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广义的翻译和狭义的翻译是翻译实践中的两个基本特质,因此,在汉英互译的实践中,总应有某一个指导原则即忠实性原则在起作用。一般来说,一个好的译文在意义和功能上都应体现"信"即"忠实"效果;同时,直译和意译也是为了使译文忠实于原作的具体表现形式。另外,往往会出现译文对原文的"假忠实"。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应遵循分析、转换和重构的"三步走战略",尽可能避免假忠实性现象的出现,使译文具有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法国当代翻译理论家阿尔比所提出的衡量译文忠实性的有关原则。翻译的“主体性”是“忠实”限制下的主体性,翻译的“忠实”亦是“主体性”的忠实。  相似文献   

3.
打开中国和世界翻译史,你会发现其共同点是都认为"忠实原文"是翻译的首要前提,接着再考虑译文的仅依靠"忠实性原则"就能做出上乘的译文?是否所有的翻译都应该遵从"忠实性原则"?本文以商标名的翻译为例展开这一话题,探讨"忠实性原则"在翻译中的作用和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翻译理论中,“忠实性”标准始终占据核心地位。然而,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译文在各方面、各层次的意义可能相互矛盾。翻译的忠实性原则具有其可行性的同时又具有其局限性。文章主要从翻译单住、译文风格、文化范畴等八个方面阐述了影响译文忠实性的诸因素.说明在实现忠实性原则的同时也要注意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忠实是翻译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强调译文能够完全传达原文的深层含义。概念流利强调目的语对原语概念的准确重构。因此,两者在忠实性原则上不谋而合。对李白《月下独酌》四个不同译本的对比分析揭示出译诗不管是在词汇、句法还是文化、社会层面都应与原诗概念底层结构相匹配,以符合忠实性原则,实现概念流利。  相似文献   

6.
翻译新谈     
笔者从四个方面对翻译做了阐述。1.翻译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通过反复实践,才能逐渐体会其中的奥妙,甘苦,才能逐渐变得成熟起来,逐渐领悟其中道理。2.翻译的标准问题,笔者在“信”,“达”,“雅”和“忠实”,“通畅”这些原则中,更倾向于译者应“忠实”,“通畅”,应力求达到“忠实”与“通畅”的统一。3.翻译应首先要对译文的内容和精髓分析透彻,不要只局限于译文的字面意义。逐字,逐句地对译,不能把握译文作者的基本思想是不能译好伤口的。4.正确使用翻译的方法与技巧,使用时不能教条,只有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比较各种各样方法技巧的应用,通过实践,才能形成自己的翻译风格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翻译是一项涉及很多因素的复杂的活动,传统译论对忠实性原则的遵循使译者总是处于“忠实”与“叛逆”两难的境地。“创造性叛逆”让我们从更广的层面思考翻译的本质和特征。文章从接受美学及跨文化交流等方面来论证文学翻译中创造性叛逆的必然性及其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诸多翻译理论中,“忠实”是不可忽视的翻译标准和原则,但是“忠实”的程度并未有具体标准.完全“忠实”原文是理想化的,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进行改译是必然的.而功能翻译论提出“忠实程度由译文目的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这意味着“忠于原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该文将以黄果树瀑布景点英译为例来在考察翻译中译文和原文的“求同”与“存异”同翻译目的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翻译是在持不同语言的人们之间进行交流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作为人们之间交流、沟通桥梁的翻译工作应当遵循忠实性原则,使译文的思想内容与原文一致。为做到这一点,翻译工作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灵活采用直译、意译、反译、逆向翻译等方法。  相似文献   

10.
传统意义上,“忠实性”是翻译的最基本指导原则。百多年来,“忠实”和“对等”成了传统译论探索翻译实质命题的关键词。毫无疑问,对翻译的理解和定义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翻译的本质,尤其是在对一些很少或几乎不涉及人文、心理、深层无意识价值观等深层文化内涵的文本进行翻译时,强调的“忠实”、“对等”、“再现”、“意义不变”等仍是翻译实践中必须遵循的最根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