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的沉淀     
生命无处不在。人们大都认为春是最能体现生命的。只有春才会展现各种美好的生命,实际上,一年四季都有它独到的生命体现形式。一、春·青草沿着山路走,一路的青葱遍地,满山的碧翠欲滴。我是极爱绿色的,尤爱昭示着春到来的使者——青草。小草努力地用它们细得不能再细的叶尖向上  相似文献   

2.
《生命生命》是义务教育百校实验教材第八册中的一篇短小精湛、富含生命哲理的散文。本文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杏林子,通过生活中的三个小事例,引发了作者对生命的深刻思考,阐释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岁月无花     
春去春又来,26载的日子就这么倏然而过。许是生在春日的缘故吧,对花草有一种特别的关爱,那种呵护和关怀流于笔端,常有朋友以为我是一个女作者。但人生中有花的日子又该有几天呢?岁岁年年的细水长流中,无花的季节太多。细细品来,无花的日子才是真正的生命组成。在...  相似文献   

4.
秋风萧瑟,常常给人带来无穷的烦恼;落叶飒飒飘扬出生命和季节的挽歌。对于秋天,许多人不喜欢它,甚至诅咒它。然而,《人生自然的节奏》一文的作者却从秋色、秋风和落叶中,感受到了它的宁静和智慧,于是唱出了秋天的颂歌。立意高超,慧眼独到。文章把个人的一段时光比作早秋所呈现的特征,把秋之成熟与春之年轻、夏之傲气进行比较,礼赞了生命之秋的丰腴和力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17):114-115
《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精美散文,也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作者以诗的笔调,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朱自清先生匠心独运,妙借"东风",将盼春——绘春——颂春,尤其是绘春部分的春草、春花、春雨和迎春有机的融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篇经典美文。  相似文献   

6.
人生况味     
春·生命的诞生记忆中,关于春的概念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像刚出生的婴儿。确实如此。当春穿着她那独有的新绿,携着她那特有的温暖,海浪一般向大地涌来时,万物就逐渐被染成绿色。小草是嫩绿的,小树是翠绿的,连湖面都是蓝中带绿的。春在天空的最高处,一切绿尽收于她的眼底。然后,她拿起调色板,用笔一蘸,往天空一挥。于是那蓝点、红点、紫点就随着风飘散开来,轻轻地落在了柔软的绿夏·生命的燃烧毯上,冰冷的世界瞬间成了雀跃的花园。这就是春,像一位伟大的作曲家,用她的热情令沉睡了一冬的万物的灵魂在她来临的一刻破土而出,去演绎她编写的生命…  相似文献   

7.
冬天     
如果说春可爱、夏可亲、秋可歌 ,那么 ,冬是可敬的。冬是蕴蓄生命的季节。没有冬藏 ,何来的春生、夏长、秋收 ?鲜花何以越开越灿烂 ?世界何以越来越精彩 ?冬是思考生命的季节。在经历了春的狂想、夏的浮躁、秋的失落后 ,我们的灵魂进入冬的安宁寓所。在冬的冷静中对生命的历程进行整理 ,而后重新站起 ,焕发新的生机 ,走向生命的新春。冬是最真实的季节。冬天 ,一切的繁华退去 ,大地呈现出少有的静谧与空旷 ,袒露出原始的肌肤……冬天给人以谢幕般的那种感受比寒冷本身更残酷。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此言极是。然而 ,此一春绝非彼一春。在…  相似文献   

8.
《春》是一篇精美的抒情散文 ,其语言美、意境美、情感美、构思美……美无处不在 ,俯拾皆是。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春》之美 ,使学生的心在美中纯化 ,情在美中升华。语文新课标指出 :欣赏文学作品 ,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春》的语言优美、凝练 ,极富表现力。作者不但遣词造句精当无比 ,字词锤炼技法高明 ,而且善用精妙的比喻、形象生动的拟人、富于节奏的对称和排比、亲切自然的口语……使文章句句放射出美的光芒。可以说 ,作者用语言的艺术呈现出一个充盈着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的真切的春天。教学中 ,教师应注重引导…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作者在这部旷世奇书里,依据人物的精神境界的不同,创造了宗教境界、审美境界、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四种生命境界1。《红楼梦》中描写的四种生命境界,来源于人物的生命意识和生命体验,但对此,作者的态度又是十分明朗的,他并不全部赞同,而是有褒有贬。那么作者的倾向何在呢?我以为宗教境界作者是赞同的,审美境界作者是欣赏的,对于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作者是同情和谴责的。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倾向呢?那就要从《红楼梦》作者的创作心态来分析。我认为《红楼梦》的主题就是表现了一种生命情绪和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的终极思索。《红…  相似文献   

