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报办刊办新媒体,差错总是难以避免,但人们非常重视防止出现大差错,往往忽视了小差错。本文以参评新闻奖为例,浅析采编工作中常见差错的校正,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抚州日报社借助新技术积极探索新媒体报道差错防范的新路径,引进新采编系统平台,规范业务采编流程,开展相关业务培训;建立健全多部门联动机制,变“三审三校”为“N审N校”,加强各平台的交流互补。这一“机制+平台”模式,有利于采编人员业务特长和各平台效能的最大发挥,有效防范了新媒体报道差错。  相似文献   

3.
报纸差错一直被报人和读者所深恶痛绝,可是不管怎么努力,差错总是难以绝迹。所以,防错纠错被视为报纸出版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新闻采编是一项细致的工作,也是新闻传播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而新闻采编又涉及多种因素,其中任何一种因素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差错的出现。一旦记者在采写环节埋下“地雷”,就很难在后续的流程中加以彻底、准确的排除。  相似文献   

4.
随着报纸行业的办公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现在,许多报社的采编业务都是在采编网络中完成的.这使传统的采编排校环节操作上简化了,报纸处理新闻信息量的水平和能力大为提高.出版的时效性进一步加强,出版的周期加快,信息容量增大,使人们一致看好电子技术在出报环节中的运用.然而在叫好的同时,无形中忽略了其操作上产生新的差错带来的负效应.事实上,许多报纸采用电脑系统后,报纸差错率一直居高不下.在众多因素里,不能不说与电脑的应用也有一定的联系.电脑的一些操作上的特点使得在其操作上和环节中都很容易产生差错.对这样一些具有新特点的差错的忽略,致使在报纸的版面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由此产生的差错,像“总理”错成“总经理”等这样的笑话不时地冒出来,读者愤然,编者愕然.  相似文献   

5.
陈春淋 《新闻战线》2020,(5):112-114
差错数量是衡量报纸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因差错造成重大损失及负面影响的屡见不鲜。降低报纸差错率,编校人员要拓展知识面,遵守采编程序,也要善于总结经验,找出原因,切实提高业务水平。  相似文献   

6.
一、隐性差错的概念媒体差错,是媒体人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企业媒体同样不能例外。差错有大有小,但无论大小都会对媒体公信力、品牌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影响会更加深远和恶劣。正所谓,宣传无小事,处处关政治。可以说,媒体差错率,直接反映采编队伍的水平,反映一个媒体的管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变迁,信息化进程的加速,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作为新闻发布的主导者新闻记者起着非常重要的把关作用,在新闻发布的同时越来越得到这个飞速信息时代的考验,是否属实,是否正面,是否有全面,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是很关键的,就新闻采编无纸化下的差错把关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钱峰 《新闻实践》2015,(2):63-64
减少办报错误、提高办报质量,是一张报纸最基础的任务,与每位采编人员息息相关。本人从事记者职业13年,在防错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惨痛的教训。前不久绍兴晚报举行报纸防错座谈会,就记者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做一总结。报道出错一般可以分为事实性差错和技术性差错,对此一一进行解剖分析,做到警钟长鸣。一、技术性差错:往往是自己大意或者放松警惕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出版物在用词和用字等方面,差错很多,应该引起我们采编人员的重视。笔者就在大众传媒中常见的部分差错,举几例略加分析,并就教于新闻出版界同行。 ①我们不愿看到中美关系恶化,但这不完全取决于中方(见《光明日报》1991年5月10日一版)。 ②回顾这15年走过的光辉历程,我们不能不提到一个与时  相似文献   

10.
大连日报为切实保证出版工作质量,防止出现差错,制定采编工作“十问”制度。一、新闻立意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中的政治观点、概念、提法是否准确?涉及港澳台时提法是否正  相似文献   

