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看《红楼梦》,发现大观园里的语文活动可谓丰富多彩,五花八门,有创建诗社、对诗、制谜猜谜、为各个景点题名、作联等等,少男少女们在活动中兴趣盎然地学着语文,用着语文。在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贾政带着宝玉和众清客一边游览大观园,一边为各个景点题名、作联。在这个过程中,宝玉才思敏捷,不落俗套,清新雅致的匾额对联脱口而出。"沁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第17回写贾政带领一批清客游览大观园。他命人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  相似文献   

3.
山水名胜楹联艺术谈张敬邻《红楼梦》第十七回开篇说到营造大观园工程告竣,万事俱备,只欠匾额与对联。众清客为讨好贾政,吹捧他“一拟定佳”,这贾政最了解自己,他推说道:“我自幼于花鸟山水题咏上就平平的,如今上了年纪,旦案牍劳烦,于这怡情说性的文章更生疏了。...  相似文献   

4.
<正>贾政召来宝玉以及众清客,“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园中桥上有一亭子欲题一匾额。众人或直接移用“翼然”二字;或借鉴化用“泻出于两峰之间”而题之为“泻玉”;唯有宝玉依据桥边情境,独创“沁芳”二字,方可匹配桥上之亭,方成和谐新雅之景。三种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据情独创”,愚以为,“移用”“化用”不足夸,据情独创显荣华。移用者,“翼然”之名可窥一斑也。所谓移用,就是直接拿来,为我所用。人之所有,我之所无;  相似文献   

5.
小时候我看《红楼梦》是跳着看的,跳过的总是那些诗文、对联、灯谜之类的。等到学会品读的时候,我才知道曾经错过了怎样的一段景致。读“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我突然感悟到,这岂不是一篇很好的文学讲义?宝玉在大观园,在他的父亲面前初展才情,一批清客在旁捧场迎合,无论是宝玉对众人的批驳,还是众清客对他的赞语,都是极好的文学点评。宝玉将“泻玉”贬为“粗俗不雅”而写作“沁芳”,将犯了正名的“杏花村”改作“稻香村”,诸如此类,宝玉和众人的那番理论,其实便是作者的文学审美观,让人们从中得到点拨。更让我叫好叫绝的是…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第十七回讲贾政借大观园告竣题匾额对联的机会,试试宝玉的学业,便带着宝玉和一帮清客来到园内。每到一处,观完景致,贾政便命宝玉题对。贾政实在是太不会教育孩子了,他根本不懂得赏识孩子,也不知道如何尊重孩子。  相似文献   

7.
说"清客"     
<红楼梦>第17回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说贾政带了一干人到大观园,要为园内诸景初拟匾额、对联.今人作评述时有云:"贾政带了当时作家协会的著名作家去品题."--潘知常先生在上海电视台2010年9月1日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中作如是比拟.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我看《红楼梦》是跳着看的,跳 过的总是那些诗文、对联、灯谜之类。等到 学会品读的时候,我才知道曾经错过了怎样 一段景致。 读《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我突然 感悟到,这岂不是一篇很好的文学讲义?宝 玉在大观园,在他的父亲面前初展才情,一 批清客在旁捧场迎合,无论是宝玉对众人的 批驳,还是众清客对他的赞誉,都是极好的 点评。宝玉将"泻玉"贬为"粗俗不雅",而 写作"沁芳",将犯了正名的"杏花村"改为 "稻香村",诸如此类,宝玉和众人那番理论, 其实便是作者的文学审美观,让人们从中得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观园,因而小说的基本情节也依托大观园,可以说,庭园建筑支撑起整个小说的结构大厦。“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贾元春《大观园》)在小说中,曹雪芹用诗一般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一座别样美丽的清代园林。第十七、八回,通过贾政、元妃游览大观园,把园内景点尽收眼底,集中展示了大观园园林的艺术美。贾政等人游览大观园,首先见的是一座假山,这是典型的中国园林景观,正如贾政赞叹:“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假山的堆砌成为一障景,造成园中的曲…  相似文献   

