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减”政策的颁布和逐步实施,迫使初中语文作业必须在数量、方式、形式、内容上都有所改变。针对初中语文作业数量过多,使学生疲于应对;形式单一,学生敷衍对待的现状,语文教师应该落实作业分层布置、创新作业形式,作业内容应该贴近生活,体现语文味、文学味、文化味,使语文作业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自身的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2.
讲课如同作文、讲话,也需酿“味”,更需调“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各种表现手段,酿造一种浓郁热烈的艺术之“味”,引动学生的情感“嗅觉”,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得到享受,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对联,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体裁虽小,但容量丰富,耐人寻味。初中语文第五册《事事关心》就引用对联阐述了“既要事事关心,又要关心政治”的道理。初中语文第四册《核舟记》也记载了我国古代字迹最小的一幅对联。这些对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由此受到启发,把对联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手段来使用,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心理效应。这里,笔者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对此作点探讨。一、利用对联激发学习兴趣。对联言简意赅,不仅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而且有艺术欣赏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恰到好处的引用一些,就能激发学习兴趣。例如教茅以升的《中国石拱桥》,教师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更多地把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放到了首位,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已经弱化到可有可无的地步。其导致的直接后果是初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越来越差,初中语文教学也越来越缺乏"语文味"了。笔者认为,有必要让初中语文教学恢复应有的"语文味"。一、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缺失的原因分析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初中语文教学"语文味"的缺失首先体现在教材的选编上。毋庸讳  相似文献   

5.
讲课如同作文、讲话,也需酿“味”,更需调“味”。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调动各种表现手段,酿造一种浓郁热烈的艺术之“味”,引动学生的情感“嗅觉”,使学生从中学到知识,得到享受,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勇平 《现代语文》2007,(4):120-120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重头戏。然而,目前作文教学实践中,却普遍存在教师只注重技巧方面的指导,而忽视兴趣热情等非智力因素的研究的问题。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迅速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呢?  相似文献   

7.
施帮达 《学语文》2013,(5):70-70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敦版初中语文教材.人选的文言文绝大多数都是美文,即使像《山市》、《核舟记》这类文章,也值得学生仔细欣赏品味。但是现实中,语文课堂的文言文学习越来越乏味,美文无论怎么也“美”不起来。要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美文更需语文味,教师要充当“厨师”将“好菜”巧作烹饪,让学生乐于品尝。  相似文献   

8.
李琛 《中学文科》2005,(5):11-12
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程度和参与程度如何,都是评价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中成功的欢乐,这是任何外加的奖赏所不能替代的,是语文课程情趣资源中最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母庸讳言,不少学生对语文缺乏浓厚的兴趣,这种现象尤以职中生为甚。原因何在?这固然与语文教材的篇幅艮,内容纷繁复杂有关,但教师陈旧、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忽视。我认为,语文教学,特别是散文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形象优美、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特点,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巧用图画,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美的鉴赏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抓好画图这一环节,学生就会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在美的熏陶和享受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0.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境教学能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在课堂教学的浓郁气氛和情调中,设置一个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环境,即“教学情境”,能使学生触景生情,引起其情感的共鸣,从而领悟教学情境所特有的“韵外之致,味外之道”。笔者多年来一直耕耘在语文教学的第一线,现就语文情境教学浅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两行文字”——对联,是中国汉语言文学丛林中最具民族特色的一枝奇葩。这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体裁,本身所包含的丰富的文化底蕴正与当前语文教学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琴瑟和呜。不仅如此,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具有非同一般的作用。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在中学语文试卷中时常能见到对联形式的题目,而在语文课堂中引入对联艺术,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实际行动。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对联到底还是较为生疏的。那么如何将对联引入教学,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可谓千变万化.如何使“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得到完美的体现.就需要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教学实际进行摸索和创新。初中语文教学“每课一诗”是语文教学上的有益探索和尝试,它既转变了教学模式,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兰星  黄雪梅 《广西教育》2005,(7B):66-67
语感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语感列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规定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要求初中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感受能力”,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初中基础上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使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至关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钓鱼技术,这个人是不会没有鱼吃的。而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拿着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登堂人室,就成为可能,语文教学,也就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宗旨。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产生 问题一:05年12月,学校高三学生参加了一次月考,其中语文试卷第23道题是这样的:某先生为一图书馆撰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藏古今学术瑰宝”,下联是“聚——文化精神”。请于空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使之工整。后来阅卷时碰到了形形色色的答案,有填“四海”的,有填“天下”的,有填“中外”的……当然,我们知道,该以填“中外”最恰当。而“四海”、“天下”皆不能算对。为什么?因为不符合对联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对仗。  相似文献   

16.
梅九泽 《现代语文》2009,(3):113-113
古代教育学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那么,如何使中学生“乐之”呢?根据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中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如果能实施语文兴趣教学的话,教学活动就会被学生乐意接受,教学效率将会大幅度提高。那么,在实施语文兴趣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呢?  相似文献   

17.
多少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界同仁最为头痛的问题,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我们有必要一起来探讨这个难题,对症下药。探讨学生的写作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它关系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涉及到学生专业知识能否更全面的掌握。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任何一件事,兴趣必为先。要提高学生作文成绩,就要从激发、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人手。将学生“不愿”、“不想”、“被动”、“害怕”的心理,变为“我要”、“我想”、“我喜欢”习作的动力。把作文当作是自己的一种乐趣。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历来如此。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搞得好不好,将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什么历来会存在着学生“作文难”、教师“教作文难”的问题呢?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学生的心理因素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相似文献   

19.
科普文是对科学常识、科学精神、伟大科学人物等内容的介绍和概述,科普文不仅包含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精神而且科普文本身具有准确、科学、逻辑的语言特点。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科普文教学中教学只对科普原理津津乐道,对科普文本身运用的语言文字表达却视而不见。因而,本文主要从初中语文科普文教学这一现状着手,来讨论科普文教学的对策,力求让科普文教出“语文味”以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张文龙 《考试周刊》2013,(81):53-54
语文教学中的“少、慢、差、费”现象历来被人诟病,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作者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结合自身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一些尝试与实践.从“激发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两个方面进行探索.旨在探讨适合初中语文课堂高效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