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事习惯在我国民法中的法源地位尚未被确立,导致其在司法适用中的尴尬境地。基于此,在考察民事习惯在法院司法判决中具体适用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法源地位状况,指出了民事习惯在司法判决中的适用条件和方式。  相似文献   

2.
民事习惯在民间具有独特的影响力,属于我国的本土立法资源。民事习惯的形成,与我国社会的城乡二元模式有关,在法律上有补充和辅助制定法的优势。因此,通过分析民事习惯具有强盛生命力的原因,结合民事习惯的法律功能,主张我国在制定民法典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移植、借鉴西方先进立法经验,而且也应该充分尊重民事习惯的渊源地位,注意对本土立法资源的吸纳,借以丰富民法典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探讨在民族地区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无可回避的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与国家法的关系问题,指出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在当前立法层面上特定范围内的补充法源地位和在司法层面上的法律漏洞的补充作用,提出了协调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与国家法冲突的有效进路。  相似文献   

4.
刑罚虽然对惩治腐败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腐败犯罪依然猖獗,主要原因是我国重刑轻民的传统观念和现实制度设计及司法习惯。民事措施可以有效补强刑事措施的不足,通过刑民互济,民事公益诉讼,社会专业力量介入等具体举措能够完善我国刑民结合的反腐败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由于民事习惯具有软性特征,更利于定纷止争,实现司法和谐。民事习惯在民事审判中的启动有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两个路径。具体的运用中,要区分调解和裁判两个不同的运行路径,并要注意实践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法律并没有确认民事习惯的应有地位,这造成法官在审判实践中不能充分利用当地习惯公正地裁断案件;同时也使民事法律缺乏社会适应性,导致国家制定法的执行困境,使国家制定法难以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可,甚至使国家制定法被人们故意规避。因而,我国的民事立法应该确立民事习惯在民法中的补充渊源地位,化解制定法与习惯的冲突,软化立法以增强法律的社会适应性,强化司法以增强法律在人们心中的严肃感。  相似文献   

7.
遵义仡佬民族自治地方的审判机关在民事审判活动中合理运用仡佬民俗习惯来解决民事纠纷,在当前还存在着一些障碍.为此,应构建在民事审判中运用遵义仡佬民俗习惯的机制,更好地实现仡佬民俗习惯蕴藏的法律价值.提高司法效率,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民事裁判中面临民族习惯的概念理解不清、法律规范适用不当等困境。虽然《民法典·总则编》第十条为民族习惯用于司法裁判搭建了桥梁,但“法律优先,习惯补充”适用规则一定程度上成为民族习惯直接适用的障碍。现今在民族习惯适用时应充分发挥调解及人民陪审制度,正确认知民族习惯的概念,并试图在未来民事裁判中衔接好民族习惯与软、硬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新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广大农村地区,习惯作为人们长期生活中自发生成的社会秩序,是乡土社会中的“活法”或“行动中的法”,对于社会矛盾或纠纷的解决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在民事立法上的非一般法源地位,我们不得不诉求于诉讼法上其进入民事审判路径的寻找和突破.我们认为,诉讼调解制度、诉讼调解社会化制度、“大调解”下“诉调衔接”机制为新疆少数民族民事习惯进入司法提供了可能适用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0.
从古至今,中外各国民事习惯的地位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事习惯经历了从作为法律的全部,到成为法律渊源的主流,再到只能作为隐性因素对法律产生影响的变化。但是,不论社会怎么发展,习惯依旧在社会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我们需要去协调习惯与法律之间的冲突,只有这样,和谐社会的目标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古玩交易乃典型商事纠纷,司法实践强调商事惯例优先适用于重大误解、合同解除、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以及举证责任分配等民事一般法之规定。《民法总则》第十条之法律适用规定,显著存在商化思维不足。借民法典后期分则法律汇编之契机,应建构民事强制性规定、商事法律、商事习惯、民事法律、行政法规、民事习惯、民法基本原则适用效力依次递减的法律适用逻辑。  相似文献   

12.
民事简易改革程序是民事诉讼制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建立简易程序是提高办案效率、合理调整诉讼机制的需要,但简易程序的基本价值在立法中应该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防止以牺牲公平为代价来追求效率。改革民事简易程序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对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进行法理探讨,能够从更深层面上引起人们对民事简易程序的关注和重视,保证民事简易程序的价值能够得以实现和贯彻。  相似文献   

13.
于伟 《华章》2012,(18)
我国的立法缺失与司法依据之间有冲突,导致我国民事检查的监督范围小、监督方式很单调、民事检察制度发展很缓慢.修改《民事诉讼法》能够有效推进我们的民事检查制度,但是我国还没有构建系统的民事检察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民事检察制度.  相似文献   

14.
民族商事习惯以"习惯"为物理载体,以"商事"为核心特征,以"民族"为交易特色,既来源于民事习惯,又形成民族特征,还属于民族交易经验规则总结;既没有改变商事通用性,又没有改变"习惯"本色,但还有"民族"特色;既有商事习惯的本位特性,又有民族习惯基因,还能发挥诸多功能:习惯交易提供常规功能,商事交易发挥专业功能,民族习惯交易显现特色功能,诚信交易提供道德善良基础发挥道德功能,商事价值成为民族商事习惯的核心功能。  相似文献   

15.
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司法"的时代背景下,应充分认识到民俗习惯在化解民间纠纷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地在司法实务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切合实际的道路,促使民俗习惯的纠纷解决功能更好地发挥。将民俗习惯引入民事司法领域,需要完善领导落实机制,加强经费保障机制以及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等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6.
确认合伙企业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合伙企业具有较强的团体性,有相对独立的意志,有相对独立的财产并能够承担相对独立的责任,具有独立民事主体的必备要件。因此,法律应确认合伙企业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7.
徐嘉露 《天中学刊》2012,27(3):131-134
清末民初的两次大规模民事习惯调查活动涉及地区广泛,参与人员众多,内容丰富,为民俗学研究提供了丰富资料,为大规模民俗调查积累了经验,为民事立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清后期陕南地区的租佃习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后期陕南地区的地主_佃农经济和小农佃耕制度占据主导地位。笔者根据陕西省档案馆和紫阳县档案馆收藏的租佃契约、土地诉讼档案、陕南地区的地方志、碑刻以及《中国民事习惯大全》等资料,对该地区民间的押租、转租、永佃等租佃习惯作了初步的探讨,揭示了各种习惯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其与社会经济水平、外来移民、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确认合伙企业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合伙企业具有较强的团体性,有相对独立的意志,有相对独立的财产并能够承担相对独立的责任,具有独立民事主体的必备要件.因此,法律应确认合伙企业独立的民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万钧 《许昌学院学报》2012,31(3):138-141
民事调解制度是中国法治文化和长期司法实践经验的结晶,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然而,民事调解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暴露出一些新的问题,必须针对这些问题,以民事调解制度的文化渊源为视角,探寻这项制度的社会基础和内在规律性,进而对其加以完善和改进,以使其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