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伴随数字技术兴起,跨境电商迅速发展。在此背景下,改革培养方案,适时满足高质量跨境电商发展的人才需求。在分析跨境电商人才技能特点前提下,指出传统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并根据教学改革的需要,进一步提出创新培养方案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现今,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人们生活习惯在悄然变化,实体经济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暴露出快递物流行业在供需之间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引起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关注。本文针对新形势下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分析探讨了电商物流企业面临的问题以及机会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时代下,随着网络组织与数字类资源的不断融合,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企业网络由节点企业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联结而成,节点与联结是企业网络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企业网络数字化转型在微观层面上需要通过节点与联结来实现,节点企业数字化特征与数字化合作背景下产生的联结形成了不同的数字化转型方式.在此基础上,基于关...  相似文献   

4.
对数字经济背景下管理会计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企业管理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经济增长提供重要动力,科技服务业是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经济效率的重要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与科技服务业(简称“二者”)的协同发展现状及协同效应如何?本文采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业的演化及二者协同演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门限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二者协同发展对我国区域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012—2019年,30个省份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业发展指数上升趋势明显,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异质性,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东北地区;二者协同水平持续提升,2012年位于失调落后区间的省份为22个,2019年减少至10个;二者协同状况呈现为“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二者协同发展正向影响区域工业劳动生产率、工业纯技术效率和GDP增长率,而对区域投资效率带来负向影响。本研究对我国评估区域数字经济、科技服务业、二者协同发展现状,优化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提升科技服务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数字经济背景下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成为产业未来的发展重要方向。以里昂惕夫投入产出模型为基础,对中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融合水平进行测度,分析产业关联效应和产业波及效应,发现数字技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中起到较强的“粘合剂”作用。制造业更加依赖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但现代服务业却不能很好反馈制造业与国民经济,在“两业融合”中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应提高创新能力,优化产业和要素结构,加快“两业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8.
数字经济作为全面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提升生产性服务水平、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对制造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以数字经济、服务型制造的内涵为基础,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服务型制造的特征.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对博格华纳汽车零部件(宁波)有限公司的制造转型过程进行分析,总结了产品溯源化和产品服务化的两种模式.从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9.
邓坤烘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3):24-25,33
创业经济是21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特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标志。在推动一国或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创业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由于创业的诞生始发于创业者的创业劳动,创业劳动实际上是科技创新劳动的拓展与延续,科技创新劳动是创业劳动的"源"与"核",创业在本质上是一种科技创新行为。在阐述创业经济的基础上层层推进,分析了科技创业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以协同学为基础,阐释了企业孵化器协同发展的内涵,并建立了企业孵化器协同发展模式,最后论述了企业孵化器协同发展对政府、高新技术产业和孵化器的意义,为企业孵化器协同有序地发展提供了相关的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知识经济背景下的总部经济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弘 《科学学研究》2009,27(1):45-51
 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的兴起,越来越多企业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将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分离以取得密集的知识要素并降低知识生产与转化的成本,这种对企业发展和区域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新的经济现象被学者概括为“总部经济”。为了系统准确地理解总部经济,本文从总部经济产生的知识经济背景、总部经济的核心思想、总部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等方面,对“总部经济”进行解读,并重点分析总部经济对我国知识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双循环背景下,数字经济与高技术产业的融合有助于推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加快实现,本文将数字经济分解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创造性的开发出在“数字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测算产业数字化的方式,并提出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包括外贸出口、国内需求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高技术产业数据以及所测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相关指标数据,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研究数字经济对与高技术产业产出包括外贸出口、国内需求的关系。研究发现:产业数字化对外贸出口的影响呈现正向作用,数字产业化对外贸出口无影响;产业数字化与外贸出口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产业化与国内需求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之间具有相互推进关系,但当前协同水平不高;产业数字化、外贸出口水平低,产业数字化对外贸出口的积极贡献也不高;产业数字化对国内需求的正向作用随产业数字化水平提升而增加,随国内需求水平提升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3.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型分析与计量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邹庆  陈迅  吕俊娜 《科研管理》2014,35(12):175-182
为了分析经济与环境间能否实现协调发展,本文首先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运用最优控制方法得出了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以及实现条件。在此基础上,以我国1995-2011年30个省的CO2排放为例,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和运用3SLS法对EKC假说进行了计量检验。结果表明:(1)当消费跨期替代弹性等满足一定条件时,即可实现经济与环境间的协调发展;(2)虽然现阶段经济增长与CO2排放呈正向变动,但EKC假说仍是成立的,即我国最终能实现两者间的协调发展;(3)工业结构、贸易开放度和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不利,能源强度、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和环境规制则正好相反,其中能源强度是影响碳排放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安宁  李玥 《科技与管理》2012,14(5):54-58
在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区域科技园区-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对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强创新型区域的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从区域科技园区-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出发,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构建协调发展的评价模型,并以黑龙江省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我国有关区域科技园区-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决策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电子商务在中国的发展潜力从六个方面做了阐述,从网民和购物网站的数量剧增呈现出个人消费者和企业纷纷看好电子商务;为了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政府宏观调控,政府实现网上办公及网上采购;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保障,信息技术支持的网上交易安全,物流配送的专业化、系统化、全国性发展,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都蕴藏着电子商务在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6.
发展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广西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问题异常严峻。通过对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所面临问题的剖析,提出倡导低碳消费、创新低碳技术、发展低碳产业、推进碳汇建设、完善体制机制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产业集群与区域综合经济实力、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升级、区域技术创新和区域品牌等方面对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机理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出两者的内在联系。并依据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构建了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及其发展对策,旨在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要对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提出了区域科技与经济系统综合协调发展度评价的模糊积分评价方法,对黑龙江省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指出黑龙江省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促进黑龙江省科技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同时区域经济发展又对区域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分析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人才发展的现状,揭示两者相互关系,提出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及区域人才协调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中国生态文明综合评价及环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系统间耦合协调发展为导向,运用层次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建立了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三大子系统,12个要素,64个指标因子的生态文明综合评价体系,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系统间协调发展度的研究,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尺度分析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运用1990-2010年全国尺度的时序数据进行分析,表明21年间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持续提高,环境与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不断加强。以中国省域为对象,定量研究其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评价结果显示各省份存在着显著的区域差异,协调发展度基本呈现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的格局,但生态文明指数的空间分布状况并不完全符合东高西低的特征,并依据评价结果将中国31个省份划分为5个不同的发展类型,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