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压岁钱变身     
《顽皮娃娃》2011,(5):I0003-I0003
以前,苗苗春节得到的压岁钱都交给妈妈。但从去年开始,苗苗不愿意把压岁钱交给妈妈了.她用来买自己想吃的零食。妈妈说想帮苗苗管理压岁钱.可是苗苗说:“苗苗不想把压岁钱给妈妈,因为苗苗太喜欢它了!”妈妈真是哭笑不得,可又不能听之任之,总是害怕压岁钱会对弦子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苗苗马上就要升入二年级了,妈妈却总是把她当小孩子对待①,每次出家门都把她的手拉得紧紧的,生怕把她丢了。 “妈妈,你为什么不拉住童童呢?”苗苗老是这样问妈妈。 可是,妈妈的答案总是不变,因为童童是个男孩子呀,小小男子汉已经能够照顾②自己了。 “那,我也是一个小小女子汉,我也长大了,可以照顾自己了。” 妈妈总是笑,有什么好笑的呀。哎呀,妈妈又要讲苗苗出生时候的故事了。 妈妈说,苗苗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是一副很怪的模样,就像没有长毛的小猴子一样。 “那童童也像只猴子吗?” “对呀,你们两个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一模一样,两只小猴子…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苗苗是同事王大姐的独生女,去年上二年级。有一天下午放学后,苗苗来到我们的办公室,刚一进门便嚷:“妈妈,赶快给我买件红裙子,明天我要穿。”王大姐正在和客人谈话,便说:“苗苗,等一会儿,妈妈有事。”“不行,现在就去。”王大姐见苗苗不肯让步,就大声呵叱道:“听话,到那边等着。”这一声呵叱不要紧,立即招来了“暴风骤雨”,苗苗一屁股坐到地上,放肆地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嚷:“耽误了明天穿我找你算帐,你这  相似文献   

4.
两本挂历     
元旦前的一天上午,我正在给小朋友上课,甜甜推门进来了,怀里抱着一本挂历。她高兴地对我说:“单老师,送你一本挂历。”我顺手接过挂历,说:“谢谢你。”并送给甜甜一颗五角星。第二天一大早,苗苗也带来了一本挂历。苗苗妈妈对我说:“苗苗昨天回家说,送给老师挂历,就能得到五角星。”苗苗妈妈的话让我很  相似文献   

5.
三岁的苗苗性格孤僻,似乎也没有什么“好朋友”。令苗苗妈妈感到欣慰的是自从9月份上幼儿园后,苗苗有些变化;能够不时地给爸爸妈妈表演幼儿园老师教的儿歌,舞蹈。虽然苗苗每次的表演都是在爸爸妈妈一再鼓励下才进行的,但从一开始不愿去幼儿国到现在主动要求去幼儿园;从不喜欢学习新东西到能表演些节目,这就已经是一个很大进步了。 10月1日,幼儿园组织小朋友们表演节目。那天家长们都到场了。照像机、摄像机对准了一个个小明星,在爸爸妈妈兴高采烈的目光中,小朋友们个个都铆足了劲,准备好好表现一番。这是当今孩子的普遍特点──好表现,自信。轮到苗苗上场演节目了,这是一个集体表演项目;当小朋友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步入舞台中央时,老师发现苗苗不见了。 苗苗窝在角落里,任妈妈和老师软硬兼施,就是不出去。苗苗妈妈气得七窍生烟:这孩子怎么这么没出息!苗苗妈妈的忍耐力终于突破了极限,恼羞成怒的大手向苗苗的小屁股抡了过去…… 这一打仿佛把苗苗上幼儿园的积极性也打跑了,现在苗苗正“罢工”──拒绝上幼儿园3天了,苗苗妈妈更是一筹莫展。那么就请大家童个招罢!  相似文献   

6.
5岁的莎莎在公园里玩.妈妈在一旁看着她。莎莎问:“我可以不可以坐秋千?”“如果你喜欢就玩吧,但让我拉着你的手。”莎莎站起来拉着妈妈的手.妈妈又说:“我们要非常小心.从后面绕过.这样我们不会被别的秋千碰伤。”莎莎坐到秋千上.妈妈说:“我来推你。坐好了,抓紧。”玩了一会几.莎莎说:“能不能让我自己来?”“不行,那样你会掉下来的,”  相似文献   

