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育效益观:纠正了以往认为教育事业是消费事业的错误观点;二、新型人才观:追求培养富于开拓创新,具有强烈进取意识的新型人才; 三、育人教育观:全面成才观念取代了单纯“升学观念”,中学教育由“应试”向“育人”转变;四、“超前教育”观:人才教育中的“因才施  相似文献   

2.
王琴 《贵州教育》2011,(17):20-21,23
所谓“潜生”,是指学习有困难、思想行为有偏差的“两有生”。之所以称为“潜生”,一则指他们在学习、思想行为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二则指他们仍有潜力可挖。从“差生”到“后进生”到“两有生”到“潜生”,这一系列名称的改变,本身就是人们对这一问题的看法越来越趋于正确。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对待和转化“潜生”、如何提高“潜生”教育转化的成功率,是我们职教人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早慧不等于天才 什么是人才?人才有很多种类和不同层次。如果按其才能的表现力可分为“显人才”和“潜人才”。如果按其表现力的早晚,可分为“早慧”和“晚成”。在我们的孩子中有的属于“早慧”,即很早就显示出他的才能,但家长朋友别盲目欢喜,这类孩子将来并不一定个个都能成才;  相似文献   

4.
“强强,你今天要是听话,妈妈晚上就带你去吃麦当劳。”“强强,你今天如果不淘气,妈妈明天就带你去游乐园。”这是强强妈妈在离家上班前常有的“许诺”。但有一天,强强妈妈下班回来却惊呆了:茶杯、暖水瓶全被摔碎了,屋里一片狼藉。据  相似文献   

5.
按照“优化组合、合理流动、人尽其才”的原则,对部分机构实行优化劳动组合,并辅以经济责任制的配套改革是十分有效的。实践证明,优化劳动组合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人才的合理流动,进一步发挥了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为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企业深化改革中,很多企业都在进行“全员优化劳动组合法”的尝试,并逐步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问题不容我们忽视,下面谈谈笔者的粗疏看法。 一、治“懒”不治“勤”,治“滑”不治“病”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形成为有针对性地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卓有成效地教育,培养他们成才,使他们身心健康地发展,对他们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这是培养具有健康个性的人才,适应当前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建设四化需要的大问题。我国古代就很重视健康个性的培养,并且对人格特征也有很多研究。如教育家孔子曾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在孔子看来,  相似文献   

7.
在吉林省第一次素质教育研讨会的基础上,由吉林省部分教育工作告经过深入探讨合作的《人才设计指南》一书由大连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成才寄语——不拘一格降人才”;“教育成才指南”;“自学成才指南”;“劳动实践成才指南”五部分组成。涉及“教育学”、“人才学”的一些理论问题。其中谈到“人才素质结构”;“人才发展战略”;“成才一般规律”;“人才个体设计”等内容。并且有二十几篇成对范例介绍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成才者的足迹。该书强调了“人的素质”是成才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8.
临近下班,停下手中的活儿,我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哎!痛苦!”同事问:“你有什么痛苦的?”我说:“我现在的痛苦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单位工作压力大;其二,家里孩子太调皮,烦人。所以,每天早上我就怕上班,想到工作就会痛苦;每天晚上又怕下班,想到调皮的孩子也痛苦。”  相似文献   

9.
老教师心理失衡的深层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现状扫描不知是人多岗少,还是人老不如人,不少地方,教师男50岁以上,女45岁以上,便被尊称为“老教师”,便成为“照顾”对象了:不任主科任副科,或者不干前勤干后勤,或者不让上班搞“内退”,奖金、福利等固然不谈,工资还要打个七八折。于是,进入“老”教师行列的教师,人未老,心先衰,思想必须有准备:腾位子、挪窝子、少票子。从领导岗位、前勤岗位退下来,这本无可非议,每一个人总有年老之时。问题是如今四五十岁的中国人,总体讲还不应算作“老”,他们正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经验丰富;硬说他们“老”,并将其拉下来,这不仅是对人才、人力资源的…  相似文献   

10.
《招生考试通讯》2010,(10):I0002-I0002
同学们、朋友们:好一句“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这规律在我看来,就是环境能够影响人的成才。也许有人会问:环境有“顺”、“逆”之分,哪种环境出人才呢?我说,是环境就影响人,逆境也好,顺境也罢,都可以出人才。  相似文献   

