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东北三省R&D投入对潜在产出的贡献率,对促进东北三省经济新一轮快速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东北三省R&D要素对潜在产出的贡献率.实证结果表明,东北三省物质资本对潜在产出的贡献率较大,其次是R&D投入,而劳动力投入的贡献率相对最低.说明东北三省的物质资本投入对潜在产出的影响仍占主导地位,R&D投入对潜在产出的影响力正在增大;东北三省比较而言,辽宁省R&D投入对潜在产出贡献率最大,吉林省次之,黑龙江省最小.最后,本文给出提高东北三省R&D投入贡献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潜在产出是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本文利用HP滤波对吉林省潜在产出进行估计,然后建立修正的内生生产函数模型,把科技投入主要分为人力资本投入和研究与开发(R&D)投入,计算科技投入对潜在产出的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科技投入对吉林省潜在产出的贡献率,仅次于物质资本存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3.
基于随机前沿函数,考查了2002-2011年我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活动,分别对R&D中间产出效率和R&D最终产出效率进行衡量,进而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产出效率的具体效应.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R&D投入未形成规模经济,且R&D资本投入比R&D人员投入效率高;各省市高技术产业R&D效率差异明显,具体呈东部领先,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落后的现状;企业规模、政府政策影响、市场化程度、市场结构以及时间因素对高技术产业R&D中间产出效率和R&D最终产出效率的作用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十一五"期间R&D投入结构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的灰关联分析方法确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的投入对科技产出的贡献率,运用改进的灰色区间预测模型对R&D投入总量与结构进行预测,从而建立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实现对未来R&D投入结构的优化设计,并以江苏省为例,建立了江苏省R&D投入结构的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5.
我国R&D投入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我国学者对R&D投入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也取得了不少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R&D投入的来源与结构问题、R&D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R&D投入与产出增长关系、R&D活动资源配置问题、我国财政科技投入与R&D投入的关系、政府科技投入对企业R&D支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近年来企业逐渐成为R&D的投入主体。本文从R&D投入对企业生产率、企业价值、企业产出等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发现R&D投入对企业业绩有正的显著性影响。企业和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R&D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钟卫袁卫  黄志明 《中国软科学》2007,23(5):98-104,124
近几年我国工业企业的R&D投入不断增加,工业企业支出的R&D经费占全国R&D经费支出的比重均在一半以上。在研发经费、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仅要合理增加R&D投入,更要关注R&D产出效率的提高。本文以2004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及R&D活动数据为基础,分析工业企业R&D投入和绩效现状,并对R&D投入绩效进行评价,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运用中国装备制造业上市公司研发投资(R&D)的数据,研究特定行业企业的研发投资对投资后财务绩效变动的影响,得出结论:在投资后三年内,R&D资本投入对盈利能力具有消极影响,而R&D人力投入的积极效益却可以观察到。我国装备制造业现阶段研发投资的重点应当是提高R&D资本投入的效率,培养自主研发能力和消化吸收能力,加大R&D人力投入的力度,从而与技术引进形成互补优势,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9.
采用定量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方法研宄武汉地区R&D投入与专利申请量、专利授权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专利产出与R&D投入并不是呈现着线性的相关关系,而是呈现着指数曲线或三次曲线关系.数据进一步平移后.呈现着近似的线性关系。这说明武汉地区R&D投入对专利申请量的影响较为平稳.对专利授权量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符合不同类型专利产出的特点。武汉应对R&D投入进行合理的配置.以使R&D投入与专利产出达到最适宜的投入产出比。  相似文献   

10.
基于改进DEA的地域R&D相对效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地域R&D效率进行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工具定量地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产出与投入在时间上的滞后关系的实际情况,建立了R&D产出相对R&D投入滞后的地域R&D相对效率的DEA评价模型.利用此模型,对我国各地区R&D资源利用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许多地区的R&D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基于分析结果,就我国地域R&D资源系统高效利用,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区域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针对R&D活动绩效评价中大多没有将R&D投入作为成本看待的做法,引入经济效率概念,指出在R&D投入绩效评价中应贯彻产出/投入分析的思想。并尝试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30个省市的R&D投入绩效进行测度与评价,着重分析了东、中、西部三大地区R&D投入绩效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国R&D/GDP偏低的模型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我国现阶段R&D/GDP偏低的现实,探讨一种R&D/GDP投入绩效的解析模型.考虑到R&D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以及技术创新的R&D学习效应,R&D投入过程即是“R&D学习”过程,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带来知识增加,进而促进生产产出,R&D投入对生产的贡献是一种知识贡献.在一系列假设前提条件下,给出了R&D/GDP的解析模型.依据模型分析,得出结论:较低的知识弹性系数(对应于知识的分配和使用效率)、较低的“R&D学习”效率(对应于知识生产效率)是我国当前R&D/GDP偏低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3.
肖广岭 《中国科技论坛》2008,(3):110-113,121
本文研究揭示我国高校R&D人员规模大大高于统计数据而人均R&D经费太低,我国高校R&D产出超过研究与开发机构而高校R&D人员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通过国际比较,提出我国高校R&D经费占全社会R&D经费的比例应提高到15%以上及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技术引进对我国R & D投入总量和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雪军  欧朝敏李杨 《科研管理》2008,29(1):97-101,16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技术引进总额不断提高,R&D投入也迅速增加。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个角度探讨技术引进对R&D投入的影响,得出如下结论:从总量上看,R&D投入促进了技术引进,技术引进却没有有效带动R&D投入的增加,但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从结构上看,则要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具体分析,技术引进对R&D投入结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与开发是高新技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活动,而R&D投入是企业开展R&D活动的前提。本文以中、美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结合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研究企业不同阶段的R&D投入,并就各阶段的R&D强度差异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发现中、美两国各阶段R&D投入差异显著,且高新技术企业的R&D投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并根据比较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对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与绩效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我国非上市高新技术企业R&D状况进行问卷调查,从R&D投入及其强度、R&D资金来源到R&D绩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揭示出R&D投入与企业盈利能力、技术实力等绩效指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并指出企业应当加大R&D投入、强化R&D管理以提高R&D绩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一个企业R&D投入产出的计量模型,并利用中国1999—2005年间29个省市(不包括海南、西藏)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对政府科技资助、企业R&D支出、金融机构贷款等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全国总体来看,政府科技资助和企业R&D产出之间没有固定的线性回归关系;进一步对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区域分别研究,发现在中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促进企业R&D产出;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R&D产出作用不显著;在东、中和西部的大多省份,企业自身R&D支出明显促进了R&D产出;在东、中、西部,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企业R&D产出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科技资源投入与产出现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现状,指出R&D经费内部支出、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存在严重投入不足,技术成交额、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很少。在此基础上,对科技投入与科技产出的指标之间进行了相关性研究,指出科技活动人员数与科学家、工程师数,R&D经费内部支出与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专利授权量与科技活动人员数、科学家和工程师数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作为科技创新核心的R&D活动,在经济发展水平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各地区R&D活动的资源、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并与其它的相关省份的活动指标进行分析,探讨福建省的R&D活动的不足并给予了一定的建议,为福建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省域尺度上考察我国R&D枢纽的形成与发展状况。采用2006年我国各省市R&D活动的数据,建立R&D枢纽选择指标体系,从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产业化和创新环境方面对我国R&D枢纽形成区域及发展模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和上海适宜成为我国的R&D枢纽。在R&D枢纽的发展模式上,北京适合发展成混合型的研发枢纽,上海适合发展成为自主创新型的研发枢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