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齐宝清 《早期教育》2006,(10):31-31
“由于工作繁忙,我不能经常到幼儿园去接女儿,所以很遗憾从来没有欣赏过孩子的作品,今天通过网络欣赏到了孩子的美术作品集,不敢相信我的孩子还能画出这么美丽的图画!太感谢老师了!”  相似文献   

2.
陈晓华     
[自我描述]用真名在网络上和家长学生交流,如在雷区行走,如在薄冰上起舞。假如进入另一种境界,则尽享网络的魅力。在教育论坛,以前的学生叫我华哥,后来的学生叫我华叔,如今的学生叫我老大。我女儿羡慕我的学生,我妻了羡慕我学生的家长。学生说:以前我只为自负的自己自豪,如今我为有您这样的班主任而自豪,将来我一定为身处这样的班级而自豪!我相信您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船长……家长说:在我感到山穷水尽的时候,您伸出有力的手,挽救了我的孩子。为了我们的孩子,为了您的家人以及您的孩子,请您保重身体……家长、学生、网友、朋…  相似文献   

3.
田文涛 《辅导员》2014,(8):66-66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说:12岁之前不看电视,小上网络,孩子就能终生受益,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看电视和上网给孩子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对如今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孩子来说,这个观点真得对吗?围绕这个观点,结合自身教学以及生活的体验,我在这里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前段时间,人人网上出现了一则名为《别人家的孩子》的热帖,短短几天浏览量破万,众多学生纷纷讨伐“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帖子写道:“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个孩子从来不玩游戏,不聊QQ,不喜欢逛街,天天就知道学习。长得好看,又听话又温顺,回回年级第一,不让人操心。”“我在我妈嘴里是最差劲的。好像她恨不得生的是别人家的孩子……”这则广泛流传于网络和微博的热帖引发众多学生的共鸣。  相似文献   

5.
曾经,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对网络又爱又恨,爱的是网络方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恨的是网络信息的多样性会让孩子受到不良影响。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积极用电脑,但是拒绝孩子上网,有的家长甚至特意向我表态,为了支持孩子学习,从来不让孩子上网。我不置可否。  相似文献   

6.
在QQ上等你     
第一次上QQ,是应一位学生家长之邀。初中三年我一直是他孩子的班主任,交往多了,也算个熟人。后来这个孩子进城读高中,彼此就没了来往。一天,这位家长突然来到学校找我,说请我帮帮他的孩子。原来这个学生沉迷上了网络,厌学,而且逃课。他已读高三了,正处在人生关键的当口。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着,采取多种措施来教育他,可是效果甚微。  相似文献   

7.
从根本上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良的教育会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俘虏,因为应试教育让太多的人成为失败者,而失败者最容易网络成瘾。我特别想与父母们讨论:当孩子网络成瘾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去做?也就是说,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分析问题,该怎样有效地解决问题。由于经常被邀请为父母们讲课,我常常碰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例如,有些父母把孩子也带来听课,说是让孩子受受教育;有些父母则把孩子强行拉到我的面前,一边数落孩子的问题,一边请我教育他们的孩子。每逢此时,我都感到十分为难。我为难在哪里呢?一般来说,不管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几乎都与教育的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8.
很多爸妈忧心忡忡于电视、游戏机和网络给孩子带来的冲击,对我来说,它们不是洪水猛兽,只是孩子成长中的一种兴趣选择。当孩子拥有了更有诱惑力的选择时,这些碎片化的信息光影,是不能与读一本好书带来的充实与满足相提并论的!  相似文献   

9.
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故事:妈妈和孩子一起去郊游,当他们又累又渴休息的时候,妈妈发现身边只剩下两个苹果。她就对孩子说:“宝宝,咱们的水都喝光了,只剩下两个苹果了。”还没等妈妈把话说完,孩子赶紧把两个苹果各咬了一口。妈妈当时非常失望和生气,但是她还是想知道孩子为什么那样做,于是她耐着性子说:“宝宝,你为什么要把两个苹果都咬了呢?”孩子仰起那稚嫩的小脸对妈妈说:“妈妈,我想尝尝哪个更甜,我想把那个最甜的给你吃。”此时,妈妈的眼中闪烁着晶莹的泪光……我想这个故事显然是告诫教育者一定要善于倾听,要给孩子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了解孩子真实的所思所想,这是进行教育的前提。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我对此真是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10.
吴玉琴 《宁夏教育》2006,(7):137-138
孩子一旦网络成瘾,要想戒网是非常痛苦的事,这跟吸毒者戒毒无异。所以,最好是及早发现孩子过度使用网络的苗头,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11.
早教     
《母婴世界》2014,(11):146-147
我发现孩子现在出口就是网络流行语,什么“伤不起”“蛋定”等等,一开始觉得没什么,但现在越说越多,这可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我的儿子今年上小学三年级,最近天天追着我要电脑。我听说许多孩子玩电子游戏入迷,甚至双休日不吃不睡地玩个没完,这样必然影响学习和健康。我的孩子也比较喜欢玩游戏,我害怕他也会不受控制,不敢给他买。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既让孩子合理使用电脑又能不痴迷游戏?张纯颖:今天的中小学生是需要学会使用电脑和网络的。网络成瘾的青少年中  相似文献   

13.
目前,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是信息的海洋,是交流学习的平台,那么孩子到底要不要接触网络也成了家长们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孩子接触网络并非坏事,关键要看如何引导。正确的引导可以让孩子科学地利用网络来学习、娱乐,可以让已经"上网成瘾"的孩子变"玩"为"学"。家长们不妨抛弃拒绝心理,亲自去体验网络世界,接受和了解网络,并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温暖的双手。  相似文献   

