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浮式海洋装备技术作为我国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拓展应用于近岛礁海域可有效提高深远海综合保障能力,且具有施工周期短、成本低、可移动、按需定制满足不同应用需求、对周边生态环境影响小、便于应对各种干扰和适应形势变化等优点.国内外关于海洋浮式装备的研究成果无法直接应用到我国南海岛礁复杂环境下浮式结构物的设计和评估,更无类似的工程应用实例,开展相关研究的南海岛礁海域基础数据和环境参数也十分匮乏.为此,国家《海洋工程装备科研项目指南(2012年)》明确提出了"岛礁中型(总长300米级)浮式结构物关键技术研究"的立项要求.  相似文献   

2.
超大型浮式结构物(Very Large Floating Structure简称VLFS)是指那些尺度以公里计的浮式结构物,以区别于目前以百米计的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特别是深海远海海域海洋资源项目,VLFS结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参照现有Spar浮式风机平台的结构形式和特点,结合我国南海海域的实际环境,并考虑百年一遇的台风海况,概念性的设计出了有抗台风特性的新型Spar浮式风机平台。通过台风海况水动力性能分析的结果的分析,包括水动力系数(附加质量和辐射阻尼),幅值响应RAOs曲线以及在台风海况下的运动响应图谱,证明所设计的浮式平台在台风海况下有良好的耐波性和抗台风性。可以适用在我国南海海域。  相似文献   

4.
南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合理开发管理南海岛礁可宣示国家主权。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开发利用可为南海岛礁建设提供无污染的能源供给。研究先基于2006-2009年1 096幅QuikSCAT风场数据计算海面10m高度风功率密度,对南海岛礁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再根据风能廓线指数推算海面70m高度风功率密度,结合35景Landsat ETM+影像提取的干出礁礁坪估算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对南海岛礁风力发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等级为4-7级,能很好的应用于风力发电;②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在季节上呈“逐渐递增”趋势,春、夏季风功率密度较小,秋、冬季风功率密度较大;③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中,西沙群岛综合而言最高,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均为第三级别,南沙群岛大多为一、二级别;④东沙群岛的东沙岛、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西沙群岛的华光礁、浪花礁、赵述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南海礁、日积礁、南华礁风电装机容量较高,可优先进行风力发电建设。  相似文献   

5.
南海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合理开发管理南海岛礁可宣示国家主权。风能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其开发利用可为南海岛礁建设提供无污染的能源供给。研究先基于2006-2009年1 096幅QuikSCAT风场数据计算海面10m高度风功率密度,对南海岛礁风能资源进行评价。再根据风能廓线指数推算海面70m高度风功率密度,结合35景Landsat ETM+影像提取的干出礁礁坪估算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对南海岛礁风力发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等级为4-7级,能很好的应用于风力发电;②南海岛礁风功率密度在季节上呈"逐渐递增"趋势,春、夏季风功率密度较小,秋、冬季风功率密度较大;③各岛礁风电装机容量中,西沙群岛综合而言最高,东沙群岛、中沙群岛均为第三级别,南沙群岛大多为一、二级别;④东沙群岛的东沙岛、中沙群岛的黄岩岛、西沙群岛的华光礁、浪花礁、赵述岛以及南沙群岛的南海礁、日积礁、南华礁风电装机容量较高,可优先进行风力发电建设。  相似文献   

6.
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海蕴藏丰富的油气资源,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南海中南部海域我国九段线内油气资源不断受到周边国家的蚕食,严重影响我国海洋能源安全。本文以南海中南部海域主要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资源现状与潜力、招标和开采情况等数据为基础,采用SAVEE方法,结合GIS技术,对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进行定量评价,为我国勘探和开发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的积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资源现状与潜力控制,消极因子影响价值主要由油气盆地的地理空间位置及其他国家的招标和开采情况控制。南海中南部海域油气资源开发战略价值呈明显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建南盆地和北康盆地最高,万安盆地、南薇西盆地、曾母盆地和礼乐盆地次之,西北巴拉望盆地和文莱-沙巴盆地较低,南沙海槽盆地和南薇东盆地最低。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2013年"蛟龙"号试验性应用的"首场秀",还是2014年美国"决心"号来中国海的第二次大洋钻探,都与我国海洋科学第一个大规模的基础研究计划有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南海深部过程演变"(简称"南海深部计划")。  相似文献   

8.
我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即将于9日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这将是我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据了解,此次开钻水域在我国南海水域距离香港东南320公里处.开钻井深1500米。  相似文献   