10.
<正>材料作文写什么,符合命题的题意无疑是第一要旨,但这只是作文表达最基本最基础最起码的要求。譬如2022年语文高考全国甲卷的作文命题:《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  相似文献   

12.
贾政是《红楼梦》中一个正派的封建知识分子,他深受儒家影响,信奉“修齐治平”。作者多侧面地揭示了这一形象的悲剧性。本文试图在对贾政形象的悲剧性略作揭示的基础上,探讨他与宝玉形象的参照关系,挖掘这一形象所蕴含的男性世界的悲剧。一、贾政形象的定位 作者把贾政形象定位为三点:个人身份是正派的读书人,家族角色是文字辈的继承人,社会角色是无所作为的臣子。由此,作者揭示了贾政的尴尬处境和悲剧性人生。就个人身份而言,贾政是文字辈中唯一的读书人。他“自幼酷爱读书”(第2回)。作者评道:“这贾政最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济弱扶危,大有…  相似文献   

13.
或许我们确实是一个谦逊的民族,故而,对人历来“严格要求”,对少不更事的孩子尤其如此。鲁迅就说过“若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未说之前早已错了。”为的是怕孩子表扬所多了,头大,进而“表扬冲昏了头脑”以致张狂起来。 《红楼梦》第17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有段描述,从教育的角度看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肖倩 《同学少年》2013,(6):29-29
贾政要求宝玉给大观园中的各景点命名,且各处馆阁的名字都匠心独具,贾政虽面露不悦,心中却是大喜,可见宝玉这文学“歪才”的功夫了得。对此,我是无比欣赏的。  相似文献   

15.
<正>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题背景材料是《红楼梦》“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的相关情节,要求考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对此,詹丹教授在《光明网》撰文指出:全国甲卷作文题“算不算是考《红楼梦》了?我的回答是。写作材料虽从《红楼梦》中选出,但从具体要求看,跟考《红楼梦》的阅读,没太大关系。”[1]此言一出,震惊了语文教学界。作文题背景材料“大观园试才题对额”相关情节有214个字,写作具体要求竟然与《红楼梦》的阅读没有太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贾政长子贾珠的遗孀李纨,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第十一位,是大观园中一班少女少男的领袖。她从第三回出场,一直贯穿到终卷,粗略统计,全书一百二十回,她出场至少在四十回以上。曹雪芹在李纨身上所花的笔墨,在金陵十二钗中,仅次于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凤姐,不但远远多于过早天逝的可卿、年未及笄  相似文献   

17.
成志伟 《课外阅读》2013,(11):44-45
清代大文豪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描写了许多大观园人物制猜灯谜的生动细节,甚至在回目上直接点出。如第二十二回回目为"听曲文宝玉悟禅机制灯谜贾政悲谶语",第五十回回目为"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都在回  相似文献   

18.
却说众宾客都已散了,贾赦、贾政引着雨村、郑燮几位世交进来拜见老夫人。又于抱厦设下一席。贾政命宝玉见过郑燮。那郑燮早就听说过贾府这位衔玉而生的公子,今日见他语音清朗,谈吐有致,不免赞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郑某在世兄面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道:“克柔兄过奖了。”便与众人畅饮清谈。  相似文献   

19.
贾政是一个清官忠臣,虽然平庸无能。他先是任工部员外郎,期间点了一回学差,政绩如何不很清楚,但无疑是个忠臣。大概念及元妃情面,“工部将贾政保列一等。二月,吏部带领引见。皇上念贾政勤俭谨慎,即放了江西粮道”。贾政上任后,“只有一心做好官”,对州县折收粮米、  相似文献   

20.
张志 《成都师专学报》2000,19(1):37-40,55
针对李金松先生所谓《红楼梦》庚辰本第七十八回有别于程高本的一处“异文”,为“脂抄庚辰本乃系后人作伪而未被欧阳健先生提及的一条至为重要的新证据”,指出此“异文”文辞既不鄙陋,与贾政的一向性格也不相左,而且也没有歪曲宝玉形象,更没有同第十三、第六十三两回提到的贾敬为“进士”的叙述相矛盾。因此,第七十八回这段文字根本就不是什么“脂本作伪”的“重要的新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