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船舶在承担全球90%货运的同时,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x、SOx和NOx,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相违背。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针对轮机人员的操作管理、船舶废气余热的高效利用,船舶节能减排新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可行性分析、以及柴油机燃烧过程提出节能减排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船舶排放造成的港口地区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船舶用户面临的国内外排放法规日趋严格.如何走出一条既适合我国大气污染紧迫治理国情又能不断满足严格排放法规要求的船舶排放污染治理道路,是当下我国船舶制造和应用领域面临的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刘大琼 《内江科技》2012,(4):99-100
为了保护大气环境必须减少船舶氮氧化物排放污染。本文通过分析氮氧化物NOx形成的条件、危害,最新进展和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量的技术研究,提出了减少船用柴油机氮氧化物排放措施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船舶行业中主机、辅机、锅炉等机械设备燃烧后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直接危害空气环境;为此,MEPC58th规定,将来建造船舶的柴油机NOx排放进行严格限制,SOx排放进行严格控制。面对新增规范,船厂如何应对低硫油、氮氧化物是当前船舶行业必须要解决、并实施的项目。本文通过辩别、分析新规范、船厂如何解决低硫油及氮氧化物措施。  相似文献   

5.
轻型汽车国六排放法规中对气体污染物的限值加严,增加了颗粒物的相关要求。法规中引入全球统一的轻型车试验规程(WLTP)行驶循环和实际行驶排放(RDE)要求。因此需要更可靠的排气后处理应对措施来满足法规的新要求。首先对轻型汽车国VI法规发布稿中的法规要求与国V法规的关键要求的变化进行分析,接着详细分析法规变化对后处理系统的影响,以某乘用车为研究对象进行排放摸底,并对后处理对策进行初步研究,通过增加GPF来满足颗粒物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6.
火电厂氮氧化物污染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NOx污染日趋严重,火力发电厂又是NOx排放的主要污染源。针对国家对电力工业的节能减排政策,通过分析火电厂氮氧化物产生机理,总结各种氮氧化物的净化方法,考虑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力企业承受能力,提出近期火电厂氮氧化物污染防治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2015年非道路柴油机面临全面排放升级,在2014年,国家环保部正式发布《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三、四阶段)》。该标准规定自2015年10月1日起,所有制造和销售的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柴油机,其排气污染物排放必须符合本标准要求。因此,需要对目前非道路国二阶段的柴油机进行排放升级,满足国家排放法规的要求。目前农机市场正在逐步向大马力发展,对于120马力至140马力的四缸柴油机,多家A类主机厂提出了配套要求。为此,在国二平台基础上开发LR4M5LU-U3电控柴油机。该产品采用了电控冷却EGR技术、电控单体泵技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有效降低发动机NOx的排放,同时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采用增压中冷的进气方式,保证合理的空燃比,使燃烧充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8.
移动源是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2018 年,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 3.48 亿辆,排放氮氧化物(NOx) 562.9 万吨,其中,柴油车保有量占比仅为 6.4%,却贡献了 67.3% 的 NOx 排放.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交通网络密集,货物运输强度大,环渤海沿海港口群是北方地区煤炭和矿石集疏运重要节点,公路运输远高于其他运输方式,移动源排放成为该区域大气复合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亟需全面分析柴油车(机)排放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梳理运输结构及油品等存在的瓶颈问题,提出源头减排、结构调整、过程控制和治理减排等一揽子综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李虎 《科技尚品》2021,(1):22-24
为减少船上柴油机NOx排放,安装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现就选择性催化还原系统(SCR)设计、制造、布置、安装难度较大,系统复杂且造价高的特点,以金陵某重吊船为例,介绍SCR装置组成与工作原理,分析SCR装置设计要点。经过实际运行,该船大大降低了NOx的排放量,对后续船舶建造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0,(21)
汽车排放污染物中NOx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气体,应用大气强电离放电技术,将废气中的NO、NO2等NOX气体粒子转化成O3,H2O2等氧活性粒子,净化效率高,效果显著,如果结合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将活性粒子送回发动机进气系统当中,既降低了污染,又提高了发动机进气系统中氧活性粒子的浓度,同时提高了充气效率。  相似文献   

