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育融合育人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基本面的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养整体的人"是五育融合育人的逻辑原点与根本之道.实践参与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根本途径,核心问题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工具,大观念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深层纽带,广泛适应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目标导向.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框架.五育融合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更高质量的整合性学习,回归实践活动的参与式教学、核心问题统整的探究性教学和大观念为主线的整合性教学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五育融合育人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基本面的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养整体的人"是五育融合育人的逻辑原点与根本之道.实践参与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根本途径,核心问题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工具,大观念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深层纽带,广泛适应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目标导向.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框架.五育融合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更高质量的整合性学习,回归实践活动的参与式教学、核心问题统整的探究性教学和大观念为主线的整合性教学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五育融合育人旨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五个基本面的整体发展,"以整体的教育培养整体的人"是五育融合育人的逻辑原点与根本之道.实践参与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根本途径,核心问题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工具,大观念是五育融合教学的深层纽带,广泛适应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目标导向.这四个方面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框架.五育融合教学的实质是促进学生更高质量的整合性学习,回归实践活动的参与式教学、核心问题统整的探究性教学和大观念为主线的整合性教学则是五育融合教学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已成为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五育融合”并不能解决教学中的所有问题,且五育之间的融合是有限度的。就教学目标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情感类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不太适合知识类教学目标的实现;就教学内容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而不太适合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就教学方式而言,“五育融合”更适合开放性教学而不太适合预设性教学。教学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树立“扬长式”的融合教育理念,设计富有“节奏性”的五育内容,倡导“默会式”的融合范式,建构“欣赏性”的融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5.
五育融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方式,也是新时代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表征。正确认识和把握五育融合,应从已有的课程逻辑转向教学逻辑,在新时代教学实践变革的意义上澄清五育融合的理论本质。五育融合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在特定教学实践活动中交融与转化,进而实现教学创新及全面育人的过程。融合过程中,五育互为价值基础、发展动力、实践介质和评价要素。在现实层面,五育融合理论要转化为五育融合实践仍面临多重困境,突出表现为来自思维、知识、文化与实践的挑战。转向教学实践的五育融合,亟须探索和构建相应的思维方式、知识体系、文化生态与实践范式,实现五育融合型教学实践的创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7.
“五育融合”是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绎而来,旨在通过“融合”的方式来促进“五育”共同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整体的人。语文中的“五育融合”是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以语言文字、能力、情感价值观为内容,有机融合五育的教学实践。其具有德、智、体、美、劳五个内在要素,分别与语文文字中“情”“法”“活”“美”“用”相联系。作为学科综合育人的关键举措,语文中“五育融合”的实现应做到:优化教学目标,实现五育渗透;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课内外共育;更新育人模式,实现五育互融;重构评价模式,实现以评促融。  相似文献   

8.
9.
通过“五育”融合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既是当下中小学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下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针对目前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诸如“五育”培养脱节,制度落实不够等现实困境,应当在充分认识“五育”融合必要性和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坚持高位统筹、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双轮驱动、明确职责功能,坚持项目培育、强化分层推进,坚持创新举措、落实精准实施,坚持效果导向、注重多元评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学研究范式与“五育融合”存在内在关联的必然性,具体表现在教学研究范式的研究主体、研究问题、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方面。“五育融合”视角下教学研究范式经历了全面发展教育研究范式、“五育并举”研究范式及“五育融合”研究范式构建时期,但“五育分离”的问题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目前,教学研究范式将进入“五育融合”研究范式时期,为解决“五育分离”问题提供了可能性。为此,教学研究范式将从教学研究共同体、教学研究问题、教学研究框架以及教学研究方法等要素方面向“五育融合”研究范式转向,并从这些方面构建“五育融合”教学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1.
面向五育融合的课程设计致力于形成以单科奠基为前提、以活动融合为主轴、集知识融合与社会融合于一体的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由此而生发的课程设计原则可以概括如下:一是单科奠基原则,意指课程融合应以优化分科为基,在优化分科的前提下进行;二是跨科整合原则,意指基于知识逻辑设计五育课程融合;三是长入社会原则,意指基于社会逻辑设计五育课程融合;四是活动生成原则,意指基于活动逻辑设计五育课程融合。  相似文献   

12.
面向五育融合的课程设计致力于形成以单科奠基为前提、以活动融合为主轴、集知识融合与社会融合于一体的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由此而生发的课程设计原则可以概括如下:一是单科奠基原则,意指课程融合应以优化分科为基,在优化分科的前提下进行;二是跨科整合原则,意指基于知识逻辑设计五育课程融合;三是长入社会原则,意指基于社会逻辑设计五育课程融合;四是活动生成原则,意指基于活动逻辑设计五育课程融合.  相似文献   

13.
教育生态学是教育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的边缘学科,将"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之相互影响的规律"的生态学与"研究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的教育学融为一体,让我们得以从生态学的全新角度去关注教育问题,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对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专业人才的素质教育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专业人才教育的社会性与现实价值决定了新闻专业人才教育的特殊意义,如何使新闻专业人才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如何使新闻专业教育的综合性、学术性、社会性达到一个完满的境地,使它成为推动新闻改革、建设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角色,是所有新闻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文章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宽厚的基础教育、精深的专业教育、有效的实践教育和互动的社会教育等素质教育方法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布局并推动未来工业发展的过程,需要构建新型的教育体系.该教育体系不仅要停留在追求优秀的层面上,更要面向未来培养卓越人才.为此剖析面向未来的工程教育体系,需要协调好三方面的关系:基础层面协调好科学与工程的关系;外延层面处理好工程与人、社会以及自然之间的关系;知识与教育体系中处理好内在链接,即工程与文化以及知识结构之间的关...  相似文献   

16.
通识教育以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培养为目标,以知识整合为特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旅游教育以培养高级旅游人才为己任,旅游学的学科特点、旅游行业特点以及社会发展都呼唤高等旅游教育中的通识教育。建构适合旅游专业实际的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正确处理通识教育与旅游专业教育的关系、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实施通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推进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于1998年提出"创新教育"的理念,并开展"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有力推动了教育改革。"创新教育研究与实验"的经验主要包括: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开发多样化的课程与有创新价值的学习内容;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不断探究创新;开展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实践活动;不拘一格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好基础。其在实践层面产生的效果包括:转变了教师观念,提升了教师水平;促进了课程和教学的改革;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有所提高;提高了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