7.
一笑 《家教指南》2006,(2):47-48
故事: “宝宝,这个给我吃一点,好不好?”“不给,这是我的。”4岁的宝宝害怕地将所有的巧克力都抱在自己怀里,怕妈妈抢去。妈妈很生气地说:“宝宝,如果这样,下次我不给你买了。”宝宝听到后,干脆坐在地上哭了起来,不停地说:“坏妈妈,抢我的巧克力!”妈妈感到很无奈,觉得自己的孩子很自私。  相似文献   

8.
认识我自己     
一天,苗苗过生日,带来一块蛋糕和自小到大每年过生日的照片。早点过后,一群孩子围着苗苗把每一张照片都细细地看过去,苗苗则兴致勃勃地作介绍。龙思思说:“我也有过生日的照片,都是爸爸拍的。”晶晶说:“我有爬的照片。”阿兰说:“我还有好多刚生下来的照片呢!”几个幼儿马上说“我也有”、“我也有”。陈夏耷拉着脑袋说:“我不是妈妈生的,是从山  相似文献   

9.
苗苗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宝宝。教育活动时,她喜欢在一边“闲逛”,我请她坐好,她象没听见一样,有时干脆自己到一边玩玩具,对于她我常常是束手无策。一天下午户外活动时,她不和小朋友牵手,旁边的几个小朋友都来告她的状。“老师.苗苗不和我牵手。”听到小朋友告她的状,苗苗回头望了我一眼,然后若无其事地走了,我一反往常把她抱回来的做法,而是对大家说:“苗苗去帮老师放东西。”说完我把在户外玩的玩具放到苗苗手里几个,然后请壮壮当她的小帮手,让他们俩一起去放玩具,他们俩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相似文献   

10.
妈妈又打电话回来了。我放下手中的笔。飞快地拿起电话,听见妈妈“喂——”了一声,我就抢着说:“妈。今天的语文测验,我又是全班第一!”我迫不及待地向妈妈报喜。  相似文献   

11.
我当按摩师     
晚上,我刚做完作业,就发现妈妈从厨房出来,一边走,一边说:“嗨,真累!”我瞧着妈妈那疲惫的面容,忙跑到妈妈跟前,笑嘻嘻地说:“妈妈您累了吧,我来给您按摩。”妈妈快人快语地说:“得了吧。你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其他不用你操心。”我忙说:“我知道,不过光学习好,不关心妈妈,也不是个好孩子。妈妈,就让我为您服务一次吧!”在我再三请求下,妈妈终于答应了。妈妈趴在床上,我站在床边,猫着腰,摆开了架势:我把双手绷直,好像两台按摩器,有节奏地敲打着妈妈的背部,还不时地学着按摩师的样子,这儿捏一捏,那儿揉一揉。“好…  相似文献   

12.
谁的错     
一位蹒跚学步的小孩根本不去看脚下的碎石,就飞奔着要扑进妈妈的怀抱,没想到“扑通”一声跌倒在地上,哭了。妈妈赶紧过去扶起孩子,心疼地抚摩着孩子红红的膝盖,安慰他:“宝宝,别哭,路坏!”然后煞有其事地朝路瞪了一眼:“打——路!”小孩果真不哭了,也喃喃不止:“打你,路,打……”  相似文献   

13.
沈虎根 《家庭教育》2004,(9B):26-27
先介绍一下我的外孙:沈青君,小名青青,五星幼儿园的学生。说他聪明吧,聪明得有点淘气;说他笨吧,又笨得很可爱。这种特点,早在他进幼儿园之前就有了。举个例子:妈妈特别喜欢他的时候会唤他“青青是妈妈的好宝宝”,他在特别喜欢妈妈的时候也会学着说“妈妈是青青的好宝宝”——他不知道“宝  相似文献   

14.
庾晋  周洁 《早期教育》2001,(8):14-14
3岁以前的苗苗像所有的孩子一样正常。妈妈给她取名“苗苗”时,就是希望宝贝女儿像大自然的小生命一样茁壮成长。但3岁时一次高烧之后,她的父母痛苦地发现,孩子的行为、语言能力跟不上同龄孩子了。医疗诊断的结果很无情:孩子患了智障。医生说苗苗的智力比正常孩子低很多,好转的机会很小。苗苗的智障现象越来越厉害。她日趋自闭,每天闷闷地靠在沙发上,一声不吭,目光果滞.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妈妈不甘心,决心对女儿从头教起。  相似文献   

