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以信息化发展公平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但在城乡、校际和阶层区隔之下应理性审视信息技术带来的“数字鸿沟”问题。本研究基于新冠疫情背景,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视角通过实证调查探究学生城乡、学校和阶层背景对中小学在线学习的影响。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学生城乡和阶层背景对在线学习起点和过程产生直接显著影响,不对在线学习结果产生直接显著影响,但学校背景对在线学习结果产生直接显著影响。同时发现在线学习起点差异和过程差异会产生叠加效应,加剧不同群体间在线学习效果的不平等。因此当下亟需在政府、学校和家庭等多主体协同下,建立起覆盖在线学习起点、过程和结果的全方位立体式差异化帮扶机制,重点在于均衡城乡学校之间的在线教育资源配置和提升教育质量,以弥合常态化背景下学生在线学习带来的“数字鸿沟”。  相似文献   

2.
数字鸿沟最初是描述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群体信息技术渗透率的差异,近年来其判定标准逐渐从外部的网络接入演变为内在的心智投入。基于上海39所高校64949名本科生样本的研究发现,"旧数字鸿沟"接近弥合,仅户籍在农村或乡镇的学生新买电脑或开通宽带的行为显著高于城市生源。"新数字鸿沟"更为突出:女生在线上学习时看小说或玩游戏等娱乐行为显著高于男生;家庭第一代大学生线上学习的专注力与持久度均显著低于非第一代大学生;农村生源在全部6项指标上都面临比城市生源更严峻的挑战。通过回归模型控制其他变量之后,网络接入对本科生在线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影响甚微;但"新数字鸿沟"使用偏好与投入程度各项指标对在线学习效果的影响都显著,效应值也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领域的科学家越来越乐观地认为,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通过软件运算实现教学自动化从而取代教师。本文对这种想当然的观点提出质疑。我们认为,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机器没有能力复制学生在知识社会、数字化社会发展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相反,我们应该探索如何使技术发挥赋权作用:不但给教职员工赋权,也要给学生赋权。  相似文献   

4.
从21世纪初,政府就不断推动中小学网络教育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商业性中小学在线教育队伍亦逐渐壮大。本文通过体验当前中小学在线教育平台的案例,选择14个典例作为分析样本,在对样本进行搜索访问排名、网站功能、视频课程等方面进行归纳分析之后,从而得到中小学网络教育定位、运营模式、课程资源、家长角色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过去30年来,中国乡村基础教育发展迅猛,但基础教育的城乡差异状况及其负面效应,始终是基础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发展的瓶颈,极大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本文主要基于国家教育统计数据,比较了2003年和2013年中国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的发展及其差异状况,重点分析了这种差异状况可能带来的社会后果。城乡基础教育资源分配折射了整个中国社会城乡利益的失衡格局,其负面效应的破解亟待整个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打破。  相似文献   

6.
牛加奋  王琼  肖鑫  张伟  蔺煜 《考试周刊》2013,(8):162-16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与农村各方面都取得了迅猛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现象,这其中也包括城乡籍大学生在学习上的不同表现。对城乡差异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有助于剖析原因,采取对策,改变城乡大学生的差异现状。  相似文献   

7.
新冠肺炎疫情下,全国中小学教学形式发生了从线下到线上的转换。该举措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学生的受教育权益,缓解了疫情对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影响。在教学形式发生转换的同时,由教师、学生和家长共构的学习共同体也发生了教学场域窄化、育人框架虚化、评价方式简化、师生关系弱化、家长角色强化等方面的遽变。随着人工智能对教育领域的全方位渗透,未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将更加凸显在线基因和智能因素,这将在更大范围影响中小学学习共同体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北京市中小学生具备了基本的信息化学习能力,但是在信息技术使用方面存在着泛娱乐化的倾向,且城乡间学生在信息化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群体性差异和结构性差异。这些差异与信息技术知识习得方式、信息技术使用行为以及学校信息化教学开展程度等存在关联。中小学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增强对WEB2.0等技术的应用,在日常学科中开发信息化教学模式。同时,农村学校要多方筹措资金,以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成为常态.闽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省级精品课程《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超星平台利用讨论区开展了主题为"疫情期间在线学习困惑"的开放式讨论,获得838条参加该课程的大学生留言.文章对该平台留言中的关键词数据利用Python进行分析,最终总结出疫情期间大学生在线学习的主要困惑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高...  相似文献   

