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非是先秦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法”、“术”、“势”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韩非的术治包括领导艺术和阴谋权术,其中的领导艺术对校长治校极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传统意义上,学界习惯将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韩非划入“法家”的阵营,这其实是对韩非政治思想极大的误解。在韩非思想中,“法”或“术”都只是他用以维护专制君主绝对统治的得力工具和必要手段,并非他的政治思想的最终目的。因此,若将韩非称为“法家”、“术家”或“法术家”都是存有疑问的。而“势”治的思想则可以说是韩非政治思想的归旨和核心所在,在理论上充分体现出其坚决捍卫专制统治的绝对君权的政治主张。因此,韩非应该称为“势家”。  相似文献   

3.
韩非的政治学说是法、术、势三者有机联系的统一体.历来研究先秦诸子的评论家,谈起韩非,多以其“法治”为讨论主题;这对探讨韩非的政治思想,自然是有益的.不过,研究韩非,更应发掘他“法治”思想的发端和归旨.我认为,这个发端和归旨就是“势治”.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一抛砖之举,并冀就教于学术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4.
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韩非,继承并发展了法家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创立了“法。术、势”三者结合的尊主安国的专制主义理论。韩非好刑名法术之学,他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历史进化论和人性好利论。在国家的权力结构上,他主张实行绝对的君主专制制度,认为君主操法、术、势三柄,便能驾驭臣下和统治人民,反对以仁义治天下。在学术思想上,他明显地接受了苟于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发展了他“人性恶”的性恶论,并从老子的著作中丰富了他“君人南面”术的思想,使他对于“术”的论证更富有理论性,从而建立起…  相似文献   

5.
韩非子的治国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的治国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政治思想的总结与实践,“法”、“术”、“势”是其政权管理体系中的基本手段,三者融会贯通于一体,均是对国家政权管理形式及权势运作机制的设计。韩非的非道德主义及高度的君主专制思想,使其治国思想体系中君权与民权处于极端对立状态,是其天然的致命弱点。  相似文献   

6.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其法治思想是围绕"道"而进行的。韩非有关"道"的论述与他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7.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建构了以法为核心、以法术势为基本逻辑框架的法治思想.其法治思想是围绕"道"而进行的.韩非有关"道"的论述与他的法治、术治、势治思想都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8.
韩非是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他的政治学说中,以法为中心,坚持法、术、势有机结合的管理思想,占有着突出的重要地位。他的这一管理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国家政权建设不无借鉴意义。本文就此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虹 《青海教育》2002,(10):29-30
韩非,我国战国末期的著名思想家,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博学多闻,知识丰富,眼光犀利,对人情世故观察之细微深刻是惊人的。韩非政治思想的哲学基础是荀子的性恶论。在韩非看来,人与人之间没有任何真正的感情,只有各自的利益,社会就是这样一个人人各谋其利的集合体。基于对人性和社会的这种深刻洞察,他提出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专制论。这对当时正在发展起来的地主阶级政权和君主专制制度是求之不得的统治秘诀,难怪秦王政对它如此欣羡和赞叹不已了。在韩非法、术、势君主专制理论的体系中,法占重  相似文献   

10.
韩非论术     
春秋战国时代,是新旧社会交替的时代。韩非的立场,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与当时韩国的贵族阶级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终生的政治斗争,所以他的言论主要是政治方面的言论。韩非的政治言论有三个部分:法、术、势。《韩非子》一书,言术的部分,占全书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韩非的政治言论,又以言术的部分是最尖锐而深刻,本文专谈韩非所言之术。什么是韩非所言之术?他说:“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定法)  相似文献   

11.
韩非“法治”思想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各国的变法历史经验,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申不害、慎到的法治思想,形成了系统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深刻把握韩非法治思想之精神要义,能为我国法制建设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智子疑邻》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是战国末期韩国的公子,约生于公元前280年,卒于233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问不及韩非。韩非口吃,不善于口头谈吐,而善于书面著述。他继承了荀子讲究“刑”的思想,又杂采了老子的“术”、商鞅的“法”、申不害的“形名”,成为先秦一位集法家之大成的思想家。他的政治主张受到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秦始皇的赞赏,入秦后,由于李斯、姚贾的嫉妒下狱身亡。  相似文献   

13.
韩非认为:在“人民众而货财寡”及“皆挟自为心”的情况下,需要法律来“禁暴止乱”;国家应重视法律的运用,实行酷刑以达到“以刑去刑”的目的;君主治理国家关键要集大权于一身,以法律为主要工具,“法”、“势”、“术”三者并重,以达到维护君主专制主义统治的目的。韩非的法律思想对统治中国数千年的以刑法为主体的封建法律体系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韩非的一整套思想是建立在他的人性论基础之上的,而他的人性论是对《老子》的汲取和改造。他将人性发挥为德、得二端,德类于今日所谓道德之义,而得则是人的欲望,人性的运作机制就是德、得二端的斗争。这一人性内部斗争势必发展为对他人的斗争,基于此,才能理解韩非的术、法、势思想  相似文献   

15.
韩非在其人人皆自利、自为的人性论基础上,强调"世异事异""事异备变"的变法主张。韩非的政治哲学是建立在道、理和德相应的形而上学基础上的。"道"为让万物之所以存在和变化的自然客观规律(准确地说,即"道"具有自然本性、经验和功用意义);而"理"则是具有功利色彩的万物各自的特殊规律,并且它是"道"的可认识性、可言说性和可操作性的外在表现;"德"(得)即万物普遍的实得道理,从而形成事物固有的本质。韩非综合吸收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的思想,创建了其法、术、势三者相统一的政治哲学思想。在这三者形成的有机共同体中,法是核心,而术、势则为两个辅翼。韩非的政治哲学思想的功过在历史与现实层面都得到了评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史上,韩非是公认的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批判地汲取儒、法、道、墨诸家的思想成果,同时参考七国变法的实践经验,创建了一种法、势、术相结合的政治理论,主张国君依靠封建政权的力量,运用权术驾御群臣,使官民严守法令,牢固地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在韩非的政治学说中,阐述术数的内容特别多,几乎占了《韩非子》一半以上的篇幅。他把申不害的术治思想作了充分的发挥。本文拟就此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韩非的德法观是建立在"人皆挟自为心"的人性论之上的,他对儒家的道德仁义和"德治"思想的批判、对道德概念的法家式改造,并不是为了否定道德自身,而是希望通过法治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韩非德法观发展的结果是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统治理念的提出,其"德""法"观对后来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并对当代中国治国方略的抉择多有鉴借。  相似文献   

18.
刑赏思想在韩非以法、术、势为手段的治国方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法、术、势三者皆以刑赏为内容和手段.韩非刑赏思想中有关刑赏的依据、刑赏权的归属、刑赏的对象、刑赏的原则等内容,力刑赏在其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充分的例证.韩非刑赏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对正处于经济与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我国法治实践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虽然伊壁鸠鲁哲学的核心是本体性的治疗哲学或快乐主义的伦理学,但是他也有很丰富的政治哲学思想。伊壁鸠鲁的政治思想是围绕“社会契约说”展开的。文章主要从“社会契约说”的理论基础、思想内容及历史意义三个方面,对伊壁鸠鲁“社会契约说”政治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同志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 ,他认为 ,“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抓好思想政治工作 ,是我们办好一切事情的保障” ,“我们党历来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 ,“愈是改革开放 ,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