11.
在天庭有个很不人道的规定,那就是禁止员工在公司内部谈婚论嫁.凡是擅自结了婚的人不是受到天条的惩罚,就是被踢出体制,永不录用. 于是,在天庭上班的人就采取了另外一个比较保守的办法——隐婚.白天他们文质彬彬地在公司上班,互相之间装作不熟,甚至在下班回家的路上也不多说一句话,但一回到家他们就过起了活色生香的幸福生活.这也是无奈之举,天庭很多员工都在下面偷偷筑有爱巢,只要不被公司发现,一切万事大吉.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在我上班的沿路上,红红火火地连续开了好几家网吧,于是,就眼见得许多学生模样儿的孩子进进出出,随后也就看到许多家长、老师“寻人启事”的身影,每每引发我深切而沉重的忧思。今天下班时就看到了一幕:正是下班的高峰,一大群人却围在“绿鸟网吧”的门口,七嘴八舌、热火朝天的吵着,  相似文献   

13.
“强强,你今天要是听话,妈妈晚上就带你去吃麦当劳!”“强强,你今天如果不淘气,妈妈明天就带你去游乐园。”这是强强妈妈每天早晨上班前的“常规发言”。但有一天,强强妈妈下班回来却惊呆了:茶杯、暖水瓶全部摔碎了,屋里一片狼藉!据小保姆说,强强今天真是发疯了,什么都摔,一边摔,一边说:“骗  相似文献   

14.
成才之路     
每个人都渴望成才 ,这是不言而喻的。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 ,涌现了一大批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等杰出人才 ,他们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突出贡献 ,真是群星灿烂 ,光耀千古 ,这激励着青少年以他们为楷模 ,奋发向上 ,立志成才 !然而如何才能成才呢 ?这是一个古今中外都在探讨的问题 ,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 ,并不是人人都对这个问题有明确的认识。有人认为 ,只要脑子好 ,智商高 ,聪明 ,就能够成才 ;有人认为 ,只要学习好就可以成才 ,如《论语》中就有“学而优则仕”的说法 ,学的好就可以当官。这几乎成为两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成才研究是人才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内容,但它远不是人才学研究的全部,也不是大部,而只是其中一个很有限的区间:常人——人才。什么是常人?常人即大脑健全的一般人。什么是人才呢?过去对此曾一度争论不休,综合起来看有两大观点,一主“成名”说;一执“贡献即成才”论,近几年来我国理论界关于这个问题基本上有了定论:“人才就是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进行了创造性劳动,在某一领域,某一行业,或某一工作上做出较大贡献的人。”这对我们研究成才这个专题,无疑有了一个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标准,以此来考察人  相似文献   

16.
齐敏 《教书育人》2004,(7):34-34
恭喜您,当上班主任了!古人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又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从此,您就成了那几十个孩子的师父,在今后的日子里,无论上班下班,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心情如何,他们都会令你魂牵梦绕,注定要和你产生一段喜怒哀乐无常、酸甜苦辣皆有的生活。  相似文献   

17.
教育以人为本,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价值,发掘他们的潜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使他们日后得以可持续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应努力优化育人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强意识,让他们通过参与各种认知和实践活动,自我激励,自我设计,自我教育,从而把自强欲望变为自强现实。近两年来,我校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优化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自强进取意识的校园氛围环境是无声的语言,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具有思想导向、情感陶冶和心理净化等功能。它通过优美、协调且富有本校特色的物质文…  相似文献   

18.
人才成长和发展的过程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这个阶段性,我们将人才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智力萌发期、素质优化期、成果创造期和后继发展期。其中,智力萌发期年龄跨度为出生至7岁前,素质优化期年龄为7岁25岁前,成果创造期年龄为25岁45岁,后续发展期年龄为45岁以后。在以上划分的四个时期中,素质优化期是人生理素质发育的黄金时期。由于这一阶段是人的内在素质逐步优化的时期,成才者在这个时期的努力程度及其取得的成果如何,将对其一生有重要影响。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讲,这一时期也是一个人对其人生的“投资”阶…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社会要想成才,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有一定真才实学的人才,他的思维方式就必须具有创造性。但是,我们许多人的思维方式仍是陈旧保守的,缺乏创造性、进取性,这就给人才的出现造成了很大的障碍,要提高人的智力,培养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就必须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昵?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20.
谈“机遇”     
有人说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例如:陈景润如果没有遇上慧眼识宝珠的华罗庚,就成不了大科学家。试问:华罗庚怎样赏识陈景润呢?华罗庚之所以赏识陈景润,正是由于陈景润自己具备了“千里马”的条件。从陈景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人相比,并无特殊“机遇”,只是他具有为祖国争光的崇高理想和奋斗不息的可贵精神。所以我认为成才的关键在于“机遇”是荒诞不经的。其实,我们翻开历史不难发现,许多被称为“人才”的人,在未成名之前,都曾经历过一段默默无闻的成才“积累”时期。正是在这段时期,他们认真学习,刻苦磨砺,为最后成为“人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