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教育是提升人格、唤醒心灵的文化传递活动,爱是教育的精神立场.教师的教育爱应具有教育学意蕴:教育爱赋予儿童生命,教育爱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教育爱成就师生的幸福人生.教育爱具有情境性、理智性、生爱性等特点,教师践行教育爱应替代父母关系,构筑爱的灵魂;理解学生,奠定爱的前提;语言沟通,营造爱的天空;积极对话,沟通爱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宁夏教育》2010,(3):1-1
实现宁夏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 担当是一种态度。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必须对社会高度负责,对历史高度负责,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在平凡中铸就辉煌,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和历史的使命。担当是一种感情。教育是育人的事业,是充满爱的事业。教育工作者必须怀着一颗爱心,这个爱是对人类的爱,对祖国的爱,对中华民族的爱,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有了这个爱,就会充满激情地投入工作,就能焕发出巨大的工作能量。  相似文献   

3.
<正>世上有很多种爱,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正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青少年,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的爱应具有教育性,因而称其为教育爱。因此,教师职业也具有了特殊性,即教育事业是一项需要爱并且充满爱的事业,教师对于教育职业之爱,对于学生的教育之爱,是教育从业者必备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关于教育爱的理性思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教育爱是教育者所具有的对基本职工作的浓厚的情感,它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育爱具有表率性、传递性,无私性,信念性,恒常性,系统性、原则性和共生性等特征,教育爱的来源和表现在于职业理解、职业理想、职业意志,职业责任感与职业良心,教育实践和爱的反馈。  相似文献   

5.
论教育爱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的使命决定的,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心灵之间的一条通道,是启迪学生心灵的钥匙,是用以点燃照亮学生心灵的火焰。因此,做为一名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必须应有对学生满腔热情的教育爱。下面就围绕教育爱问题谈几点看法。一、教育爱的特点及其表现内容教育爱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是在教育实践中产生的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普遍、持久的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爱,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教育爱是教师献身教育事业所产生的崇高感情,体现党和国家、人民对下一代的爱,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充满理智的科学…  相似文献   

6.
我们人民教师担负的任务 ,除了要使人类的知识、智慧和精神财富得延续和继承外 ,还负有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人民教师所具有的教育爱 ,不仅区别于母爱 ,也不同于那种“超阶级”的爱 ,它体现着教育者崇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修养 ,是一种富有深远社会意义的爱。  人民教师的教育爱具有哪些特点 ,它是怎样的一种爱呢 ?  把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心与热爱青少年一代的纯真情感溶为一体 ,做到爱事业与爱学生的完美统一 ,应该是教师教育爱最基本的特征。这种教育爱 ,是教育力量的巨大能源 ,是把党和人民对下代的殷…  相似文献   

7.
教师不仅是种职业,更是育人的人类工程师。教师从事的职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所以教育事业至关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从事教育事业呢?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呢?本文简单介绍教师该如何从事爱的教育事业:爱社会、爱学校、爱学生、爱学习、爱自己即五爱教育。  相似文献   

8.
宋字国  田下 《教师》2014,(5):87-88
当代教育的核心是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的民主化至关重要。怎样才能实现教育的民主化呢?首先,施教者的个人素养决定着课堂民主化的废与立。其次,对教师角色的重新审视,是实现课堂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最后,要将教育事业视为爱的事业,用爱浇灌民主化课堂。当代教育期待着课堂民主化。  相似文献   

9.
马进 《中学教育》2020,17(1):11-18
教育的世界是植根于爱的世界。在教育的所有秩序中,爱有着本体论的意义,具有其他秩序无可比拟的优位性,是教育世界得以开启、展开的原动力。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教育爱也会遭遇各种失序、错位的生存论困境,诸如控制-占有式的教育爱、婴儿-依附式的教育爱、平庸-放纵式的教育爱等,常以各种沉沦的方式遮蔽教育爱的本真绽现。从教育爱的优位角度揭示着爱的原初意蕴,也许能给教育爱的实践以一定的价值启示。爱不仅是教育的原动力,爱还是一种意向动姿,是教育从较低价值向较高价值的超越。在爱与师生关系之间,师生共同寓于爱,是"共属一体"的共爱者,爱之闪耀始终与师生的存在同在。从教师角度看,教育爱的价值实现依旧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勇于肩负起"他者"意识,通过我为他者的"绝对责任"和实际的"爱的行动"践行爱的本真到场,以引领学生在教育的诗意田园里寻获师生共在的"诗意栖居"和"精神幸福"。  相似文献   

