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首先论述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提出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包括深化教学内容创新,注重教学方法创新;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协同育人;强化信息化教学培训,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调查发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存在大思政格局尚未形成、教师教学中思政元素契入意识和能力存在差距、学生的教学获得感有待提升、思政与专业课有机融合亟需改善等共性困境,需通过建立思政共同体、提升育德能力、优化内容供给、健全评价机制等路径深化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高校公共课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负担过重,深层次教研缺失,内容更新缓慢,课程难以共享重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开展教师团队协同共建共享课程、一门课程对应多个班级的协同教学理念。从教师团队的组建、协同网络课程建构、协同教学的班级管理、协同教学计划的制定与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四个方面,阐述了协同教学的理念与机制,并依托4A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和开发了该系统。它具有班级组织、协同课程和教学计划共建共享、生成性资源聚合、个性化教学实施等功能,能促进课程在多名教师、多个班级和多个学期之间共享,为教师团体协作构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协同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变高校工商管理类专业MIS课程师资力量薄弱的现状,通过分析协同教学方式对MIS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性,指出在MIS课程协同教学团队建设中,应科学组建教学团队、强化团队教师合作与交流、鼓励团队教师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与方法,从而促进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大思政格局下,有必要阐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各自的内涵和同向同行的必要性与可能性,探索大思政格局下二者协同育人的推进策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关键是教师,中坚力量在教师党支部,应充分发挥教师和教师党支部在协同育人中的作用,高度重视高校顶岗实习等实践活动,探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育人机制体制,完善内容、学科、教学和评价“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协同教学模式从改革课堂教师结构、课程结构等方面入手,对学科知识的联系、交叉、融合非常有利,其在现代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根据我校的院系结构特点,在不调整学校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将协同教学模式中的多学科团队协同教学、教师合作协同教学、教师分队协同教学等方式在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进行实施,使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最大效果,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教师课程能力是实现国家课程计划、落实课程教学、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绩效的重要基础。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足教师课程能力建构,探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是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协同教学组织形式在综合课程中的实施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有关综合课程的研究日益丰富,涉及到从基本理论、课程研发到实践范例等领域,但却缺少这样一种声音,即如何组织更为有效的教学形式去将教师感知到的课程执行转化为学生的经验课程,笔者认为,协同教学是个有效的尝试。“协同”思想是现代系统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新三论”(即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的观点之一。协同教学以协同论为其理论基础,它从改革教师的结构和课程的内容等方面人手,有利于教师的优化组合和课程内容的有效传达。在现时期,协同教学更体现了丰富的人本主义关怀,在综合课程、研究性学习等方面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梁美 《广西教育》2023,(6):36-38
本文分析当前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存在的问题,论述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实施策略:强化思政教师信息技能训练以提高思政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深化思政课程混合教学内容以提升思政课堂教学效果、强化信息技术基础能力建设以不断优化线上线下资源供给、重构思政课堂教学环节以实现思政课程线上线下相融合、构建思政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以实现线上和线下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10.
高校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当前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时面临着教学理念有待更新、思政育人能力有待加强、协同育人观念有待提升、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文章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增强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和育人意识、提高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水平、强化专业课教师协同育人能力和推进科学化奖惩评估机制建设等策略,以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美国馆校合作教师教育课程是回应美国教育改革要求、变革传统教师教育模式以及深化馆校合作关系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美国大学和场馆在合作中探索和开发了具有不同特色的课程模式,研究将其分为场馆在线课程模式、场馆现场课程模式以及混合课程模式三种类型,并从课程规划与设计、课程内容、授课模式、课程管理、课程评估以及课程文化等不同...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卯  黄林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1(12):120-123
新课程改革在各个方面推动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有了新的要求,新的课程理念与课程评价观要求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师评价体系,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与提高教学效能,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文章提出评价标准的科学化,全面性,评价过程的动态发展性,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构建教师评价体系要考虑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课程实施效果和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为关键的作用。调查表明,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呈现出多元和复杂的特征。多数教师认同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但在实践中要践行这种理念会遭遇很多困境,教师教学行为与课程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变革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路径和策略包括引导教师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认识教育的价值,提升教师变革动力;建构具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教育理想的学校文化;重建合作开放的教师专业文化;构建基于人格和谐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动态互惠的院校合作伙伴关系;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为指导改进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Hilary Thornton 《Compare》2006,36(2):181-196
Teacher collaboration and support given from one teacher to another, focused on improving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are notable by their absence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Bangladesh.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a number of constraints to developing a collaborative culture including the difficulty of the curriculum, the perceived low ability of many students, the teachers' own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contextual factors which influence teachers' motivation. It suggests that informal collaboration for mutual support has the potential to increase teacher motivation but that this will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building more collaborative ways of working through formal programmes grounded in classroom observation. It questions the validity for Bangladesh teachers of the model of teacher development programmes focused on teacher collaboration which emphasise teaching the ‘perfect’ lesson and suggests that without attention to student learning such programmes are unlikely to lead to increased collaboration or improved teacher practice in schools.  相似文献   

15.
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深化阶段,课程标准的落实是其中的关键环节。地方教研机构在课程标准的落实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其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有利于推进课程实施。根据古德莱德的五级课程理论,课程标准转化为实际的教学需要经历三个环节,每个环节中都可能会出现偏离课程标准的情况。为了顺利地落实课程标准,X区教育学院主要通过开发细化课程标准的文本促进教师对课程标准的理解;通过开发教学范式引导教师基于标准的教学;通过完善评价机制为课程的实施提供反馈;探索新的教师研修模式为教研机构的作用发挥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教师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国高师院校原有的固定模式,已逐渐凸显不适应性,集中表现在观念及定位不准确,体系体制的独立封闭,学科结构与专业设置的单一狭窄,培养培训的封闭单一,内部管理不协调,课程单一空乏与学习方法手段传统,诸多方面。为此,我国高师院校应当在确立合理的办学目标、构建“大学加师范”的新型教师教育体系、推进职前职后的一体化、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与教学、突出师范特色和推进综合化发展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顺利地、全面地稳步推进我国教师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focuses on collaborative teacher learning during an in-service education course that supports teachers in creating knowledge and practices for teaching. The study investigates what types of activity support or hinder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within more-or-less successful teacher teams' group discussion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llaboration that supports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consists of ideation, further development of ideas and raising questions. Excessive agreement appears to prevent successful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in symmetrical peer-to-peer collaboration, equals are able to support creative collaboration by revising and questioning developed constructions and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itself,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8.
农村教师的发展更加需要关注。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情况与需求进行调研,发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与学生的需求、教师继续教育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农村中小学教师对课程理论与新课程的理解不透彻。因此应该设立农村教师异地交换学习与培训制度,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空间;完善课程开发机制,系统规划各类课程;强化与深化课程理论培训。  相似文献   

19.
地方院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缺失、学科专业课程缺乏针对性、协同育人未贯穿培养全过程、课程内容实践性知识不足等问题。对照教师专业素质结构要素,重构教师教育课程、优化学科专业课程、建立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合作授课机制、补充实践性知识教学内容等,是优化地方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校就业指导“五重五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存在"五重五轻"的弊端,即教育理念上重工具实用轻人文关怀,教学内容上重技巧训练轻生涯教育,教育方法上重教师说教轻学生体验,师资队伍上重学历数量轻实践积累,教研教改上重工作探讨轻学理辨析。我们应辩证把握问题实质,秉持通识教育理念,以职业发展为核心,构建课程群,优化教学,提升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深化教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