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气问题     
“痔疮患者,好——福气!”不用说明,电视观众大概都知道这是荣昌制药的一句广告词.虽然画面上的那位先生蹩足了气,说得很投入,但我却由起初的惊讶渐渐滋生出反感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新闻媒介在报道中出现宣传封建迷信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下面略举几例: 某报报道某地又发现“人形”何首乌。在其作“真实”的报道之后进而“画龙点睛”般地推测,某地可能真的是“灵气”“福气”笼罩,否则哪来的维妙维肖的“人形”何首乌?这不是“吉兆”“异兆”是什么?报道者唯恐报道的力度还不够,在文章旁还配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部分新闻媒介在报道中出现宣传封建迷信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 下面略举几例: 某报报道某地又发现“人形”何首乌。在其作“真实”的报道之后进而“画龙点眼”般地推测,某地可能真的是“灵气”“福气”笼罩,否则哪来的维妙维肖的“人形”何首乌?这不是“吉兆”“异兆”是什么?报道者唯恐报道的力度还不够,在文章旁还配发大幅照片,实际是无声地表白:守信其有,不信其无。  相似文献   

4.
某报登载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杂文的福气——<微言集>序》。盛赞《微言集》作者“逻辑思维中,用激情表达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微言集》这本书写得如何,序文是否有真知灼见,姑且不论,书名“微言”,就叫人  相似文献   

5.
有一句斯瓦希里谚语可以很好地概括蒙巴萨的生活:Haraka haraka haina baraka,意思是“慌忙,慌忙带不来任何福气”。这个东临印度洋的港口城市是肯尼亚第二大城,早在耶稣诞生之前就已经成为当时的贸易和文化中心。  相似文献   

6.
书籍实在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事物中最重要、最令人惊叹的东西之一。有好友来如对月,得奇书读胜观花。“今天又有好书读”,这是一种福气,它应该成为我们每一天生活中的兴奋点。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个乖乖女。别人都这么说。每到星期天,我总是8点半起床,洗漱完毕,跳上自行车,随着一阵清脆的车铃声,直奔奶奶家。大老远看到奶奶,便甜甜地喊:“奶奶、奶奶……”这时村里人便会对奶奶说:“瞧你这孙女多干净,嘴巴又甜,学习更是顶呱呱,你好福气哟。”我拉着奶奶的手一蹦一跳回家后,一刻也不闲着,又拉着爷爷一起去散步。一阵微风吹来,吹乱了我额上的几丝秀发。我眨巴着眼睛,认真地问爷爷:“以后我长大了,你还会领我来散步吗?”爷爷呵呵地笑了笑:“乖孙女啥时候想散步,爷爷都陪你。”“爷爷真好。”我娇声地说。“爷…  相似文献   

8.
焦玉良 《声屏世界》2005,(11):58-58
实现对外经济报道的“转型升级”并不是否定以往的报道,而是面对对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广大受众更高层次的认知需求。首先,在内容上实现从“是什么”向“应该是什么”转变。以往的对外经济新闻更多的是关注事件本身,而围绕事件所反映出的普遍价值则关注不够。“是什么”的报道属于实证性报道,而“应该是什么”的报道则属于规范性报道。  相似文献   

9.
檀学文 《出版广角》2015,(1):106-106
“我们即使有十分福气,也只要享受三分便可。”唯有静下心来,认真思考人生乃至生命的真谛,才有可能摆脱那些海市蜃楼、南柯一梦式的生活,从此过上脚踏实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白立 《记者摇篮》2001,(1):31-31
编辑是报纸出版的第一道工序,不序是“来料加工”选择什么稿件,还是“预先订购”组织什么策划,把握好政策尺度是鉴别新闻或“生产”新闻最重的一关。  相似文献   

