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学术道德失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腐败"是当今我国学界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严重的学术腐败既会阻滞我国学术的发展与繁荣,延缓我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也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正因为如此,整治学术腐败的呼声近年来在学界日益高涨.对于如何整治学术腐败,学者们"见仁见智",开出了不同的"处方".我们认为,学术腐败是学术人学术道德失范的外在行为表现,因而,整治学术腐败,必须控制学术人的学术道德失范.但是,何为学术道德失范?其主要的根源是什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整治?诸如此类的问题理论界还鲜有探讨.本文尝试着对上述问题谈谈我们初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社会出现的道德信仰危机与学术腐败不无关系。贾如在《中国青年报》11月13 日撰文认为,造成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在于:(1)“双肩挑”——裁判员与运动员集于一身。学术腐败与我国高校、科研机构中一个特定的人群紧密相关,这就是“双肩挑”的所谓“学者兼官员”。他们是学者,拥有教授的头衔,他们又是官员,担任着一定的行政职务。作为学者,他们是运动员,作为官员,他们是裁判员。这种特殊的身份很容易滋生学术腐败和带来学术不公。(2)行政权侵犯学术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学术腐败已到了触目惊心、见怪不怪的地步,这不仅制约了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且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对学术腐败现象学者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大多没有触及和挖掘其深层原因--垄断.  相似文献   

4.
学术腐败的危害、影响之大是建国以来少有的。学术腐败表现的形式有: 抄袭剽窃、粗制滥造和功利主义明显等方面。造成学术腐败的原因主要有: 社会上功利主义盛行和学术界的浮躁情绪, 教师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 学术评价机制的缺陷, 高校教师精力的过度分散和透支。救治学术腐败既要依靠社会的法制建设, 也要提倡学者的道德精神和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吴之如 《师道》2009,(10):18-18
《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科教学界频繁爆出造假、抄袭等丑闻。近日,国内一家权威科研机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学术腐败等问题召开了专门的座谈会,并称出现一系列学术腐败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为突出的就是学术评价体系问题严重,专家学者呼吁划清官学界限,让行政机构退出评比。  相似文献   

6.
防治学术腐败 促进社科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研究贵在创新。对于当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来说,学术创新的一大障碍,就是学术内部腐败现象的孳生。因此,提倡学术创新,必须同时反对学术腐败。对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这样,对我们每个在高等学校从事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科研人员也是这样。可以说,提倡学术创新和防治学术腐败,不仅牵涉学者个人的人格道德、学术水平、创新能力问题,也直接关系到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声誉,关系到人文社会科学本身的生存、发展、改革、提高,必须引起社会科学界的重视,也是社会科学自律、自强的前提。 引起社会反感、社科学人痛心疾首的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7.
学术期刊的失范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学术失范已经成为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甚至成了学界同仁们茶余饭后的一大谈资。在这种大背景下,学术期刊自然难以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时下,揭批学术失范的矛头不仅指向学者,也同样指向学术期刊。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学术期刊不仅不能同学术腐败同流合污、助桀为虐,而且要在防治学术腐败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的学风浮躁和学术腐败现象,既与学者个人的学术道德和素养有关,也与社会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有关,还与当前的人文心态和管理体制有关.要采取切实措施避免学风浮躁,遏制学术腐败,维护学术尊严,倡行学术诚信.学者要以德修身、为人师表,诚实撰文、守信处事;要建章立制、严明法度,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的劳动和权益;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学术研究体制、学术评审制度及科研成果甄别、评价、公示与奖励机制;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和方法,严把学术论文发表关和学术专著出版关;加大新闻舆论媒体的监督、导向与揭露力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的学风浮躁和学术腐败现象,既与学者个人的学术素质有关,也与社会的学术氛围、当前的人文心态和管理体制有关。从主观角度来说,缺乏对学术本身的科学认识,应该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学术自由的历史渊源进行了考察,分析了学术自由的制约和学术腐败的根源,对政府和学者个人在维护学术自由和遏制学术腐败方面的具体做法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11.
对学术腐败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经济学角度考察了学术腐败形成的原因,并对学术腐败进行了效益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学术腐败的策略,认为提高对学术腐败的查处率,增强反学术腐败的广度和力度是有效打击学术腐败、对学术腐败者”从严处理”的必要前提,也是提高学术腐败成本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7,(2)
在中国学术界,有一个著名的打假“大侠”方舟子。方舟子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留学美国。几年前,他曾写了一本书《溃疡——直面中国学术腐败》,书中指出了多家媒体报道过18名研究人员的可疑学风,且皆为真名真姓。方舟子表示不惜为此上公堂当被告,但却没有一个人敢起诉。后来,他连续揭发了近300起学术腐败案例。可惜的是,竟有一些学者,抓住方舟子揭发学术腐败中的一  相似文献   