14.
黄芹 《湖北教育》2005,(6):21-21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电脑如雨后春笋般涌进寻常百姓家。因疏于引导,我们一些孩子上网成瘾,让老师无奈,家长头痛。对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相似文献   

15.
何远 《湖南教育》2001,(16):39-40
半年前,我那“养在深闺”的电脑终于与网络联姻了。记得头一次上网,就像没见过世面的乡里孩子进了城,一个个新奇的“窗口”,一块块醒目的“路标”常常弄得我左顾右盼、上窜下跳。  相似文献   

16.
认识海灵的母亲何一萍是在一次研讨会上。当时何一萍发言的题目是《叙说生命:一位小学生网络作文的个案研究》。她的研究对象就是她的女儿——海灵。她的论文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同时也吸引了我。我的兴趣不在于她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我感兴趣是因为我的工作。对于网络,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它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孩子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孩子沉溺于与网友聊天、与网友见面;孩子看到了他们不该看的内容……在做热线咨询时,我们也听到了很多父母的叹息甚至哭泣。面对父母“我们该怎么办”的追问,我们真的很无奈。《少年儿童研究》杂志的宗旨是“父母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我们也一直在努力践行着这个宗旨。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却不能给父母提供有效的帮助。我们缺少成功的经验。我们不敢贸然地告诉父母该如何。我们为此愧疚,为此焦虑。何一萍的研究及她的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一缕阳光。她是那么成功地让女儿走上了网络,女儿又是那么健康地在网络上成长,真是太好了。我急切地向何一萍约稿。感谢何一萍的理解与支持,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有了这期的文字。何一萍的经验是一个个体的经验。这个经验不可能对所有的父母都适用,但是它给了我信心,让我真切地看到网络对于孩子来说不是洪水,也可以是滋润生命的小溪。您也许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起码我们不要因为孩子接触网络出现行为问题。就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网络。也许是我的想法天真,我曾经想。有时候一条狗之所以咬了人,可能恰恰是人的那种敌视与戒备惹恼了它。如果我们的内心是友好与温柔的。也许它的反应就不会那么凶猛。但是我们对狗的定势式的恐惧使我们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当然。如果能避开你不了解的一条狗,还是避开的好,但是当我们不得不交锋的时候,选择另外一种方式也许会有惊喜。有时候态度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个比喻也许不恰当。但是也有一些类似。这就是我编发此文的目的。本来是想晚一点推出的,但是8月19日是何一萍的女儿在网上注册的日子。所以她想在这个月让这篇稿子与读者见面。也好。只要作者能写出来。我巴不得早些,一来让读者早日看到。再一也算我们给海灵的一份礼物——她的行为能让一些孩子受益,她已经有了贡献。她该为此自豪。这将是一个系列,此期刊出的是第一篇。我一直以为。父母的实践经验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它比专家的指导更有参考价值。我以此系列再一次表明我的观点。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拿起笔写下您的经验与教训。或者打电话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7.
毛妞     
我的孩子睿睿5个月大时,我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上班后孩子需要有一个人来帮我带,经多方打听,仔细筛选,最后决定请我表舅的孩子、16岁的毛妞来帮忙。我们全家打心眼里感谢毛妞。她来了之后,我告诉她主要的任务便是:帮助我带孩子,给孩子洗洗衣服,我不在时,她负责孩子的一切,说实话,把5个月大的孩子托付给一个16岁的孩子,我是不放心的。 16岁的毛妞,满脸稚嫩,别看她是农村的孩子;身为家中的老小,爸妈也是百般呵护的,好些活儿都做不了,为此,我专门 在家中带了她两个星期,从怎样喂 孩子,怎样抱孩子,怎样给孩子做 辅…  相似文献   

18.
杭州读者王华说:我家孩子对上网很痴迷,有时查一些学习资料倒还好,但他玩起游戏来废寝忘食。我担心这样会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再说网上一些不健康的东西对孩子危害很大。我该怎么教育他?相信很多家长都有和王华一样的烦恼,现代社会,网络正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孩子也不可避免地要接触网络。怎样带领孩子畅游良莠并存的网络世界呢?让我们来听听一些家长的看法吧。  相似文献   

19.
孟迁 《小读者》2013,(8):76-77
济南某中专女生被室友打伤、退学的新闻在电视和网络上疯传了很长一段日子,所有家长在看到这则新闻时,大概都在暗自祈祷:千万别让我的孩子遭遇这种可怕的事情!每当看到孩子被同学孤立、欺负,不愿上学,乃至心情灰暗、自伤甚至自杀的事情,我们都要心痛,父母究竟能为孩子做点什么?  相似文献   

20.
王蕾 《山东教育》2002,(27):43-43
自从我园的保教活动进行了改革———实施主题活动后,因为主题活动打破了以前六科教学的局限,实施网络性教育,相对来说,难度增加了。大家认为家园互动配合起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究竟如何来做,以下是我的几点经验。一、家长参与确定主题我们将确定主题这个权利分为三份,孩子、家长和老师。根据孩子的在家、在园的表现、兴趣等,由老师和家长共同提出自己的方案,经老师最后分析确定,设计出主题的网络,张贴在家园联系板上。家长根据自己对主题的分析、理解,对网络进行补充与修改,同时与老师共同为主题的开展做好知识、物质等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