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课改以来,生活德育作为基本理念推动小学德育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生活德育在实施中也存在简单化、形式化、极端化的误区.生活德育理论尚不完善、教育实践工作者对生活德育的理解偏差、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限制是导致这些误区的主要原因.走出生活德育的实施误区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活德育理论、增进教育实践工作者对生活德育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
隋艳苹 《生活教育》2014,(13):101-102
"生活德育"是德育回归主体、回归规律的体现。作为德育的主体,学生在"衣、食、住、行、人际交往"等真实的生活场景中,体验、生成和发展"爱生命、爱自己、爱他人、爱环境、爱艺术"的道德情感和行为。  相似文献   

3.
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往的德育课程脱离学生生活,要摆脱这一困境,必须将儿童的整体社会生活纳入课程,为儿童反思、整理自己的生活提供专门的时机与引导。目前课程标准制订和教材编写的改革已经有了一定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4.
生活德育要从理论走向实践,必须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生活德育环境构建的主体呈多元并存的趋势,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是众多主体中的核心部分和主导力量;其中心场域仍然在学校;生活德育环境构建既需要精神资源也需要物质资源;在构建途径上,重点应做好人本主义课堂的建设,校园环境中隐性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生活德育理论作为新课改的指导理论之一为德育课程改革做出了贡献,同时由于生活德育理论自身的局限以及实践操作不当,呈现出德育课程理念和实践上的两难境地。具体表现为课程理念上的人文主义取向与价值目标虚化;课程内容的经验论转向与知识陷阱以及课程活动的交互多样性与实践形式化。这需要对生活德育理论的学理与德育课程实践重新思考以及整合,通过课程理念的生活化回归,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并继续探索有弹性的真实活动形式,推动德育课程生活化的切实转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德育是教学的重要任务。教学过程应该充满理智和道德的发展。要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就应该倡导学科教学中德育的生活策略。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知性德育和生活德育的理论视角,结合体育的实践性特征,探讨体育课的生活德育价值。体育教学是一种实践态度,体育培养的德性与日常生活的天然孕育所形成的德性是同一的德性,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完整生命表现。体育课堂是在知性洪流侵吞下适合进行道德教育的一块宝地,依托体育情景可以创设一个生活德育的实践阵地,使德育之花在体育生活中扎根、发芽、生长。  相似文献   

9.
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在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为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思想借鉴.与传统教育理念不同,这种新型的教育理念更偏向于生活与教育的有效结合,人们通过见证时代发展来加深对思想政治时代性的感知与理解,以此来满足当前我国社...  相似文献   

10.
李春 《考试周刊》2010,(31):222-22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本文主要探讨生活中的潜在的德育内容,倡导创设适宜于道德学习的环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实现道德教育的生活化,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道德是生命的基本依凭,离开了道德,人何以堪?同样,规范的道德也蕴藏着一种规范秩序至上、集体至上、精神至上等远离生命的危险。基于生命立场的道德教育应是:在秩序与自由之间,从规范至上对生命自由的僭越中走出;在个体与群体之间,从群体至上对个体生命的干涉中走出;在身体与精神之间,从精神至上对生理生命的漠视中走出。  相似文献   

12.
小学品德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为其成长奠定基础。其中需要学生具备自主、自律的基本意识,而传统的教学方法不能引起学生的重点关注,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十分必要。不仅能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能有效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本文将就小学生品德课学习特点,探索探究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3.
推进大中小学教材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方略。基于立德树人推进教材一体化构建,应秉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即教材建设要体现教材目标的整体性,坚持国家意志与人才培养的统一;体现教材内容的系统性,坚持标准体系与教材体系的统一;体现教材组织的逻辑性,坚持学段纵向衔接与学科(专业)横向配合。统筹推进基于立德树人的大中小学教材一体化建设,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统领,明确教材建设的新方位;二要夯实教材建设的根基,建立贯通性课程标准体系;三要遵循教材建设内在规律,推进学段纵向衔接与学科(专业)横向配合;四要统分结合,统筹推进教材制度创新,从而提升教材建设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应该积极地探索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方法,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更加健康地发展。本文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课堂教学、写作教学以及阅读教学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15.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的很多思想对当前的教学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促进教师对师生关系和课堂教学本质等方面进行理解,鼓励教师给学生提供兴趣支持,让学生在知识教育中得到成长的保障。主要分析它对当前小学教育所呈现的指导意义,思考教师如何在其思想指导下构建更高层面的小学课堂,让学生可以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又能实现健康成长。通过本研究,希望可以对该书中的教育思想和内涵进行正确解读,将其容入小学课堂,构建更高水准的课程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王岩 《天津教育》2021,(3):10-11
小学时期体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学习科目。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小学体育教育不仅限于通过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达到强健体魄的目的,还要将德育渗透到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思想和心灵也得到净化,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进而完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7.
目前农村小学的德育还存在重智轻德、以智代德、片面追求分数、德育内容和方法呆板生硬、缺乏实效的现象。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怎样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真正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使德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一、构建思想品德"感悟--导行"教学模式的理论探索 1.现代教学论、儿童心理学的启示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人的发展依赖于人的活动的发展.活动过程必须体现个体知情合一的"感悟"、体验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试图对现行的认知本位、教师中心和以灌输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造、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全面、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感受到生命的律动、生命的成长,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的目的是总结当下小学品德课教材在品德课程改革中实现的历史性突破,检视其目前存在的伦理隐忧,在进一步深化品德课程改革的思路上,提出小学品德课教材设计的改进理路。本文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现行小学品德课教材中相关内容及以此内容为依据的教学设计思路的深入分析,认为现行教材以儿童现实的生活事件为主要素材,以"过好自己的生活"为核心目标,取得了品德课程改革的长足进步。但是,当下教材中存在着伦理立场的唯"我"无"他"、生活思路的技术化以及道德逻辑的功利化等伦理隐忧。结合新编教材的相关主题,借鉴解释学与存在主义的理论,论文解释了新教材编写中新的努力与超越:引入中国传统天人合一、与世界相依存的伦理立场,引导儿童深入理解个体与生活的文化意义与历史内涵,超越狭隘的功利主义思维,成为与世界和他者共在、有文化历史感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