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学生"早恋"的问题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点问题。据调查,一般中学的学生普遍存在早恋现象,有的班级存在早恋倾向的同学多达十几个。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怎样对待中学生"早恋"现象?怎样帮助中学生平稳度过情感的"危险区"?笔者认为,班主任应因势利导,以疏导的方式来帮助中学生正确处理"早恋"问题。一、关注中学生的"青春现象",尊重他们的情感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正处在花样年华,这是一个充满幻想、富有诗意的年龄段。十多岁的学生无论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特别是成人感的加强和性意识的觉醒,对异性产生兴趣和爱慕,向往异性是正常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就初中生早恋的问题,针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分析了中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在中学生早恋问题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3.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部分学生的青春期逐渐提前。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缺乏家庭的关爱、家庭学校压抑性教育等因素,导致出现早恋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好初中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早恋原因,从原因入手探索新的教育方法,降低早恋的危害。把中学生从早恋中解脱出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一、什么是"早恋"早恋是指建立在未成年男女之间  相似文献   

4.
一、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早恋,是一个具有历史性和普遍性的教育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学生中的早恋表现得非常突出,据有关材料披露,前几年日本10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个发生过性关系。其他各国也有类似的情况。我做了一个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初中生的早恋人数,是随学生的年龄和年级以及校风班风而异的。一般表现为高年级早恋学生比低年级早恋学生  相似文献   

5.
《海南教育》2013,(2):74-74
<正>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大部分学生的青春期逐渐提前。加上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缺乏家庭的关爱、家庭学校压抑性教育等因素,导致出现早恋问题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何解决好初中生的早恋问题已成为当前学校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应针对初中生的早恋原因,从原因入手探索新的教育方法,降低早恋的危害。把中学生从早恋中解脱出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使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一、什么是"早恋"早恋是指建立在未成年男女之间  相似文献   

6.
在学校教育中是否可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惩罚?我认为,教育必须有批评甚至惩罚。“片面的顺从儿童本性的教育倾向,实质是一种放任的教育。”“片面的自由教育是有害的。”这是因为———第一,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来讲,批评和惩罚不但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就中学生来讲,一方面,他们已经有了强烈的成人意识,但同时,他们又具有生理和心理的不成熟性———我们可以把它叫做幼稚性。成人意识使得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思维中多了理性。这使得他们可以运用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对是非善恶进行正确的判断。而幼稚性引起的非理性又使他们缺…  相似文献   

7.
初中生正处在从童年期到青年期的过渡阶段。其基本特点是:半成人、半儿童,半独立、半幼稚。正因为如此,在初中生的教育工作中,常常会发生某些棘手的问题。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就会使他们身心健康、顺利成长;反之,如果引导不得法,就会使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就初中生早恋的问题,针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分析了中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中学教育中处理早恋问题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9.
俞小英 《考试周刊》2010,(8):232-233
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青春的萌动,使他们对自己生理、心理方面出现的微妙变化格外关注,对异性和一举一动十分敏感。因此,初中生早恋问题已成为现代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么,如何解决中学生的早恋问题,我就平时的一些教育点滴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出发,就初中生早恋的问题,针对具体的教育情境,分析了中学生早恋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在中学教育中处理早恋问题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学生早恋问题历来是教育界的一个敏感区,早已引起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中学生早恋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中学生早恋主要有生理和心理上的原因。而防止中学生早恋的对策主要有:严防死守型;推波助澜型;预防疏导型。对于中学生的早恋行为,学校的对策主要应该以预防疏导为主。  相似文献   

