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教学德性引人向善,同时也指人幸福。有德性的教学要保证人的社会性的实现。教学德性和教学责任是一致的,教学德性认同严格规训和教育惩戒在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在学校这个实在的利益团体中,教学德性要求教师既要对学生和社会负责,又要维护学校的团体利益。对教学德性的理解不能仅停留于爱、公正、公平等抽象意义的层面上,还要落实到教学行为的层面上。有德性的教学行为应该是讲究教学技巧、追求教学艺术和有较高效率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2.
德性伦理学作为古代哲学家探讨道德问题的经典模式,在现代道德义务规范理论的冲击下曾经一度被边缘化。德性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主要是通过回归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传统来实现的,同时也是一些哲学家批判现代性价值观念的思想资源。然而,为了使自己同一般意义上的德性理论区别开来、回应道德义务规范理论的质疑,德性伦理学就必须依据好的人类生活或幸福、德性的基本原则以及人性论等要素来澄清自身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论德性语境中的大学生主体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德性语境中研究大学生主体意识,是一个尚不为学界关注但却兼具理论和实践双重意义的时代课题.大学生主体意识的过度与不及,既影响大学生对象性活动内在的幸福生命体验之至善目的达成,又关乎大学生能否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主体意识是大学生在对象性活动中形成的对自身与对象世界的关系以及自身地位的认识和觉悟.大学生主体意识的成熟与自觉,是大学生对象性活动不断生成其幸福生命体验的内源性基础.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职责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育人了。除了传统的职责以外,教师这个职业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内容,教师将越来越多地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义上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教师自己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讨论、激励、了解、鼓励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  相似文献   

5.
6.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教学,教师的教学德性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既然为师,就需强化职业责任,构建从业德性,并内化、履行。教师的教学德性主要表现基于权利和责任的乐教、基于角色的公正与良心、基于人性的教育爱、基于修养的君子人格等。学生作为独立群体,其角色、权利、人性和修养等方面的优良品质,对其角色的非制度化约束起着内在作用,从而构成学生学习的基本德性或道德要求,对学生成材成人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学生的学习德性,主要体现在基于学生的好学、服从、感恩和自律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得益于复兴中的德性伦理学的学术智慧,以索伦为代表的美国法理学家提出了德性法理学的学术命题,反思了以功利主义和道义论为主导的规范伦理学对法理学的影响,提出法理学必须回归亚里士多德。良善立法不能止于防止伤害他人的行为或者保护权利,而是要致力于促进人类繁荣,使人类能够过上卓越的生活;法律的基本概念不应限于福利、效率、自决或平等,而是必须纳入德性、卓越及人类繁荣。法官应当有德性,且应当做出有德的裁决;法官应当根据他们的司法德性而选任。  相似文献   

8.
关于德性与德行的一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方伦理思想中,德性与德行是一对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重要概念。然而,自古以来中西方伦理学界对德性与德行的具体使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却始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西方传统伦理学家们一般用"德性"这个概念,到了亚里士多德那里才出现了"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等说法。而中国传统伦理学家们一般则用"德"这个概念,但也出现了"德性"和"德行"等说法并存的现象。名词术语上的这种差别不是没有原因的,它集中体现着中西方伦理思维方式的根本性问题。在西方传统伦理学家的逻辑里面,"德性"(理智德性)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终极目的本身,"德行"(道德德性)则只是完成这种人及其实现活动的一种过程和手段而已。在中国传统伦理学家的逻辑里面,"德"或"德性"(理智德性)只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一种过程或手段;而"德行"(道德德性)才是人及其实现活动的目的本身。一个人只知道"德性"不等于他有道德;同样,一个人也不是先成为道德的人然后再去做有"德行"的活动。"德性"是人的内在品质;而"德行"则是人的外在品行。内在品质要通过外在品行来表现;外在品行是内在品质的影像。因此,人们获得德性与德行的具体途径是不同的。我们只有在理论上弄清楚德性与德行的联系及区别,才能够充分认识和找到获得德性与德行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9.
试论大学生角色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性和已有的关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研究中存在不足之处 ,对此 ,本文首先提出了大学生角色主体意识的新概念 ,然后从这一角度对大学生自我意识重新进行分类 ,同时指出了当前大学生在不同角色主体意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后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角色主体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德性伦理学是思考与实践一种朝向人真实地需要的完善与充实的生活的伦理学。实践原理是一种内在观点的德性伦理学的最基本的原理。它的第一个含义是,生活可以是实践的,表明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实践原理的第二个含义是,生活实践可以是德性的,表明德性地生活的可能性。一个人如果没有在他的生活中发展第一种可能性,就会受到人们指责。但是,当他通过生活充分展示出第二种可能性,他才受到称赞。伦理学可以或明确或隐含地以生活的实践的可能性和德性地生活的可能性作为它的基础。德性伦理学比其他实质性的伦理学更明确地诉诸这个可能性前提。  相似文献   

