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与环境污染的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微生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微生物在环保工作中的作用,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转化,污染物的微生物处理及微生物与环境监测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它既能造福于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灾难.从微生物的发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微生物的应用等方面对微生物作了一些介绍,以期人们对微生物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院生物技术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分析我院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的管理方式和教学方式,对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明确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的内容和方向,重点突出微生物实验技能训练,使微生物实验技术与生物技术领域紧密结合,以提高微生物实验知识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从而建立具有以微生物为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在教改中采用进一步规范实验室管理,整合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革新考核方式等措施,以期达到教学改革的目标.经实践证明,我院生物技术专业的微生物实验教学通过以上的改革措施,显著提高了微生物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巩固并提高了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侵蚀是影响混凝土污水管道长期性能的重要原因。以污水管道中微生物侵蚀为对象,综述了混凝土表面的初始缓冲与微生物的定植、硫化氢的产生与聚集机理、氧化过程与混凝土的破坏耐久性损伤过程;同时对混凝土中生物硫酸的侵蚀与化学硫酸(硫酸盐)的侵蚀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影响微生物侵蚀混凝土的因素及预防措施;对微生物侵蚀混凝土的速率预测模型的优劣进行分析。最后对微生物侵蚀混凝土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基于能力培养的微生物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微生物实验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入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分析了传统微生物实验教学的不足,就微生物实验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实验考核体系、实验课与课程实习和第二课堂结合等问题进行了探索,旨在不断提高微生物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现有实验室厌氧微生物培养装置通用性差、价格昂贵、不适合极端微生物培养及不能恒温等问题,设计、制备了一种实验室简易厌氧微生物培养基制备、接种与培养装置,并将该装置用于严格厌氧微生物Geobacter sulfurreducens PCA、Geobacter grbiciae及Methanosarcina barkeri 800的培养基制备、接种与培养以验证其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完全满足严格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基制备、接种与培养。设计及制备的装置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操作,可用于CO_2、N_2及H_2/CO_2等气氛厌氧微生物的培养基制备、接种及培养,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技术"及"发酵工程"的实验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实验平台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肠道微生物组与肠肝疾病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肠肝胆疾病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人体微生物组的核心——肠道微生物与肠肝疾病的关系研究意义重大,但未形成体系。项目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出发,以率先创建的肠道微生物与肠肝疾病研究平台为技术支撑,围绕微生物、肠肝轴、肠肝胆重大疾病,系统揭示了肠道微生物参与肠肝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项目分析了健康人肠道7个不同部位黏膜组织微生物群落和物种分布规律,首次阐明正常人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应用性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食品科学专业,对微生物学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建立微生物形态学、微生物营养与生长、微生物生理学等实验模块,形成新的"微生物学实验"课程体系,增强实验的综合性和应用性.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一、教材分析《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是苏教版生物选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小节内容包括三部分的内容:微生物培养基的配置、无菌操作技术和接种技术、微生物的分离、培养与数量测定。这部分内容是生物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微生物在医疗、环保、工农业生产等许多领域  相似文献   

10.
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是兽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如何将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对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主要就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做好与科学研究、临床实践进行结合,谈谈教学过程中的做法和心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