12.
众眼看早恋     
近来,社会上都在关注中学生早恋问题。可是这个现象有如“长江后浪推前浪”,连绵不绝。“早恋”就像流行病毒一样蔓延开来,一发不可收拾。可是,在老师家长的极力反对下,有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呢?难道一味的打击真的对吗?为此,复旦中学两名学生采访了社会上不同身份的人,让他们谈谈对早恋的看法。问:您怎么看待中学生早恋这个问题?老师:首先我是不同意早恋,我觉得这种年龄是很幼稚的,而且继续下去的可能很小。男女之间存在好感是很正常的,纯属青春期正常心理现象。而且我认为不存在“早恋”这个词,既然是“早恋”,那就不是恋!问:…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早恋有人把它喻之为一种“流行病”,大有扩大漫延之势。对此,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一些研究中学生早恋的论文也不断出现在报刊、杂志上,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特别是教育方法提出了种种见解。但是我们也应承认,对早恋问题的研究才仅仅是起步,许多问题还有待更深入的探讨。本文拟对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如何看待早恋;解决中学生早恋问题的重点在哪里等问题谈点认识,以便对学校教育工作者处理早恋问题有所参考。一、中学生为什么不能早恋早恋,从字面上说就是过早地恋爱,然而如何才算“早”呢?为什么中学生恋爱就是早恋呢?应该有个科学的令中学生心悦诚服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学生在初中阶段,是情感最复杂,最微妙的时期,从初一的思想不成熟,处理问题的稚嫩,逐步趋向于喜欢独立思考、处理问题,并开始逐步追求自由、自主。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是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最关键的阶段。在我国,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束缚,造成对性知识教育的障碍。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初中生由于不同的认知能力和个性发展,如果教育不及时、不得力,在朦胧的状态下他们的恋爱就出现了,这种恋爱大多带有好奇和模仿成分,引导不当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是一个需要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初中生早恋,帮助控制和制止学生早恋,是学校教育及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拍拖”已成为一种时尚。有的学生情侣从偷偷摸摸的进行地下活动发展到公然在街上手牵手.早恋使成绩有所下降者比比皆是,甚至还有男生为女生打架,女生为男生殉情的现象发生等等,因而早恋成为我们所必须关注的问题。早恋究竟给中学生带来了什么,中学生该怎样正确看待早恋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中学生早恋已经是一个越来越普遍的现象,早恋在中学校园早已是一个不再神秘的话题。中学生头脑、心志都还尚未成熟,并且这个阶段有繁重的学习任务,过早的踏入一段恋情只会让他们分心,无心学习,同时对于如何处理恋爱关系中的种种问题他们也并不知晓,因此,早恋对于中学生而言是并不明智并且应该杜绝的。本文将对中学生早恋的原因展开分析,探讨中学生早恋可能存在的危害,并且有针对性的找到正确处理中学生早恋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张蕾 《中国德育》2014,(9):31-33
正早恋是一种不成熟的感情,在缺乏人生经验的孩子之间,这种感情更多的是一种出于"一时性"心理而产生的朦胧感情。随着社会的开放,更多的初中生开始模仿成人的交流方式也成为一种时尚,对话青春期懵懂的中学生们,我们在个案中寻找教育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早恋反映了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成熟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意义。因此要对中学生的早恋进行心理调适,从开展青春期教育到开展集体活动;从指导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到对他们进行目标暗示以及有针对的个别疏导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姚丹 《教育探索》2002,(8):41-42
初中阶段是人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由于第二性特征的出现,使初中生们具有了“成人感”,具有了朦胧的性意识,但同时又有许多羞涩;由于学得了初步的知识,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地评点世态、纵论人生,但又常常错误百出,遭人讥笑;他们富于幻想,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渴望,但又往往眼高手低,耻于从点滴做起。所以,处于这种心身发育状态下的男女初中生应得到特别的关注。为此,笔者试图从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即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角度,探讨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对策。1.幼稚性初中时期,正是一个…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刚刚入进人生的青春时期,思维能力比少年时代有较大的发展,其特点是:兴趣广泛,追求新知识,开始观察社会、人生,但缺少社会实践,思想不成熟、幼稚、片面,可塑性很大。还有一种摆脱成人及老师教育的心理。就他们年龄特点看,中学生敏感,易冲动,善模仿。猎奇,真伪辨别能力低,这是从中学生本身这一客体而言。 从客观环境分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的社会环境中,一些消极、不健康的思想意识,甚至是丑恶的社会现象及道德行为,对青少年的诱惑力大,腐蚀性强,影响他们的成长。可他们的成长如何,又关系到国家四化大业及民族的振兴。现在我们正处在激烈竞争的国际环境中,政治、科学技术的竞争,是实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材的竞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取胜,必须从基础抓起,从青少年抓起,这是党中央早就提出的一个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