9.
南极冰下湖、极区中高层大气以及快速减少的北极海冰是极地科学的三个前沿领域.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国家海洋技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吉林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共14家单位,围绕"海洋环境立体观测/监测新技术研究与核心装备国产化"专项目标,组织开展了"极地环境观测/探测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研究(项目编号:2016YFC1400300),突破极区大气钠层全昼夜温度与风场激光雷达探测、南极冰下湖无污染自动钻进返回及湖水采样以及海-冰-气相互作用长期无人值守观测等关键技术难题,成功研发了适合极区极端环境与条件的极区大气钠荧光多普勒激光雷达探测系统、南极冰下湖无污染钻进采样与观测系统、北极海-冰-气无人冰站观测系统等三项关键探测技术系统(图1),大幅提升了我国极地极端环境观测/探测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能力,为全球海洋观测网建设和我国海洋环境安全保障提供了关键技术与装备,为我国在极区大气、南极冰盖/冰下湖、北极海冰/海洋以及全球变化前沿研究领域取得科学突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南京大学王颖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海洋地质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海岸海洋地貌与沉积学,专长于从海洋动力、地质地貌与沉积多学科结合的途径研究海岸海洋的成因特点、变化趋势与开发利用. 为了适应发展海洋经济、卫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的需求,王颖院士在20世纪70年代"海洋地理"、80年代"全国海岸带及海涂综合调查"及《中国海洋志》等专著基础上,吸纳近20多年,特别是"我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专项"(908专项)深入系统的海洋科学成果,采各家之长,汇集相关专家,组织编写了《中国区域海洋学——海洋地貌学》.全书5篇,以海域区分:渤海与黄海海洋地貌,东海海洋地貌,南海海洋地貌,台湾以东太平洋海域,海洋地貌及灾害.全书111.2万字,由海洋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11.
<正>南海一向被誉为是我国的"母亲海",讲好南海的故事是我国科学家的不懈追求。鸡年伊始,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拉开了序幕,标志着我国"南海深部计划"进入冲刺阶段。4月9日,由我国科学家主导的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上半场"IDOP367航次圆满结束。"决心"号钻探船在香港进行物资补给和人员交换后,继续奔赴南海北部目标海域,执行第三次南海大洋钻探的"下半场"任务。  相似文献   

12.
正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ISBN:9787118088328所属分类:图书科学与自然环境科学《南海:印度洋海洋环境风险评估与应急响应》针对南海、印度洋日益突显的战略地位,领海主权、资源争夺和恐怖活动等潜在的国家安全隐患与军事冲突风险,系统地阐述了南海-印度洋海域的海洋环境特征,包括海洋地理特征、海洋气象和海洋水文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季节变化规律;介绍了风  相似文献   

13.
利用来自Hadley的HadISST资料,对南海—北印度洋的SST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海域的SST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变化,在1870-2010年期间,南海—北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的SST呈显著性逐年线性递增趋势,大部分海域的递增趋势为4×10-3℃.yr-1~8×10-3℃.yr-1。SST递增趋势较强的海域分布于福建、广东近海;递增趋势相对较弱的海域分布于南海中部、泰国湾、孟加拉湾大部分海域、阿拉伯海西北部海域、赤道附近海域。研究还发现南海—北印度洋的SST存在2.8~2.9年、3.33~6.4年显著性周期及90年的长周期震荡。  相似文献   

14.
科技产业     
《今日科苑》2012,(12):8-9
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南海开钻创多项世界第一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近日在中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  相似文献   

15.
<正>本文结合南海某一深水大气田开发项目,对海上平台闪蒸气回收利用方案进行研究。考虑到浮式平台凝析油需脱水、稳定处理,天然气需脱水、脱烃处理,推荐该浮式平台闪蒸气增压作为燃料气。综合考虑投资及操作费,推荐闪蒸气凝液回收方案采用逐级回流至凝析油处理流程与之压力相匹配的分离器闪蒸方案,每年可增加凝析油收益约4000万元。  相似文献   

16.
"北斗"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自行建设、自行管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区域性卫星导航系统,具有快速定位、双向通信和精密授时三大功能.将"北斗"导航系统应用到海洋水文气象测量中,可以实现对任一海域水文气象参数的实量测量、传输、处理和显示.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洋旅游基地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  杨俊  席建超 《资源科学》2016,38(12):2244-2255
海洋旅游代表着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研究以当前海洋旅游资源为基础,综合分析沿海地区建设国家海洋旅游基地的适宜性。研究结果表明:①中国海洋旅游基地的发展主要集中在渤海海域中的辽东半岛东部海域、黄海海域中的山东半岛东北部海域、东海海域中的闽南海域和南海海域中的海南岛以及三沙市等区域的沿海城市;②在海洋旅游资源基础方面,南海南部海域、粤西海域、桂东、桂西海域沿海地区的海洋旅游资源丰富多样,适合风景观光、滨海浴场、沙滩、海岛型等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协同开发;③在旅游产业发展和潜力方面,长三角和珠三角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可依靠产业发展和潜力优势,改善资源环境基础,打造海洋旅游国际滨海城市旅游目的地,协同城市群创新发展海洋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8.
《金秋科苑》2012,(13):108-109
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海洋石油981”将于今日在中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这是中国石油公司首次独立进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标志着中国海洋石油工业的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是我国近海生态环境保护和海洋渔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海洋牧场的建设理念不断深化,由投放人工鱼礁和放流资源生物,逐步过渡为改善海域环境和养护渔业资源。如今海洋牧场建设规模不断扩大,至今已完成64处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但如何实现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从理念现代化、装备现代化、技术现代化、管理现代化4个方面论述了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建设理念。针对我国温带和热带海域特点,基于陆海统筹蓝色粮仓建设的需求,提出了海洋牧场与集约化精准养殖场、海岸带生态农牧场、离岸深水智慧渔场融合发展新模式,以期为现有温带海域海洋牧场升级和热带海域海洋牧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陆地区域地质调查在海域部分的自然延伸,是海域地质工作和矿产资源评价的基础.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是项基础性、公益性和综合性的海洋国土资源调查项目."1:100万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系"十一五"国家海洋地质保障工程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工作起止时间为2006-2011年,项目总经费6910万元,图幅面积28万平方公里,是依据《1:100万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9)》开展的全面、系统、综合的基础地质与地球物理调查项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