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至今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是一位记者,很多时候,每当我一想起这位记者,心里便会涌起一份深深的感动。一个深秋的傍晚,我因事来到大哥住的那家县城医院。老远就听到院门口有一个苍老的声音在哭,围观的人都在愤怒地指责医院。有几位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报》记者郭梅尼在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言说: 有些年青的记者问我:你写的人物为什么那么感人?我想,首先因为我爱他。记者爱他,读者才会爱他.……一个记者,不仅要到现场采访,如果有条件,最好能亲身投身进去,亲自去观察、体验生活.这样写出的稿件,要比间接谈的真切感人得多.  相似文献   

3.
舆论监督作为民主政治的标志之一,服务于民主政治所能产生的作用,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所重视。新闻界,自然是舆论监督义不容辞的主角。新闻记者肩上的担子也将越来越重。舆论监督的作用,不仅在于代表人民,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活动作出反应,不仅在于揭露批评“官场”中还存在的某些消极因素以及不正之风等,其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舆论监督,还可以起到新闻自律的作用。人民日报去年12月19日登了吴昊的《谈记者的朋友》一文,今年1月8日又登了笔者的《也谈记者的朋友》。两篇文章尽管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消费莫言     
自从莫言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成为了众人围追的对象。这个名字的品牌效应让众多商家使尽浑身解数,而莫言本人则像个剪影,在喧嚣之中无奈地沉默"这个事情还没有人知道,我们还没对外说过。"莫言的大哥管谟贤在山东高密的家中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个事情"指的是他本人已和山东人民出版社签了一本书的出版合同,暂定名为《大哥说莫言》。这个寒冷的冬天,"莫言热"并没有冷  相似文献   

5.
近读吴昊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一篇短文,题目叫《谈“记者的朋友”》,觉得其中有些话颇为“有的放矢”,或者说,确是针砭了一些时弊,有人看了会不大痛快的。文章写得叫有些人看了痛快,有些人不痛快,这应该算是成功了。文中说,记者的朋友多种多样,有真朋友,也有假朋友。“对于那些不同层次的领导干部,不同行业的企业家,对一切拍着记者的肩膀称朋友的人,试验其真假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他如何对待记者所写的批评报道,特别是批评他所领导的那个单位、那个企业以及他本人的报道。如果能持正确态度,采取正确措施,那是真朋友,相反,只欢迎记者去表扬他、  相似文献   

6.
月是故乡明     
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的故乡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相似文献   

7.
乔叶 《出版参考》2014,(6):43-43
我承认我是一个好奇的人,但是,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 是的,有些事情我不想知道。如果我在无意中冒犯了谁, 从而使得他不喜欢我,诽谤我,造谣我,用莫须有的流言中伤我,若你是希望我平静安宁的朋友,那么,就请不要让我知道。  相似文献   

8.
古人常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维护家庭和睦兴旺、成就一番事业之首。这道出了一个重要道理:人成方能事成。何以人成方能事成呢?因为,事情是要靠人去做的。一个人具备了办成某件事的素质和本领,他才能办成这件事;素质越高,本领越强,这件事也就办得越好。以编辑工作而论,出书方向靠人去坚持;选题靠人去发掘、捕捉;书稿靠人去组织、  相似文献   

9.
罗纳德·科斯勒曾出版过多部以FBI、CIA、白宫、美国总统等为主角的政治秘闻著作(均成为畅销书),这有赖于他常年充当美国多家全国性大报调查记者的经历,以及人脉积累,还原了美国政治生活中“人”的元素。  相似文献   

10.
<正>什么是"小切口"?为什么要用"小切口"?这要从记者这个职业谈起。记者的职业,从两个方面看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记者对社会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在这个社会中人们不能亲自看到和听到许多事情;另一方面,社会变得如此纷繁复杂,即使一个人看见或听见某些事情,他也不可能确切知道他所经历的事情的原委和全貌。在这种情况下,记者就是不可缺少的。因此,记者的任务是报道和解释。既然报道是给人阅读的,那么要符合这两方面的需  相似文献   

11.
赵亚光 《视听界》2015,(1):66-68
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给人形成这样的错觉:记者的职业门槛已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消弭,人人都能当记者。本文通过分析,回击了这一错误认识,并揭示出全媒体记者除了传统记者所需的采访、调查、编辑等基本能力外,在新技术应用、意识、知识积累等多个层面所要达到的新要求,为媒体融合背景下全媒体记者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相似文献   

