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社会是在人类劳动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人类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的。因此,只有通过对劳动发展历史的考察,研究劳动结构及其与生产力的关系,才能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本文就此谈了自己的有关见解。  相似文献   

2.
根据中国农村"准自耕农"社会结构特点,基于非劳动禀赋的异质性,构建了一条向上倾斜的同质劳动供给曲线,以此解释中国同质非熟练劳动在向城市流动中实际工资缓慢上涨的现象。中国农村不同地区及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户,单位劳动可资利用的非劳动禀赋存在广泛差异。即使劳动是同质的,单位劳动生产力及劳动收入也有很大差别。随着劳动需求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将沿着务农收入或保留工资由低到高的顺序向城市流动,劳动供给价格及务工均衡工资率不断上升。而且,随着拥有禀赋更少的劳动离开农村,继续务农的单位农村劳动拥有的禀赋及劳动收入也会相应增加。最终,同质劳动收入将在务工和务农、不同农户间相等时达到均衡,实现劳动的优化配置,劳动收入差别只来自劳动质量差别。  相似文献   

3.
索磊  祗新生  暴侠 《教育探索》2003,24(10):50-52
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社会生产力未能提供教育发展所需的充分的物资基础和农村教育未能促进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中存在问题的症结在于由城乡差异导致的教育机会不均等。因此,要想彻底解决农村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这是解决农村教育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教育改革进程浅析魏志春七十年代末,我国农村开始推行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和农村社会的全面改革。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基础的农村教育,在80年代初,也开始了以中等教育结构改革为先导。继而发展为以地...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农业现代化,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农村成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一方面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另一方面又给劳动群众和社会带来了不幸和灾难。所以,人们不断探索既能跨越资本主义、又能使社会生产力飞跃发展的历史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从世界所处时代和中国历史实际出发,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符合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家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落后的国家和地区往往率先进入更先进的社会的历史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7.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股份合作制是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 ,更重要的是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股份合作制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 ;完善了企业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妇女双重劳动角色之间的冲突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社会问题。它不仅束缚了妇女的个性发展,也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社会生产力落后、社会生产和生活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城市妇女双得劳动角色冲突的根本原因。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依赖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同时,还需要社会、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股份合作制是资本联合与劳动联合相结合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原因,更重要的是适应了改革开放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股份合作制调整了农村的生产关系;完善了企业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0.
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是经济发展的根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观点将生产力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这是有其时代合理性的,但其局限也相当明显,特别是在涉及经济与教育的关系上表现得尤为突出。生产力是劳动素质技能的社会表现,提高劳动社会经济地位是提高其素质技能的保证,劳动素质技能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发展教育是提高劳动素质技能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在新中国农村改革历史上,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生产关系的“大跃进”.脱离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现状,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适应了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现状,为我国农村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农村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简论时间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节约劳动时间才能提高生产力,它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生产同样多的使用价值所用劳动时间多寡不同,节约劳动时间就意味着提高劳动生产率;二是指节约劳动时间意味着增加了自由时间,个人的充分发展使个体生产力得以提高,从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生产力。因此节约劳动时间就是发展生产力,也就是说时间就是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和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一贯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和作用。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分工、蒸汽力和机器是从十八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杆杠。”“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恩格斯也说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推动了产业革命,  相似文献   

14.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英明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学说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正确分析和总结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们在1857年至1858年写的《经济学手稿》中,第一次提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的论断,并指出:“劳动生产力是随著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①列宁也指出过:“农艺学的科学运用,打破了几世纪以来农业停滞状态,推动了(并且继续推动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迅速发展.”②但是,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发风水平的限制,无论是马文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没有指出科学…  相似文献   

15.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对教育正规化政策的纠正,从课时安排、实用性课程设置以及学科课程内容等多个方面构建起与革命根据地乡村社会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体系。延安时期革命根据地乡村学校劳动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有效推动了革命根据地教育的普及,也第一次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真正探寻出了乡村学校教育与农村社会实际有机融合的有效路径,成为革命根据地普及教育、提高生产力、改善生活水平和实施民众动员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内地劳动生产力区域结构的马克思主义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劳动生产力的差异是生产方式多样性的根本原因.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科学地指出了劳动生产力的七个决定因素.利用计量经济中的分层聚类方法,根据我国内地各省份劳动生产力决定因素的差异对区域进行聚类分析,对于认识我国区域间生产方式的差异和生产关系的不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形成了五种特色鲜明的劳动生产力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逐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农村必须走集体经济道路,实行体制集体化和产业集约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迈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浅谈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进一步提高对农村成人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1 .加快农村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农村人口 ,是不容忽视的受教育群体。和城市相比 ,农村的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教育水平相对落后 ,人均受教育的程度也有明显的差距。这些都直接制约着农村的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制约着农村劳动生产力的提高 ,制约着农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强对农村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 ,将极大地解放农村劳动生产力 ,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与市场竞争力 ,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进农…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以《资本论》研究对象为视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本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及和它相关的生产力。生产力的源泉是劳动力和自然资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使生产力高速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的生产力发展是扭曲的。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得出,推动生产力合理发展的生产关系的内涵是公平劳动。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在全体社会成员公平占有自然资源基础上实现公平劳动的生产关系作用下,促进生产力中创造财富的源泉——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科学开发及使用,实现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马克思的科学发展观对中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强国富民的改革开放之路,扭转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朴实而睿智的话语,引领中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而拉开了中国农村体制改革的序幕;确立了中国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揭示了科学技术对于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第一位的变革作用,指明了中国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途径,对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起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