13.
99岁高龄的我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老人在听了两个小时年轻学者关于学术腐败和学术批评的 讲座后,对在座的几十位教授、副教授和研究生们讲了一席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4.
学术腐败是一种与科学的求真、求实相违背的不道德、不诚实、不规范行为。浮躁心理、功利心理、低成本心理等是其产生的原因。调整学者的心态、注重学术制度的形成、协调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加强学者对学术批评的认识、重视学术道德的建设等是防治学术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研腐败表现形式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腐败,也称为学术腐败,有的学者认为应称"学术不端".高等学校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是不曾被玷污的"象牙塔",然而现在不断有各种抄袭、剽窃以及学术造假行为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16.
学术腐败是一种与科学的求真、求实相违背的不道德、不诚实、不规范行为.浮躁心理、功利心理、低成本心理等是其产生的原因.调整学者的心态、注重学术制度的形成、协调行政与学术的关系、加强学者对学术批评的认识、重视学术道德的建设等是防治学术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各种学术腐败现象日益加剧,严重影响我国学术界研究风气和健康发展。为此众多学者积极探讨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治理对策。本文在梳理归纳原因的基础上,就完善学术管理体制、健全学术评价机制、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规范学术出版市场、构建学术诚信机制等相关研究进行分析概述,希望有助于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促进治理对策的完善与实施。  相似文献   

18.
学术腐败防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转型时期,消极腐败现象不仅在政治与经济领域内滋生蔓延,还侵蚀学术研究,在学术界生根发芽。近些年来,经网络等媒体曝光的学术腐败现象层出不穷。对于形形色色的学术腐败现象,不仅社会民众奋力谴责,官方与学术界也积极努力予以打击和遏制,学术腐败成为千夫所指的对象。然而,学术腐败现象还是时有发生,在有些方面还比较严重,几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在这一背景下,研究如何防治学术腐败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学风的问题已经闹得沸沸扬扬了。从“学风不正”到“学术腐败” ,丑闻越来越骇人听闻 ,引起的指责也越来越严厉。虽说有许多正直的学者一直都在默默地耕耘 ,整个学术界也并没有成为一潭浊水 ,但是这种清者自清、浊者自浊的情形决不能成为我们对学术腐败掉以轻心的借口 ,理由有二 :首先 ,学术乃天下公器 ,任何个人的学术活动都是整个学术界的组成部分 ,正如局部细胞的坏死终将导致整个生命的危险一样 ,部分人在学术活动中的不正当行为终将败坏整个中国学术界的声誉 ,我们必须对学术界腐败现象保持足够的警惕 ,正直的学者不能满足于…  相似文献   

20.
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现象严重影响了学术的圣洁和声誉,成为扼杀创新人才,危害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失范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本质上是社会性道德失范在学术界的缩影,是部分学术研究人员道德滑坡的具体表现;从理性选择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是社会成员基于效益最大化原则的理性选择;从社会控制理论角度看,学术腐败现象从产生到逐渐蔓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术腐败行为控制失误的必然结果。治理学术腐败要道德自律、制度他律双管齐下,通过制度创新,端正学术研究风气,强化学术道德建设,优化学术生态环境,规范学术研究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