11.
分析1994年至2014年广东工业废气排放情况,并与第二产业增加值和GDP的增长情况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工业废气排放总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持续增加,但其中的主要有害化学物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相对比例却在减少;工业废气排放总量增长率低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和GDP的增长率,而且第二产业增加值和GDP的每亿元工业废气排放量呈减少趋势。这充分证明政府制定的污染物减排的管理措施持续有效,企业减排能力逐步提高。还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监督,加大脱硫脱氮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篇主要讲解了磷酸锂铁电池以及磷酸锂铁电池在电动船舶行业中的应用与发展,针对现如今因各地对环保和船舶排放要求的层层加码,提出响应国家政策需求,大力发展无污染、低排放的电动船舶。本篇结合磷酸铁锂电池在近些年的技术发展成果,从最新的相关船舶法规角度分析了以磷酸铁锂电池为能源的纯电动船舶在内河、湖泊区域的发展前景,未来纯电动船舶将广泛应用于景区游船、客船、渡船以及短距离运输船。  相似文献   

13.
船舶是高能耗的运输工具,随着IMO对船舶排放问题的关注,使得船舶节能减排工作重要而突出。研究和应用节能技术降低船舶能耗,加强节能减排的基础性管理,不仅可以为航运企业节省燃油费用,还可以减少船舶造成的环境污染,获得经济和环保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4.
当前能源环境新形势下,对燃气锅炉的NOx排放要求也越来越严。北京市自2017年4月1日起,在高污染禁燃区内,新建、在用燃气锅炉NOx排放浓度限值降至80mg/m~3。文章从NOx生成机理出发,介绍几种低氮燃烧技术,分析北京某电厂116MW燃气热水炉低氮燃烧改造案例及运行效果。此案例通过更换原燃烧器,并配合烟气再循环系统进行改造。改造后,在不影响锅炉原出力前提下,率先实现了燃气热水锅炉低浓度排放,锅炉75%以上负荷稳定工况时NOx排放指标达到30mg/m~3以下,满足排放要求。本项目的实施,为此类热水炉燃烧器NOx排放指标超标的问题解决,提供实践示范。  相似文献   

15.
烟气分析仪在锅炉能效测试中准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如今一些不可再生能源日趋贫乏,雾霾天气屡屡出现,因此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烟气分析仪作为节能降耗方面分析燃烧产物(CO、O2等)、节能减排方面监测废气(SO2、NOx等)排放监控仪器,广泛用于印染,化工等方面,其准确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锅炉作为高耗能特种设备,耗能高、排污高,用烟气分析仪检测其热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烟气分析仪在锅炉能效测试中影响其准确性的仪器溯源管理、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仪器的正确操作等因素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船舶内装设计是一种功能性和艺术的结合,其现在已经成为了船舶设计工作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阶段人们对于船舶的审美情况有了新的要求,在内部装修上,不同的使用者也会有不同的使用需要,现阶段船舶的内部装饰不仅仅需要适应基本的使用要求,同时也需要从船上人员的生理以及心理需求入手,提高船舶的美观性。主要阐述了实例中船坞内部装修的设计情况,为将来出现同样的情况带来一些值得借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橡胶回收利用发展的关键首先必须考虑在最大限度满足生态要求的条件下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比如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任何废气、废水及固废的直接排放、粉尘治理等方面新工艺技术,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和大力支持,是世界上今后废旧橡胶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工业废气减排形势异常严峻。对制药企业废气治理技术及应用进行了分析,以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9.
陈安柱 《大众科技》2009,(1):131-132
为了满足排放控制的要求,轿车装有废气再循环系统(EGR),但是废气利用过多或过少都会对发动机性能有着重要影响。通过介绍EGR阀的功能,讲解几种原因导致其卡滞带来的故障,并结合一些经验提出点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8)
随着人类对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IMO的标准规范要求,对船舶的尾气排放有了进一步的要求,其排放的SO_x必须满足IMO Tier Ⅲ的规范,同时随着国际商务贸易日益频繁,而船舶作为重要的海路运输工具,其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基于这种绿色环保的背景,脱硫塔装置在船舶工程中得以应用。本文将从脱硫塔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策略角度,就其在船舶工程中的应用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