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新时期我们更加注重教育的创新,国家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职高是国家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根据时代的要求,我们的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接受高质量的专业培训还要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协调发展,培养新时代特色的职高人才。因此,在职高音乐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用音乐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让学生通过音乐增强情感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情商。为了提高职高音乐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对音乐课堂的情境创设,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与快乐的课堂,以此推动音乐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分析职高音乐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创设良好音乐情境课堂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一个凸显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目标,是学校进行美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以合唱特色项目引领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努力推进学校的素质教育。学校连续多年坚持合唱团建设,推广普及合唱教育,注重音乐课堂合唱基础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3.
重视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是学校提高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便是音乐课堂教学。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虽然音乐课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程,但现行的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当前对音乐教学的需求,长期以来形成了脱节的课堂现象,因此要提高中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就要构建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模式的音乐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堂是美育的课堂,恰当的运用数字化教学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途径,是激发课堂魅力的有效途径,在笔者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数字化教学已成为最重要的辅助手段,它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地观察、思考和探索;相对于传统音乐课堂它更直观、生动。为学生提供了思维摩擦和合作探索的环境。通过数字化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更加开放的音乐展示舞台。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多媒体等手段相继进入课堂,为课堂音乐教育丰富了教学手段。本文结合中小学音乐课的现状,重点分析了如何让多媒体教学更好的进入音乐课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合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良好艺术素养,健全人格有很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更加重视和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能力。但很多学校的音乐课堂中从不涉及合唱教学,于是笔者做了一些调查、分析,以便推进合唱教学。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门沉淀灵感、激发情感、唤起想象的高雅艺术,是各类学校推进美育教育最有效的途径。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性,要开放音乐课堂,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对生活积极乐观的态度,创设创造性、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多鼓励,多宽容学生。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变革发展,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基础教育转型的目标和政策方向,以前沿理论和实践为引领促进教师和学生的高质量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推进学习科学友善用脑课堂教学范式实践,深化落实“学生学的有效”研究,通过目标驱动发展路向、思维撬动发展路径、评价触动发展样态、协同牵动发展质量四个层面,探寻“从课堂出发”的学校教育变革发展元动能。  相似文献   

9.
十年课程改革,郑州市从教学现场中总结生成了一种实践性教学成果-道德课堂.道德课堂凸显了郑州市中小学课堂变革的核心价值追求,彰显了科学和人文的协调统一,是对郑州市十年课改经验的总结与升华.在道德课堂的打造过程中,郑州市教育局注重理念与文化的引领,鼓励每一所学校构建基于学校特色和学情特点的课堂形态.教育局提出不给模式给启示...  相似文献   

10.
随着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中小学教育给予了音乐教学更加多的重视,器乐教学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其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素质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教育更加注重于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乐器教学地位得到了提高。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经历,浅谈低年级课堂教学中打击乐器的合理运用,希望能够起到部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新农村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地方行政部门、学校领导不重视音乐艺术教育,认为音乐艺术课是学生劳逸结合的调节课,可有可无;农村音乐艺术类教师严重缺乏,经费短缺现象极为严重等。文章通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艺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探讨了新时期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是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当高师毕业生走出校门跨入中小学教师队列的时候,同时也是对高师教育教学质量的检验。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音乐新课程新标准的启用,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从高师音乐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堂模式、考核评估几方面提出了改革的构思和建议,以达到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音乐师资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音乐教育是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美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中职音乐教学应结合现今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大胆突破传统的言传身教的教学实施,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动手、动眼、动嘴、动脑、动心、动情,主动去获得知识、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带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为我们展示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系列崭新的价值观念和教育理念。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培养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母机,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等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成败休戚相关。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正在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应以中小学音乐教育为立足点,以《标准》为依据,在教育理念、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以适应新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也有了现代化的标志,在音乐方面,我国的音乐文化吸收了西方文化的精髓,同时,融入了中国风的音乐在社会上更是掀起了视听狂潮。文章通过对在音乐欣赏课中培养中专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出发,提出了加强中专生音乐审美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并对未来中专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展望,希望能够引起中专教学的重视,加强学生音乐学习,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推动农村整体素质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笔者以《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的四大教学领域为调查内容,通过对福建省6个县市乡镇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进行抽样调查,剖析当前影响农村音乐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呼吁应引起社会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提出加强农村音乐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和改善学校、家庭、社会音乐文化氛围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涵、思想体制、人文观念和道德规范。孔子关于乐教的思想是符合国家精神的,具有新时代特有的意义。孔子将乐教视为学有所成和育人的最高标准,通过乐教可以使人学会感受美、感悟美,逐渐引导人心向善向美从而净化心灵,树立高尚的道德观念。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运用乐教的教学方法,最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建构。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长足发展,出现了学前教育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成为我们高校的一个紧迫的任务.音乐课堂教育是学前教育的核心课程,开展好学前教育的音乐课堂教学,对于办好学前教育专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开展学前教育音乐课堂教学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由于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教育教学资源也存在差异。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广泛的重视,但根据调查发现,我国各地区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具有明显的差异,如农村地区的音乐教材、在线音乐学习平台等设施不完备。基于此,对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在吸收国内外最新音乐教育理论的前提下,对我国各地区建设在线音乐平台、利用在线教学手段展开音乐教育等做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Ho Wai‐Chung 《Compare》2004,34(2):231-249
This study compares the music taught and its associated cultural values in Shanghai and Taipei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Both owe their cultural ascendancy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usic and western musicology. How do the music education systems of these two Chinese communities reflect their respective public cultures and political ideologies? Data from a sample of 3204 Shanghai and Taipei Chinese school students showed that tensions between classroom music activities and pupils' musical preferences arose from the difficult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and political identity in both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Dilemmas concerning the use of music for patriotic and ideological purposes are also discusse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