10.
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国各高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在线教学活动。本文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习者在线学习状态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研究和差异性分析,研究发现在线学习状态和满意度在不同类型群体均存在明显差异,但差异趋势保持一致;教师教学、课程设置、互动行为和教学平台质量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在线学习满意度水平,但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教学平台质量影响最大,课堂互动行为影响最小,且学生对于长期采用单一线上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持反对态度。基于研究结论,从教育教学、条件保障、人文关怀等方面给出相应启示,为改善和提高学生在线学习成效和满意度,实现高校在线教学深度应用和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规模化在线学习是落实“停课不停学”的重要方式。与以往的在线学习相比,规模化在线学习在学习场所、学习任务、学习同伴、思维方式、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发生了转变。它是教育信息化实践的一次特殊尝试,同时,其也在重塑在线学习的价值,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态。为了了解我国规模化在线学习的现状、准备度等情况,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3148名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一是在线学习满意度较低,感知教师支持较高,在线学习准备度一般。其中,在线交互效能感最高,计算机自我效能感准备不足;二是人口学因素对规模化在线学习准备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年级、所在区域、每天在线学习时长所带来的差异影响显著;三是在线学习态度、教师支持、计算机自我效能感、自我导向学习、学习动机、学习控制力、在线交互效能感等,正向影响学生的在线学习满意度。因此,要提高规模化在线学习效果,可以从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加强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改善家校互动模式、增强教师支持、关注农村和留守儿童的在线学习等方面着手。在后疫情时期,还应进一步思考“教师如何迎接在线学习”“学生如何学习”“如何设计在线课程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在线学习如何与线下学习有机融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是教育的终极追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促使在线教学迅速成为当前教育的焦点。现有的在线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分享、基本教学活动满足方面形成了较好的基础,但相对于传统面授也存在教学效率不够高、学生个性化学习不能很好地满足等问题。文章对疫情期间高职学生在线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剖析自适应学习的特点,并以机电专业核心课程为例,阐述了自适应学习的模型和流程应用,为在线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行为-效果"两个维度设计了调查问卷,并从清华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参加在线学习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随机抽样,调查学生在线学习的行为特征、学习效果和主要挑战。研究发现,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总体上取得预期成效,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可控性,但不同群体的学生存在差异。在线学习也面临一些挑战:生生互动减少、居家学习效率低、学习专注力不够、动作技能训练欠缺等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建议未来的在线教学,在外部条件保障不减的前提下,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通过完善支架教学、鼓励朋辈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参与。  相似文献   

15.
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中西部农村地区教育相对落后是制约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公平的主要瓶颈.作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分布的重要载体,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具备学生自主学习、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优秀教师公开课示范和在线答疑等功能.当前,良好的软硬件设施、迅猛发展的开放式网络课程及在线教育平台,为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建设提供了现实条件.而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的准公共物品属性,决定了其建设、运营和维护等需要政府大力支持.因此,从助推教育公平视角,政府应大力支持和资助大型公益在线学习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下,全国高校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2.0时代的线上授课和在线教学,探索互联网+教育3.0时代的在线教育范式转移,疫情之下,高校在线教育的特点是线上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并举,进一步创造了实现能力提升、社群建构、身份认同和价值璧造等教育理念和目标的契机。  相似文献   

17.
18.
对于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学术界一直存在一些争议.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现代远程教育具有多种优势,对于推动教育公平、终身教育以及缩小数字鸿沟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现代远程教育信息技术方面的门槛较高,将一些迫切需要教育但素质较低的人排斥在外,因而会进一步扩大数字鸿沟.本文以北京市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的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Logit模型,对上述争议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现代远程教育在农村的推广应用能够避开受众素质水平对参与程度的制约,使农村信息化惠及更多农民,从而成为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的一种机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以及数据获取技术的发展,分析技术日益成熟。学习分析关注于E-learning教与学过程的动态发展,可为教师的教学决策与学生的学习优化提供有力支持,将成为当前在线学习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技术与方法。文章探讨了学习分析的概念,阐述了学习分析的过程、方法以及应用案例,分析了学习分析应用于在线学习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知识建构领域研究者认为知识建构不仅包括个体的知识获得,更强调共同学习者的知识细化、知识创新和知识发展,并提出知识建构中关于观念、社区和手段的十二条原则。为了对混合式灵活课程( HyFlex)中在线学习的知识建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小组根据知识建构的基本观点和原则,建立了在线学习对话分类表,从观念改进、公共知识发展和资源应用三个维度对在线对话过程和内容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四门课程每次教学的视频记录、文本聊天记录和语音对话记录,本研究根据对话发出方、接收方和对话类型形成对话交互矩阵,然后结合对话矩阵及内容分析,形成在线知识建构过程中质性资料的量化统计数据、内容分析数据和社会网络分析参数等。基于这些数据对观念改进、公共知识发展和资源应用三个维度分析的结果显示,在线学习成员能积极主动地承担公共知识建构的集体责任,用“回答问题”及“反馈和评论”方式促进社区的知识发展;彼此间平等对话,呈现开放均衡的交互形态,相互依存地进行学习;开展的对话平等而有效,所有成员在其中发展自身的观点,实现了知识创新;积极分享资源,并建议和分享应用的经验和方法,促进了实践中建构性地利用资源。可见,创新、相互依存和公平参与在本研究中所分析的在线知识建构中得以实现,并成为其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