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海教育》2008,(6):61-61
探究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之一。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不仅有特定的形式,而且蕴涵着代表其特质的教学精神。然而现实中的探究教学往往只有表面的形式而无实质的精神:有完整的探究教学程序,却没能关注学生完整生命的成长;给学生探究的时间,却没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善待差异;让学生尝试探究,却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误。这既与教师自身的因素有关,也与外部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总体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教育要求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创”.学生创新意识是在学生与教师的双向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这与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等多种因素有关,对于不同的教师,不同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具体方法可能不同,但这些不同的方法,应有其可寻的基本依据.多年来,笔者对此作了较多的探讨,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3.
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牵涉到人的因素,包括学生和教师;也牵涉到物的因素,包括教室内的设施、媒体、时间、空间以及一定的自然环境;还牵涉到精神因素,包括课堂上的人际交往、心态、情感、评价、舆论、观念等。“课堂教学随机性”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凭依自身的素质,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境(或创设情境),把“教”与“学”中人的、物的、精神的诸多教学因素有机地组合起来而生成的一种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4.
师者:从知识者转向智慧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深层意义指向教师存在方式的变革。当代教师需要由作为“知识者”的存在方式转向作为“智慧者”的存在方式,这不仅是培育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成长、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任占刚 《成才之路》2011,(4):17-I0012
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数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的发展对自身的必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多给学生留有主动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问”“做”“探”“用”的过程中,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让探究教学神形兼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功的探究教学是内在于其中的教学精神的表达。徒有形式的探究教学虽然有完整的教学程序却无法关怀生命、唤发自主、善待差异、宽容失误,这既与教师自身的因素有关,也与外部环境因素有关。只有教师自己坚定教育理想,外界要为教师的精神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探究教学的实施才会神形兼备。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讨论有关教师的认识和课程与教学取向,指出教师在教学上的误差。这些误差在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取向和教学视野中可以见到。一、教学方式的转移。学生能否走上“信息社会”的道路,就要看教师能否调整教学思维及适应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了。教学方式的转移是需要经过实证经验的支持才能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结果,决定了他们对课程和教学改革方案的实践是否有信心和是否愿意持久地配合。二、教师教学取向与课程改革目标的差异。有关中国内地教师的课程和教学取向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课堂教学取向含有很强的工具性,而他们…  相似文献   

8.
在启动和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了分外引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又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一个整体概念而言,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技能、积累广博的知识和经验等是非常必要的。教师水平层次的差异与自身能力的高低,使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举步维艰。要从一个分化的散乱群体逐步整合到一个有组织性的规范群体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教师作为教师职业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对象与教学方式的特殊性也使得语文教师能动地与语文课程改革齐头并进,树立一种“可持续性发展”的新型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对学生学业成败的师生归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发现教师和学生对于学生学业成败的原因归因基本一致,但也存在一些差异。对于学业成功,教师明显比学生看重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对于学业失败,学生更多归因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外在因素,而教师则归因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能力、努力”等学生自身因素及“班风、师生关系”等外在因素。总的来看,未发现国外有关研究中存在的“自利性归因偏差”和“推卸责任”倾向。  相似文献   

10.
教师幸福感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对物质、文化和精神等方面需要获得满足的一种快乐的体验。学生的进步和对教师的“爱”、教师自身的需要满足和专业发展,以及家长和领导的支持与肯定,都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教师获得幸福感。  相似文献   

11.
完善和发展“培养培训相衔接的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大举措,也是高师院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途径。我们通过在西南三省开展国家教育科学“九五”、“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对实验基地学校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持续有效的培训,转变了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中小学素质教育,同时也促进了西华师范大学自身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下水”是个老话题,但造成教师匮于“下水”的原因却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有评价机制的因素,也有教师自身事业追求方面的原因,教师只有多读、多思、多下水,才能成为游泳高手,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依据时代发展新方向,顺应教育改革新潮流,教学方式的转变已然迫在眉睫.身处当今时代,教师不仅要能教好书,还要能够通过教育带动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想要实现这两个目标,首先就要求教师自身素质过硬,其次就是以好的教学方式为依托.自身素质主要依靠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来磨炼,而教学方式则需要通过广泛的借鉴与引用来获得.“教学做合一”便是新时代最具特色、价值最显著的教育模式之一.文章紧贴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从“构建‘教学做合一’理念,打开教育新格局”“探索‘教学做’关联,明确教育新要领”“优化‘教学做合一’形式,产生教育新效应”三个大方向出发,对小学数学中的“教学做合一”展开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对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几种教师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指导者,启发者、权威者和组织者,本文通过对教师与学生学习动机两者关系的分析,指出了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四个教师因素即教师缺乏给学生持久学习的“源动力”、缺乏给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感”、“友爱感”以及必要的学习管理,同时也提出了通过融给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增强教师人格魅力及改变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学习动力的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15.
把教师看成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对教师工作性质的一种隐喻,这种隐喻关涉的不是教师与学生在课程中“如何求知”的技术层面,而是“如何为人”的精神层面。它不仅暗示着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灵魂,而且学生也必须学着像教师一样变得“崇高”,反映了现代性对人的精神期待企图通过教师的影响来渗透到课程的每一个领域。然而,在当代,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同样可能面临不同程度的精神压力,甚至自身精神家园的迷失。  相似文献   

16.
论教学方式的改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变教学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需要。广大教师就当明确,究竟什么是教学方式?现有教学方式的缺点有哪些?从而依据学生学习方式就有的“六个转变”,积极主动地通过“十个学会”和“十个超越”来完成教学方式的“十个方面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教师是学生产生学习需要的指导者,启发者、权威者和组织者。本文通过对教师与学生学习动机两者关系的分析,指出了造成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四个教师因素即教师缺乏给学生持久学习的“源动力”,缺乏给学生学习需求的“满足感”、“友爱感”以及必要的学习管理。同时也提出了通过融给师生关系、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增强教师人格魅力及改变教学方法来增加学生学习动力的四种途径。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体。”成功的教学不仅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也取决于教师的授课艺术、在授课艺术中.我认为“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取得教学成效的重要条件。那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呢?我认为,教师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把握有效的教学理念和目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教学,在教学期间.我创立了“三部曲”.在此作简要介绍,以期与同行们共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1教师自身的创新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前提 前苏联名教育家沙塔洛夫指出:“教师的创造性是学生创造性的源泉。”培养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阵地是课堂,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弱与教师创造性教学的水平直接联系,互为反馈。新课程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会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健康发展,使学生的创造性失去生命力。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首先要摆脱传统思想的束缚,  相似文献   

20.
马彦龙 《青海教育》2004,(11):28-29
当前,有些中学政治课教师时常叹息“课难教,师难当”。究其原因,有高校近几年的扩招带来的“上学无忧”,有来自社会的“读书无用”、“向钱看”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也有来自教师自身的思想片面、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影响。为适应新时期下的教育教学目标,政治课教师应明确教学是师生的双边的活动,在教学中应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其中采用“注意与兴趣”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变“课难教,师难当”的窘态的有效措施,为此我们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探索。一、精彩导入,引起“注意”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