11.
台湾技职校院有关职业伦理课程教科书的内容主要仍偏向理论的说明及案例讨论,对如何从学生学习本位的角度去提升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效等实际的教学细节的教案设计,则相对少人去研究开发。笔者尝试设计较符合技职学生学习特性的职业伦理之品德教育教案。笔者先说明有关职业伦理之品德教育操作性定义及学生本位学习、体验教育理论;进而以学生未来职场就业所需的重要品德作单元,并依技职校院学生的需求及学习特性结合"体验教学法"作为教案设计的主轴。最后透过实际教学心得、学生回馈等做为修正参考,以期增加本教案实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张务农 《教育研究》2022,43(1):81-90
当前,教育理论研究对教学主体的阐释囿于现代主体哲学所揭示的理性主体与非理性主体之争,无法有效说明技术在教学主体发展中的作用,也无法为人工智能对教学主体的扰动进行合法性辩护。通过对现象学技术哲学及主体哲学发展的考察,发现现象学技术哲学的身体分析和后人类主义的超人假设,能够进一步发展教学主体理论。身体既是非理性主体反对理性主体的关键,也是非理性主体证明自身的依据,还是技术主体出场的必要过渡。超人假设则突破了人的局限,建构了新的人性论。由此,人与“技术人”之争成为教学主体理论研究面对的新矛盾。规避教学主体的技术性建构带来的伦理风险,需通过人的认识自由实现人与技术的和谐共存;通过认知工具协同实现人类认知与机器认知的融合;通过人的理性、非理性与技术的协调发展实现教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学应该是道德的,但现实教学中道德失范的现象大量存在,有的甚至令人发指。建构教学伦理学学科已成为学生自由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迫切要求。教学伦理学是研究教学活动应当具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道德实践的一门科学,其目的在于指导教学成为符合优良道德的活动。教学伦理学应当按照教学活动的基本结构来建构其理论框架。我国的教学伦理学研究必须突出中国特色、时代特色、实践特色。  相似文献   

14.
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教学由于过分强调对西方文化的学习,往往忽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及其传统美德的教育,造成了跨文化交际中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要改善这一状况,就一定要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教育,这样既有利于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全面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也有利于优秀的民族文化的弘扬.  相似文献   

15.
MPA硕士研究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体现为能动性、创造性和有限性。根据MPA硕士研究生的主体特性,在教学环节应该确立MPA硕士研究生的独立主体地位,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学校的教学管理、导师考核评价、社会实践等方面确立他们的互动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有限性特征,理性安排和对待他们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The Role of Emotion in Teach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research results of emotion psychology, the paper addresses the role of emotion in teaching from five aspects. The author presents that emotion plays a primary role of internalization and regul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directly restricts the accepting of course contents, the mastery of academic knowledge, the internalization of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regulation of students' behavior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while arousing the relevant emotional experience, which is the psychological base of effective teaching.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进行改革和创新。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8.
教师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学科教学法教学是培养创新型教师的重要渠道,运用学科教学法教学培养创新型教师应处理好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规范与创新、全体与个别的关系,并在创新环境、观念、方法、实践、实习等方面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虽然对于主体教学有多种探讨,但现实中实施的教学仍多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表现在教学的内容、方法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都是教为主的体现.对"学为主体"没有更深的研究.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研究主体,研究教法与学法结合,寓学法于教法之中.作为主导的教师要会教、会引导作为主体的学生由学会到会学,要使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潜力,和谐发展,就应当研究主体,辨析主体,使教育教学与社会发展和谐.这正是教与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20.
论“受教“主体的能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对象之主体能动性概念内涵有四个依次递进的层次。发挥教育对象的能动性 ,就在于确立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 ,促进和培养主体自主、自觉和自由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