11.
毕维娜 《青年记者》2016,(24):57-58
自从有了报纸,差错就与报纸相伴而生.报纸的发展史同时也是报纸采编人员与差错不断斗争的历史.本文以《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为例,分析报纸差错的类型和产生的原因,以期找到避免差错的方法,提高报纸质量. 差错类型以文字性差错为主 《新京报》和《北京青年报》是北京两家重要的都市类报纸,将它们作为研究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特别是《新京报》,它是国内少有的在第二版重要位置设置“更正与说明”专栏、刊登其错误以致歉读者的报纸.这种举措体现了《新京报》对读者的高度责任感.笔者统计了《新京报》2015年10月1日至30日的差错,并对其进行分析.经统计,发现《新京报》在该月共出现差错37次,其中事实性差错12次,文字性差错25次.  相似文献   

12.
最近参加了一次被称为“政府行为”的全国性报纸质量检查活动。检查的内容包括舆论导向、编校质量等多项内容。现就采编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纳于后,或许对我们减少差错,提高报纸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王筠 《新闻战线》2020,(11):116-118
为最大限度减少文字差错,提高办报质量,使版面得到进一步净化,以适应受众对报纸的需求,各级各类报人应着眼媒体的健康长远发展,从根本上改变轻视检校岗位的思维定式,把检校岗位与采编岗位均视为纸媒新闻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通过强化检校人员素质、配备充足校检力量、堵错关口前移、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等措施,筑牢文字差错"防火墙"。  相似文献   

14.
大连日报为切实保证出版工作质量,防止出现差错,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采编工作"十问"制度。一、新闻立意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文中的政治观点、概念、提法是否准确?涉及港澳台时提法是否正确?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07,(9):60-62
<正>国内大部分报社已经采用新闻采编网络系统,实现了报纸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报社上了采编系统平台后,的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为编辑记者及报社领导查寻相关数据提供了方便,但报纸上的重稿、差错仍时有发生,有些报社甚至出现了签发后的大样文件被修改的人为事故。如何提高报纸的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困扰很多报社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高科技时代的到来,新闻图片因其巨大的视觉冲击力、直观的形象、极强的动感等诸多优点,成为各大新闻媒体不惜版面争相刊载的对象。好图片在美化各级各类报刊杂志版面的同时,更带给读者美的享受。目前报纸上经常采用的图片种类较多,从功能上看,有作为独立报道体裁的新闻照片、新闻漫画,也有作为文字陪衬的装饰性照片、图饰,还有作为文字报道补充的示意图等。随着媒体采编人员业务素质的大幅提升,许多文字记者也端起了数码相机、长焦镜头。这使得单调、色彩单一的报刊杂志面孔越来越明快、活泼。然而,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越来越多的图片中,差错时有发生,给报刊杂志及采编人员的形象带来极大的损害。对引起图片差错的原因,笔者略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武志敏 《编辑之友》2011,(10):76-77
随着刊物采编环节电子化的普及,电子稿件相比传统手写稿件来说,在编审环节的录入方面差错大大降低了,表面上看校对工作应该比以前轻松,但实际上新形势下对校对工作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为追求时效性,刊物出版周期比以前大大缩短;为了降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新闻     
湖南日报规定采编人员"五不准"湖南日报近日公布了《关于改进采编作风接受社会监督的规定》,提出了"五不准"的要求:一、不准记者挂名写稿,即没有参与采写不得在通讯员的稿件上署名;二、不准搞"有偿新闻",不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企业和产品做广告;三、不准利用采编之便以任何形式索要和接受采访对象提供的钱物和有价证券、信用卡等;四、不准以"公开曝光"、编发"内参"等方式要挟他人以达到个人目的;五、不准搞虚假新闻,刊发失实报道或有重大差错的报道,一经发现,即予更正。湖南日报还公布了举报电话,欢迎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19.
魏志刚  李曦 《新闻前哨》2008,(11):63-64
在报纸的新闻出版工作中,校对检查和版式设计制作是两个相互交叉的重要环节,且关联度非常高。在许多报社,二者同属一个部门,就是为了便于协同工作,减少见报差错。在网络化采编流程中,为了提高出版质量和效率。实现又好又快地出报,校检环节和版面环节如何互动互补。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党报,是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平台。现如今,随着报纸不断扩版和时效性要求的提高,党报采编人员的工作量也相应增加了,这同时意味着差错出现的几率也会增高。编辑不仅要组稿、编稿,还要组版,遇到特殊情况时,难免陷于首尾不能兼顾的境地。因此,越是在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