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开一合,足尽拳术之妙。"拳经将"开与合"提升为修炼太极拳的总原则,并列为要领之首要位置,绝不是楼阁虚设。它内涵的广泛性、修炼的一致性、体悟的持久性,实应引起每个拳友高度重视并贯穿于练拳的始终。本文仅就个人管见谈点粗浅体会,望企名家指教。何谓开合?动之则谓开、静之则谓合。动静即是阴阳,阴阳便是太极。太极拳的开合既有有形的开合,又有无形的开合。就其盘拳走架的外部形态而言,开与合,是指动作的屈伸、进退、俯仰、起落等等。伸和进谓"开",屈和退谓"合"。如:以腰脊为原点,鼓荡丹田,催动着意气力以螺旋、弧线的形式向四肢百骸以致足尖手尖的运动叫"开";反之,从四肢梢节回归到丹田的运动叫"合"。细研之,开合有内开合与外开合  相似文献   

2.
开合手是孙式太极拳所特有的一手,一般认为,它的作用有二,一是转换衔接作用。孙式太极拳以开合手作为动作转换衔接的基本方法,每转身换势以开合相接,它像"门户枢",起着承上启下的连贯作用。二是技击作用,孙剑云《孙式太极拳诠真》中说:"开合手,若对方自身后突然抱住我双臂,我即用肘撑住对方双臂,速往下按,并顺  相似文献   

3.
张宝银 《武当》2012,(9):21-22
太极拳"五字诀",是指"心静、身灵、气敛、劲整、神聚"也,乃武式太极拳宗师李亦畲先生所著。现根据本人多年练拳之心得,谈一些对"五字诀"的练用体悟。心静心静,就是心里宁静,心思专一,专心致志。太极拳推手练功,首先要求心静。只有心静,才能专心一意地体察对方动静、虚实变化。推手练功务必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不可自我伸缩。如果心不静,意不专,主动妄动,则会自我被动。推手只有心静,才能做到  相似文献   

4.
从传播学的角度,运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传播环境等与传播活动过程相关的主要环节对孙氏太极拳传播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得出影响孙氏太极拳传播的原因主要有:积极主动推广不够,没有形成专职的传播者;传播内容单一、拳架自身的特点及其拳学理论思想等;文字媒介和电子媒介运用力度薄弱;以师徒传承为主要特点的传播类型受限;社会变革(激变)及政府的支持不足等.  相似文献   

5.
前言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又名中正拳,系号称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的孙禄堂先生晚年所创。该拳以武氏太极为主体,融入形意、八卦乃至外家拳之精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了文献调研、问卷调查、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太原市太极拳练习者消费现状进行研究,调查其消费动机、行为、环节及其影响因素,以有针对性地对太极拳产业进行调整,加快太极拳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十九、如封似闭1、托肘接前势,左手往右下穿托,手心朝上;右手成掌,手心朝上。左右右两手十字交叉,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图43)。2、抹肘前势不停,两手同时抹肘,翻转,两手心均  相似文献   

8.
孙氏三十六手太极拳拳势图解一、起势1、八字静立演练者面南背北而立,两脚成九十度并立,身体中正安舒,下颌微收,上下成一直线。舌顶上腭,谷道微提(以下各式,也要做到这样,下文不再重复)。两手自然下垂,双肩松沉。两目先微闭,心无所思,  相似文献   

9.
四十、左云手1、收步右云(收脚挂指)接前势,左手手臂靠着身子从左向下,向右,向上划一孤线,至右臂内侧,拇指内挂于中指下方(此动作名为挂指),成立掌,掌心向前。同时左脚收步,落于右脚胫骨的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指尖向上(图95)。  相似文献   

10.
李万斌 《武当》2012,(10):18-19
四、杨家追求真太极杨澄甫先生讲:"世间练太极者,亦不在少数。宜知分别纯杂,以其味不同也。纯粹太极,其臂如绵裹铁,柔软沉重。推手之时,可以分辨。其拿人之时,手极轻而人不能过。其放人之时,如脱弹丸,迅疾干脆,毫不费力。被跌出者,但觉一动,而并不觉痛,已跌出丈余外矣。其粘人之时,并不抓擒,轻轻粘住,即如胶而  相似文献   

11.
郝瑞科 《武当》2008,(1):23-23
武式太极拳动作简洁紧凑、小巧灵活、虚实分明、连续顺随,讲究意、气、力与拳势的相互融合,是一种集技击、健身、修身养性功能为一体的太极拳式,尤其是它的理论研究方面,内容博大精深,与太极拳练习丝丝相扣,故深受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推崇。  相似文献   

12.
2012年,《中华武术》第十一期刊发拙文《解读"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文中对练习太极拳易犯的错误"偏沉"和"双重"进行了详细解读。但是,有一部分练习者仍然对"偏沉"产生误解,固执地认为这是练习太极拳的正确方式。今旧题重谈,从新的角度对此做一些补充说明。在太极拳界,对于"双重"是病,是错误练法,不存在异议,故不加赘言,重点谈一下"偏沉"。什么是"偏沉"呢?其实这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贾澎 《精武》2004,(4):6-7
和式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太极拳六大流派之一,为清代太极拳家和兆元(1810~1890年)所创。其技法十分丰富,得机得势之间发人于无形,个中奇妙难以言传!实践中综合使用拥、捋、挤、按、探、捌、肘、靠;纵横、高低、进退、反侧;套、勾、缠、扫、踢、蹬、插、膝等上、中、下三盘二十四法,因人取势,以柔克刚,由逆变顺,克敌制胜。  相似文献   

14.
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关节损伤及预防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中关节损伤现象比较常见。文章根据中老年人运动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分析了太极拳练习中关节损伤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之中的"意念"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意念"训练是一种心理活动,"意念"练习引起并加快生理变化,表现为身体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等机能能力的变化,这是"意念"的目的所在.它能促进身体健康,通过"意念"练习使神经对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以技巧制敌取胜的应变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6.
陈氏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优秀拳种之一,是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陈氏太极拳是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中医学的经络学说等理论,以及导引、吐纳术,并综合百家拳术之长而创  相似文献   

17.
张宝银 《武当》2011,(1):16
推手:太极拳修炼过程中的一种练功方法和手段。推手练功,旨在落实拳理,掌握拳法。太极拳"着熟"、"懂劲"、"神明"功夫,均源于推手。推手双方必须遵守"沾连  相似文献   

18.
杨澄甫先生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的太极拳经典成语,"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句。郑曼青先生于1947年出版的《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一书中公开了杨澄甫先生的这一句话,使得这一句具有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9.
郭宝洪 《武当》2011,(1):18-19
除"金刚捣碓"之外,"斜行拗步"是陈式太极拳另一个最具特色的拳式。所谓"斜行",是指上步时形成的身体上下肢之间的角度方位,相对"正行"而言;所谓"拗步",  相似文献   

20.
李少白 《武当》2009,(5):24-24
本人生于1933年,今年虚岁77。63岁以前,我从未住过医院,但到了1997年初,身体渐感不适,出现了一些异常征兆。一检查,当即确诊为结肠癌。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我不得不认真地反思工作、生活与健康的诸多问题。经过手术与化疗后,为了恢复体质,提高免疫力,防止癌症的复发与转移,经人介绍,我最后选择并学习了太极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