12.
十一月热帖     
殷秦 《网络传播》2007,(12):78-79
今天是记者节,一个属于传媒人的节日。在信息改变生活的时代,在资讯化生存成为主流的时代,记者已经越来越多地参与社会的变迁,越来越多地被社会所需要与认同。在一项针对记者节的特别调查中,我们看到,7000余名参与的职场人,超过七成想当记者。无论,他们看中记者职业的原因是记者能够有机会增长见识,并具有挑战性,还是记者可以不断积累人脉和能学到很多东西,一个直观的信息是,记者形象正在赢得社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社交网络(SNS:Social NetworkService)即为社会化网络服务,包括独立SNS(如Facebook、人人网等)、微博、博客、微信等。社交网络作为大众信息共享的社交平台,每天都传输着大量的网络用户的共享文件。美国心理学家米格兰姆曾提出社会学中的“六度分隔”理论,认为一个人最多通过六个人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即以认识朋友的朋友为基础,可以扩展自己的人脉。①通过聚合产生效应,通过互动与分享,形成舆论,各类社交网站逐渐受到关注。社交网络的基础是人际传播,而其凭借互联网超强的兼容能力,与电视、移动等以大众传播为主的媒体进行资源整合,使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4.
十句话第一句结交"两个朋友":一个是运动场,一个是图书馆不断地"充电""蓄电""放电"第二句培养"两种功夫":一个是本分,一个是本事做人靠本分,做事靠本事,靠"两本"起家靠得住第三句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吃亏是福,吃苦是福第四句具备"两种力量":一种是思想的力量,一种是利剑的力量思想的力量往往战胜利剑的力量这是拿破仑的名言一个人的思想走多远,他就有可能走多远  相似文献   

15.
高小定 《今传媒》2007,(10):40-41
一 不久前,参加了一个"朋友"的聚会.一大桌子人,其中有公务员、有在企业当员工的,还有一位记者.刚入座不久,一个在政府里做事的小头目就冲那位做记者的朋友说道:"你们记者现在自以为很牛?可你知道我们在下面说你们什么吗?说出来你可不要生气哦!我们说记者是苍蝇,碰到了也不能往死里打,一旦打死,就会招来一群.因此,我们现在对付记者,都是给塞点甜头,然后哄他赶紧走."  相似文献   

16.
职战新  董凡 《新闻前哨》2009,(12):57-58
瞬间新闻出彩,靠机遇:稳态新闻出彩,靠积累.《襄樊日报》荣获2008年度湖北新闻奖一等奖的消息《65条隧道折射堰垭人科学发展眼光》,就是我们从宣传多年的老典型中发掘出来的“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的新闻。  相似文献   

17.
圣陶仁丈晚年的诸多活动,全都靠至善大哥参与和协助。圣陶丈一向奖掖后进,认真待人;至善大哥凡有客上门,总是侍立一旁,很少一起坐下。这是我从诸多朋友处都如此听说的,也是我经常亲眼见到的。连我这样直接的晚辈,至善大哥的小弟弟上门,有时也是如此。这当然是因为他忙,无暇坐下一起谈天之故。总之,为了让圣丈能更好地工作,至善大哥一切服从父亲的需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第二位。这已成为至善大哥留给众人的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18.
往事历历天人永隔———追忆至善大哥二三事圣陶仁丈晚年的诸多活动,全都靠至善大哥参与和协助。圣陶丈一向奖掖后进,认真待人;至善大哥凡有客上门,总是侍立一旁,很少一起坐下。这是我从诸多朋友处都如此听说的,也是我经常亲眼见到的。连我这样直接的晚辈,至善大哥的小弟弟上门,有时也是如此。这当然是因为他忙,无暇坐下一起谈天之故。总之,为了让圣丈能更好地工作,至善大哥一切服从父亲的需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第二位。这已成为至善大哥留给众人的深刻印象。早在圣丈生前,至善大哥已开始编集《叶圣陶集》。圣丈作古后,至善大哥更是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19.
人人都有朋友。我也有不少朋友,其中一个最好的朋友,她每天陪伴着我,为我所奏乐唱歌;给我讲国内外的大事;谈当前两个文明建设的大好形势……。要是一天听不到她的声音,我就好象丢失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早已离开了记者工作的岗位,但在读了本期《笔谈》之后,大有重度采访生涯之感.因为郑重、陈乃文、少峰、徐之华、贾安坤五位同志的文章,确是记者工作的经验之谈."记者的心是相通的",此话一点不错;不论是过去做过记者或现在做着记者的人,读了这五篇文章,都可能会有心绪交溶的感觉,此中甘苦,确实是彼此彼此的.因此不能不写几句,向读者推荐这四位同志的文章,也谈一些自己的感受.记者的工作是采访,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初做记者,往往只知道在接受某一报道任务、拿了介绍信到达某一单位、与某一采访对象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