10.
你是你手中的作品人生,是不是你生命的每一天?远方必有精神理想的居所,一条通往它的道路,却是曲折又坎坷;用思想去照摧、语言去刻画、情感去着色哲人说,瞬间即永恒热爱生活的人,永远栖居在最美的风景里一组“七彩人生”的习作,真让人刮目相看,作者的才情和春智,生命闪光的足迹与对生活的思考,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1.
春天来了,生命又翻开了新的一页。为了享受这份欣喜,本期责编选登了一组关于"春"的文章。让我们在阅读和欣赏有关"春"的诗文、词曲和画作之时,与春共舞!  相似文献   

12.
朱自清的《春》(宋文翰编,一九三七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初中国文》第四册曾选用《春》,原文最初发表何处,尚未查出)是一篇写景的散文,曾选入一九六三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语文第二册,现在又选入全国统编的初中语文第一册。《春》主要是写春天的景象,同时也写了作者盼春的心情和对春的赞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由衷喜爱和热切向往。文章开头作者连说“盼望着,盼望着”,表现了他盼春的殷切之情。接着,用拟人的手法写道:“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仿佛俯身大地,侧耳静听“春天的脚  相似文献   

13.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它脍炙人口,俊雅清新,读来似行云流水,似轻歌短笛,具有非凡的艺术魅力,这不能不归功于它独特的艺术特色。一、构思精巧、独具匠心从整体看,《春》是按盼春、绘春、赞春这一顺序构思的。先写春未至时人们对春的渴盼,再饱蘸笔墨写春至时的美景,最后以饱满的激情盛赞春的蓬勃活力,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无穷。而这种构思又与作者思想感情发展是一致的,整篇文章似乎是作者正在向你娓娓地描述、柔柔地低语,好像注满春水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把读者带进春的意境。从局部看,作者绘春时,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先…  相似文献   

14.
顾萍 《幼儿教育》2002,(2):40-40
[提示与建议] 春天是欣欣向荣的,是快乐的,是属于生命的季节。作者在这首儿歌中塑造了一个拟人化的形象——春娃娃,并通过春娃娃“唱着歌”“握握我的手”“亲亲我的脸”等一系列动作,自然而然地刻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及幼儿在花红柳绿的季节中那抑制不住的欢呼雀跃心情,非常生动。这首儿歌句型简单,读起来琅琅上口,很适合中班教学。学习这首儿歌可  相似文献   

15.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来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寻常小事,歌颂了执着的生命追求、顽强的生命意识和伟大的生命力。文章之所以显得境界高远,积极向上,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等的深层思索,它既是作者的生命宣言,也是作者自我独立性格及人  相似文献   

16.
我生于江南,长于江南,对江南的四季有一种特殊的情感。正是江南四季的清秀与灵动,造就了江南人的优雅、淡泊、平静与高洁。我爱江南的春,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江南的春天更是如此。江南的春,在带走了冬日的严寒之后,迎来的是一种清新的泥土气息,它夹杂着生命的律动,仿佛是一个生命的孕育。江南的春,来得比北国早,当北国寒风凛冽时,江南的新芽,已经露出了它那羞涩的笑脸。正如朱自清的《春》一样: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我爱江南的夏:"小荷才露尖尖角,  相似文献   

17.
翠翠:自然感性的生命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城》中翠翠的形象,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自然大化的内涵,是作者塑造的一个自然感性的生命形式。翠翠身上具有“天人合一”的性灵,展示了人与自然高度契合的生命自在状态。她身上还具有一种非人为、未加粉饰的本然状态,即人的一种自然本性和自由精神品格,表现了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自主状态。翠翠这一自然感性的生命形式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和谐统一的生命景象,成为一种生命和精神存在的意义,凝聚着作者向往的生命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18.
为春喝彩     
每一个春天,都是一次呼唤。谁也说不请春是什么,但无限的生命都被感知了;春,是一次全新的开始。春的大地上,色彩逐渐丰富起来,不再固守着雪的法白;春的林子里,鸟鸣逐渐多了起来,绿色的升华注定需要执著的生长。  相似文献   

19.
杏林子的《生命生命》是一曲生命的颂歌。文章借小飞蛾在险境中挣扎、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我”静听心脏的跳动来感受自己的生命这些寻常小事,形象地阐发了让生命在奋斗中闪耀光彩的哲理,歌颂了执著的生命追求、顽强的生命意志和伟大的生命力。文章高远的境界,源于作者对人生、命运等的深层思索。其实,作者就是一位努力抓住生命纤绳的强者。作者杏林子,12岁时染上了类风湿关节炎,后来病情不断恶化,在与病魔搏斗中始终笔耕不辍,用行动诠释了生命的本质,演绎出了一曲动人的生命乐章。人生在世,每天都要在平凡琐屑的生活中与生老病死…  相似文献   

20.
第五单元·春第五单元是一组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春》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济南的冬天》描述济南特有的冬景,表达作者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松鼠》写的是动物。作者用文学的笔调来介绍松鼠漂亮的外貌,驯良的习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爱的特点。《桂林山水歌》抓住景物特点,抒发作者自己的感触和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