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生态批评理论是20世纪后期欧美文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浪潮。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杰克·伦敦的著名小说《荒野的呼唤》,揭示出对人类企图征服、统治自然和欲望膨胀的批判以及回归自然,重返与自然的和谐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学来重审人类文化和反思导致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在生态批评视野下,柯尔律治的长诗《古舟子咏》赋予了人们无限的空间去感知自然、审视自然,倡导生命平等的生态伦理观,表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暗示人们只有遵循自然规律,热爱生命,才能达到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日益严峻,生态批评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文化现象,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看,海明威的著作《老人与海》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一面,与此同时,也深层次蕴含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不可分割的关系。人类任何违背自然法则、妄图征服自然界的行为都是错误的,都必定要遭到自然界的无情惩罚。  相似文献   

4.
女性形象的生态女性主义叙事出现在社会历史转型的危急时刻.颐琐的<黄绣球>作为政治小说,确也具有晚清新小说理想化、寓言化叙事的乌托邦性质.而从生态女性主义的叙事立场来看,女人和男人一样是血-水-土地-家所构成的生命圈里,自然的人,文化的人和社会的人.女性知识论立场的宇宙观和生命观的确立,预示着晚清女性对于家国同构的天人合一的社会型构,合乎女性生存利益的生态主义意味的深沉审视.黄绣球亦成为生态女性主义批评视野中蜕旧变新的新女性的形象原型.  相似文献   

5.
生态批评理论是20世纪后期欧美文学界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批评浪潮。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杰克·伦敦的著名小说《荒野的呼唤》,揭示出对人类企图征服、统治自然和欲望膨胀的批判以及回归自然,重返与自然的和谐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6.
希姆博尔斯卡的诗歌被瑞典文学院认为"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中若干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她的作品蕴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学思考、对人类生态环境恶化的揭示与批判,以及对宇宙人生真理的探询与追求,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生态学的方法,极大地拓展了诗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视野。  相似文献   

7.
生态批评是现代生态危机催生的产物,它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指导思想,其目的和任务是揭示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和反生态思想的文化根源。而现代生态危机的复杂性和全球性又决定了它具有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的特征。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西方生态整体主义与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契合性与互补性,以期挖掘我国本土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促进生态批评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生态批评视野下,悲剧性模仿的实质是对某种中心论特别是人类中心论思想的偏执。《哈姆雷特》剧中的悲剧性模仿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这一传统,但又呈现出异样的复杂性。本文试从自然与文明、自然与人类、自然与女性三个角度对剧中的生态观进行分析,从中析出莎士比亚这一时期生态创作观的转变,指出这一转变直接影响了他后期转向传奇剧的创作。  相似文献   

9.
张晓明 《考试周刊》2014,(72):28-29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失落的秘境》,展现西方现代文明与传统的丛林文明之间的冲突,传递出作家非西方中心主义的文明观,以及敬畏自然、回归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理想。  相似文献   

10.
宋代是意象批评的发展期,尤其是诗话为它们提供了很好的载体,本文从宋代大量诗话出发,分析意象批评对诗人诗作的创作特点、风格和诗法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生态批评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理论潮流。英国小说家维多利亚·希斯洛普的小说《岛》可以说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作者通过细致描写不同的人面对致命疾病的不同态度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作家玛丽·雪莱于1818年创作的一部小说,该小说不仅开创了科幻小说的先河,而且也是一部经典的哥特式作品。在《弗兰肯斯坦》中,作者始终以弗兰肯斯坦和怪物各自的第一视角进行叙述,两个角色的情感与心理变化十分直观,小说更多展现的是浓烈的情感变化而非枯燥的科学理论。这些痛苦而激烈的情感奠定了小说毁灭式结局的基调,极具寓言意义。关于《弗兰肯斯坦》的文学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弗兰肯斯坦》的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居景雨 《英语广场》2020,(26):23-25
生态批评起源于欧美,指的是人们在生态主义思想指导下,将生态纳入文学批评,探讨文学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文学理论对现实进行批判指导。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玛丽·雪莱的经典作品《弗兰肯斯坦》,以挖掘深层次的生态意蕴,探索人与自然如何相处,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命运最终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14.
科马克·麦卡锡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和剧作家。在麦卡锡的作品中,大自然始终是最伟大的存在。《路》是麦卡锡的第十部作品,也是最精彩的一部作品。此作品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麦卡锡在该作品中讲述了浩劫之后,父子俩在荒野上一场未知的"旅行"。荒野上的"旅行"折射出麦卡锡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基于此,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三方面进行分析解读,力图唤醒现当代人类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15.
付文中 《文教资料》2010,(19):32-33
生态批评为解读文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角度对华兹华斯诗歌《丁登寺》中彰显的有关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进行解读,进一步挖掘诗中所隐含的生态伦理观、哲学观和美学观。  相似文献   

16.
王利琳 《考试周刊》2014,(69):27-28
人类的文学艺术迄今为止所表现的,无外乎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状态,因此,我们全都可以运用一种生态学的眼光加以透视、加以评判。本文从生态的角度赏析了《醉汉》,揭示了生态意识和生态秩序对拉里的成长轨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琴 《文教资料》2011,(29):17-18
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加剧,作为研究文学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学问——生态批评为我们解读《老人与海》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以生态批评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老人与海》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认为它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鞭挞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念,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呼吁了人类回归自然。  相似文献   

18.
生态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关乎我们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上议事日程,既显示了生态问题的严重性、紧迫性,更显示了我党在认识生态问题实质上的一次升华。也就是说,我国在治理环境问题方面已经从实践层面、技术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意识层面、文化层面。其实,生态问题的文化根源探讨早已成为我国生态批评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并有所建树。本文主要对胡志红的专著《西方生态批评研究》的内容要点进行简要的评析,同时也指出其对我国生态批评界的学术价值及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人与海》是一篇探索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生态寓言小说.老人将大海和海洋生物都视为朋友和需要尊重的生命,但他无法摆脱渔业工业化带来的身份焦虑,不惜逾越自然法则,去远海捕鱼,结果两败俱伤,以此告诫我们不能无视自然规律而无节制向自然索取,否则必将遭受大自然的严惩.  相似文献   

20.
作为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黑暗的心》是一部备受读者争议的小说。本文结合王诺提出的一些生态思想.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解读这部作品,主要从人类中心主义、唯发展主义及科学至上观三个方面解析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