11.
还是要讲“良心”毛志远近日,一位记者同行说另一同行“发”了。靠什么发?靠的是给一位个体医生宣传,什么“神医”,什么“奇药”,排击炮似地打到大报小报。一时间,患者蜂拥而至,金钱滚滚而来。那位个体医生便开始“回报”,每月付“顾问费”三百,装一部电话,配一...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看似荒唐与滑稽的命题,但却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关党的新闻事业的权威性与公正性乃至与新闻记者本人生死攸关的命题。纵观近来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实践活动,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某某媒体与某某单位共同举办什么活动,比如“XX千里行”、“XX大奖赛”、“XX壮举”等等。由新闻单位和新闻记者提出的一个动议,又拉来了某个商家,最后完成了一项活动,结果理所当然是“弘扬了什么精神,振奋了什么精神”。而接下来一定是新闻单位或是新闻记者同商家一样得到了宣传或经济方面的利益。那受众得到了什么呢?真的就是“受到了什么精神的教育,什么理想的启迪”  相似文献   

13.
在收音机里。或在电视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一种播音腔调:它所传达出来的有声语言。无清晰之意,无鲜明之情,可又貌似“亲切”的“忽高忽低”。它不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真诚地对你说着什么。倒像是接通了一部语言处理机,不管文字上是什么含义、什么事情、什么风格,只要经过这部“机器”的处理.全都“熨平烫好”变成了一样的格式传达出来。于是,人们认为这种“腔调”是“播音腔”。[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我和云福春     
吴春丽 《大观周刊》2006,(34):59-59
“云福春”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云南的“云”。福气的“福”,春天的“春”。就是这样一个美丽而好听的名字。让我和“大益”普洱结下了一世的情缘。回想。来到云福春已快有一年的时间了。还记得第一次来到茶庄时候的情景。这里独特的装修格调。简单而不失高雅。这里每一个员工都有一个灿烂的笑容和好客的喜悦,突然之间我就产生了一个念头。在这样一个环境典雅。气氛温馨的茶庄里工作。尽情享受着生活的浪漫。我的人生将会是怎样的美好和快乐。也许,是老天对我的厚爱。也许,是我对茶的情有独钟,也许……让我成为了这个快乐家庭中的一员,我感到荣幸,并享受着工作带给我的每一天。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办给人们看的。一张报纸,读者拿在手里,如果眼光停不下来,一翻而过,甚至根本不想多看,那还有什么效果?夜班编辑贯彻落实编委会的编辑思想,采用什么稿件,选用什么照片,放在什么位置,是要反复掂量的。所以,在夜班的岗位上,想得最多的是:在我们编辑的这张报纸上,国家大事要事、国际重要新闻、编辑部的重要言论,安排是否突出、得当;在所编辑的版面上,什么消息最“抓人”,什么照片最有吸引力,“亮点”在哪里?时刻不忘服务大局3月份的一个报道重点是“两会”,这是一场竞争激烈的战役性报道。“两会”期间,既充分报道…  相似文献   

16.
每个角色都在这个活动中,找寻自己的价值利益最大化.他们要的是“红楼”能给我什么。却没有人在乎“红楼”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编辑的“八荣八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分清了什么是善恶美丑,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旗帜鲜明。作为一个老编辑,学习了“八荣八耻”之后,更觉得总书记结合时代特点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时代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也是编辑的需要。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作为引领出版道德风尚的标杆,对于提高编辑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X什么X”格式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霞 《大观周刊》2012,(10):280-280
“X什么X”格式是现代汉语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如我们常说和常听到的“看什么看”“笑什么笑”“挤什么挤”等等。能够进入该格式的“X”可以是动词、形容词、名词等等。本文拟从语义来源及构式义等角度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媒体和网络的激烈竞争中,城市广电报如何应对挑战,求生存,图发展?笔者认为,积极构建编者与读者之间的双向交流平台,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搞好开门办报,实现报纸由“我编什么你就看什么”向“你想看什么我就编什么”的转轨,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制胜法宝。认清开门办报的“三利”城市广电报是一张深入千家万户的影视文化报。俗话说:“众口难调”,读者群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决定了报人不能关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惟有面向社会,深入读者,广交朋友,准确把握读者“口味”,才能为读者烹调出一道道美味“大餐”,赢得读者的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