15.
童年趣事     
那是我五岁时的一天上午,我在家里闷得难受,便叫妈妈陪我玩,可妈妈却说:“妈妈要上班,你自己玩,好吗?”“不好。”我噘着嘴坐在椅子上,妈妈没有理会我,过了一会儿就上班去了。我想:妈妈经常不陪我玩,是不是她不喜欢我了?不行,我要吓唬一下妈妈,看她着不着急。我东找找西看看,忽然脚无意中伸进了小椅子下的框架中。“行了,找到啦!”我暗暗地高兴。我用手抓住椅子把头伸进小椅子下的框架之中,然后就等待妈妈回来。等啊等,我终于听到了那熟悉的脚步声,我心里暗暗高兴。妈妈一进屋便看到了我的样子,她惊慌地大叫一声。“妈…  相似文献   

16.
幼稚天真的我问妈妈:“妈妈,妈妈,什么是文明?”妈妈笑了笑,蹲下身子,微笑地抚摸着我的头说:“文明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品质?”我眨着好奇的眼睛说:“什么是品质?”妈妈说:“你长大了就知道了。”当时我真的不理解,但“文明是一种高贵的品质”这句话却深深地印在我幼小的脑海里,那时我心中的文明是纯洁的,至高无上的,是一种不可沾污的东西。可是,有人污辱了她,践踏了她,这令我异常反感。  相似文献   

17.
剪翅膀     
今天我回到家,看见妈妈一手抓着小鸡,一手拿着剪刀。我奇怪地问妈妈:“您要干什么呀?”妈妈回答道:“小鸡的翅膀长得这么长,老往箱子外面飞,拉得到处是鸡屎,谁擦呀?”“我来擦。”我急忙说。妈妈又问:“那你上学的时候怎么办?”我回答不上来了。妈妈见我不吱声,打开剪刀对准小鸡的翅膀就要剪。我大声喊道:“别剪,小鸡会疼的!”爸爸插嘴说:“小鸡不会疼的,给小鸡剪翅膀就像给你剪头发一样。你剪头发时疼吗?”我伤心地说:“给我剪头发我心疼,给小鸡剪翅膀我心更疼呢!”妈妈笑着说:“我又不剪它的肉。”我急得没办法,只…  相似文献   

18.
苗苗的心愿     
苗苗从幼儿园刚回到家里,就一个劲儿地缠着奶奶不放:“您教我系鞋带吧!”“小小年纪学它干啥?穿鞋时奶奶给你系,再说鞋带不是系得好好的吗?”奶奶嗔怪地说。“不嘛,我要学,奶奶您快教我呀!”苗苗还是一个劲地央求。“苗苗,你今天是怎么啦?怎么忽然迷上系鞋带啦?”苗苗忽闪着两只明亮的大眼睛说:“奶奶,今天我们做形体训练,下课后老师挨个给小朋友穿鞋系鞋带,  相似文献   

19.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郊游,当他们又累又渴休息的时候,妈妈发现身边只剩下两个苹果。她就对孩子说:“宝宝,咱们的水都喝光了,只剩下两个苹果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孩子赶紧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当时非常失望和生气,但是她还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于是她耐着性子说:“宝宝,你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了呢?”孩子仰起那稚嫩的小脸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尝尝哪个更甜,我想把那个最甜的给你吃。”此时,妈妈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我想这个故事显然是告诫教育者一定要善于倾听,要给孩子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了解孩子真实的所思所想,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对此真是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20.
鞋底的秘密     
崔峰 《教育导刊》2010,(1):78-79
中午我值班,孩子们渐渐进入梦乡。突然,一阵窃窃私语的声音吸引了我。我寻声而去,看见苗苗和子航正趴在床边津津有味地交谈着。我悄悄地走过去——床边摆着一只又一只鞋子,而且鞋底朝天,苗苗正拿着一只鞋在说着什么。不好好午睡,两个小家伙摆弄鞋子,到底要干嘛啊?我很生气地说:“苗苗,你要抱着这只鞋子睡觉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