科链接起来是对课堂教学内质与处延两者的最好结合。从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出发,对生活化课堂的构建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62耀64页。【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认识速度1援播放录像,初识路程和时间。课件播放刘翔比赛录像,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师生小结:12秒91跑了110米,这里的110米在数学上叫做路程,12秒91在数学上叫做时间。(板书:路程时间)  相似文献   

4.
《农业气象学》的教学是以专业技术实验、演示为主要手段进行教学,强调技术的应用,与其它学科有明显的不同。若老师仍然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可能无法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效果,制约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因此,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下面谈谈我运用多媒体进行《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速度、时间和路程”是常见数量关系中的要素。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对学生而言,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忽视速度概念的建立,导致学生缺乏模型意识,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教师可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生的知识经验,深化学生对速度内涵的理解,引导学生构建数量关系,使学生在运用几何直观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关系模型的构建与价值,从而培养其模型意识和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6.
课前慎思 “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除法”中的一项教学内容。路程、时间与速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认识的一个重要的数量关系,也是一种基本模型,认识、了解并掌握它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数学广泛存在生活中,生活离不开数学,从生活中去感悟数学,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审视生活,最终达到研究数学的目的,这是我们研究数学问题常采用的手段.但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生活情境的泛化和唯生活化现象令人担忧,似乎学习数学就必须与生活联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教学不再是单纯的技能课,不应该仅仅在课程内部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要有丰富的其他学科知识作支撑。一方面在与学习、生活相关的情境中教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1.了解自然界的结构,理解人们可以通过对自然界中结构的研究,获得很多设计的启示和灵感。  相似文献   

10.
一、案例背景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手段已经慢慢融入到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但是在教学手段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手段也面临着要与一些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融合的局面。在众多先进的教学手段中,通过做实验这一教学手段不失是一个符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心理要求的教学方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往往以学生是否掌握步骤为评价依据,重视和落实的只是“知识与技能”目标。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也慢慢被落实,“过程与方法”则最容易被忽视。  相似文献   

12.
祝浩军 《江西教育》2010,(11):35-36
数学课堂的根本在于积极引领学生参与数学问题内在本质的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善于创造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重视学生数学思考和独立探索的体验,从数学思考的角度与学生开展深度对话,合理安排活动环节,妥善对待学生差错,从而构建起富有灵性的、扎实有效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勤动手、多动脑,就一定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笔者在教学中  相似文献   

14.
翟凤鸣 《考试周刊》2012,(40):34-34
【教学片段】片段1:上课伊始,教师亲切地对同学们说:"同学们,教室里来了一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呢?"在得到同学们肯定的回答之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小豆豆这一动画形象。在大屏幕上蹦跳着的活泼可爱的小豆豆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们。这时,小豆豆用十分有趣的语调和同学们打着招呼,并提出了问题:"大家好啊。上节课学习过的词语,你能够写正确吗?"接着,大屏幕展示《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的部分新词拼音,由学生写出相应词语。  相似文献   

15.
高波 《考试》2009,(3):60-60,40
一、案例背景 1.教学思路。 新课程要求教学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学习目标出发,以学生发展为本,,即要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教学方法上要努力改变由教师向学生单向传授知识。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6.
陈世娟 《考试周刊》2011,(53):50-50
一、问题提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还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潘帆 《中学生电脑》2014,(11):79-79
当今,基于网络的教与学的研究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这样的思想,在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标准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轴对称图形”这一课中基于网络环境开展了以下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一、案例背景数学课堂普遍都重视问题情境的设置,数学课的情境刨设必须讲究实效,一个短小的故事、几个有思考性的问题、一次操作、一次实践活动等都会唤起学生参与的热情.激活他们的思维,目的是为了他们更好地学习,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描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是苏教版国标本五下第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的一个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活动,探索并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是本课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部分内容的结构与《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基本相同。如何让学生完成知识的自主建构,使学生从事富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引导学生观察录像中同学吹泡泡的工具的形状。分析: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源之一,教师利用“吹泡泡”这一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素材,创造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既起到了调取学生的以往经验的作用,又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体验愿望,更加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为学生进行体验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