10.
<正>牛筱茗于1985年大学毕业,曾任大学教师,宁波北仑区建设培训中心的负责人。2001年调入宁波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培训中心,先后担任教育培训管理人员、继续教育科科长等。在三尺讲台,她勤奋敬业、默默奉献近三十个春秋,为教育事业尤其是建设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教育不能没有爱",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之先生的一句哲理名言。牛筱茗同志对教育事业倾注了无限的爱。她爱事业,长期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在大学当教师时,她是一名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戏曲艺术教化移情的效果非常突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情梦具有显著的情爱教育效果。杜丽娘的情梦具有生理层面和幻想层面的双重意义,成为促发杜丽娘主动追求情爱实现的教育载体。杜丽娘情梦的情爱教育内涵,表现为明清女性借情梦倾诉内心对意中人的梦想,充分肯定杜丽娘以梦承载情爱理想的情爱实现方式,从形而上的意义上倡扬两性情爱之梦的真实性,成为明清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存在的标志,赋予了女性精神解放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智慧属于思维领域,是教育情感和教育思维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爱的教育思维,表现为具有爱的教育观及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具有爱的教育观,是形成教育智慧的前提,只有以爱的视野理解了教育是什么,才能以爱的情怀设计教育怎么做;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是教育智慧的核心,只有形成具有爱的教育操作思路,我们才能达到形成教育智慧的目标。教育智慧的形成,最终体现为教育者遵循具有爱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3.
成尚荣 《中国德育》2007,2(5):15-17,66
教育应当是温暖的,温暖的教育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要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教师的爱要上升为超越母爱的教育爱,要让学生在教育中以微小的方式生长爱。  相似文献   

14.
斯霞的童心母爱是关怀儿童的自然情感,是关乎儿童身心人格长远发展的情感教育。斯霞的童心母爱是深具小学教育专业特质的教育爱品质。斯霞的童心母爱是人性美善之爱、职业道德之爱、公民责任之爱的集合。斯霞的精神性大爱是当前中国社会迫切呼唤的教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现行研究生教育在技术主义、工具理性的驱动下显现出对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无上追求。研究生德育的情感性、人本性的表达早已无处安放,正遭受着所谓"无用"和"无实"的批判。这使得研究生导师的教育爱在研究生教育中失去了生成与实践的空间。为摆脱这一困境,必须疏解研究生导师教育爱得以生成的诸多要素,从其人性善的原初意涵、自愿性的自然基础、驯服的天然情境与尽责的实然动力等方面来把握研究生导师教育爱的本质属性与生成逻辑。通过研究生导师对内在心灵的丰盈与引领、对外在制度的反思和突破等方式,推动研究生导师教育爱的生成及其实现。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及其研究不是说,而是从事这一志业之人的生活行为.爱之,则行之.在教育及其研究中表现个性、实现自我,在自我实现中关涉灵魂,在灵魂提升中享受幸福,在幸福体验中体现真诚,在真诚中展示困惑,教育及其研究的魅力似乎无出其右,这是一个像似教育研究者的自我渴慕.  相似文献   

17.
爱心教育及其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德栎 《中国德育》2006,1(8):15-17,25
加强爱心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与时代重任。对未成年人实施爱心教育,要重视爱心教育的当代价值,建构爱心教育的学校课程体系,夯实爱心教育的家庭基础,构筑爱心教育共同体。  相似文献   

18.
将教育爱理解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无条件的爱,似乎否定了教育爱之于教育的必要性,因为在经验的意义上“无条件”是不可能的。然而教育爱作为一种价值事务,本就不能通过经验论证来证明其可能性和规范性意涵,而需诉诸于先验论证。先验论证表明,自由体间的关系是使无条件的教育爱得以可能的先验条件;其规范性的意涵是教育者对作为自由体的受教育者的绝对尊重和维护,它要求作为爱者的教育者在意识之中隐去受教育者的一切功能性角色并承认受教育者作为自由意志存在的无限性和不可被理解。这一无条件的教育爱对于教育具有构成性的意义:因为正是在无条件的教育爱中,受教育者才能生成位格,进而使其自身所承载的理念性价值得以浮现,并由此学会“自爱”。  相似文献   

19.
高校年轻教师为师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年轻教师的教学之道与为师之道,即是他们成长、成才、成功之道,是他们职业道德与思想境界、教育理念与教学能力、科研意识与科研水平的综合体现。高校年轻教师应该爱岗敬业、忠诚教育事业,崇尚以师爱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拥有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要求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练就扎实的教学功,尽快过好教学关;增强科研意识,找准科研切入点,有效推进科研进程,练就过硬科研功,从而使自己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  相似文献   

20.
裴斯泰洛齐的爱的教育的理论是他众多教育理论中没有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的理论,但却是他用终生都在实践的教育理论。文章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理论形成的背景、裴斯泰洛齐对教育爱的实践、爱的教育的基本涵义以及爱的教育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