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谷兵兵  张申 《声屏世界》2012,(12):23-24
一部优秀的纪录片一定有它独到之处,或是前期拍摄,或是后期剪辑。由大连广播电视台制作的纪录片《黑尾鸥之生死》先后获得中国广播电视星光奖最佳纪录片奖、国家广电总局国产纪录片扶持奖、四川电视节评委会奖。就其拍摄手段以及使用设备而言,此片没有任何过人之处,是什么原因使其获得如此殊荣?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剪辑,是剪辑使那些散乱的甚至是平淡的素材生发出新的魅力,有了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齐萌  曾卓昆 《视听界》2004,(5):89-90
《透视人体》系列节目是由BBC拍摄,通过《探索》(DISCOVERY)频道引进到中国的一套科技题材的纪录片。科教题材几乎一直是纪录片的必选。用记录的方式讲述科学,有一种权威感,这与科学的权威感是一致的。另外,用纪录片的方式讲述了科学之后,再利用大众传媒进行传播,符合人们对于传媒教育功能的期望,虽然关于传播效果的争论由来已久。不管怎么说,人们在用纪录片记录知识。在“一切皆娱乐”浪潮的影响下,似乎连纪录片也出现了娱乐化的倾向。《探索》亚洲网络的中国区副总裁曾指出,将《探索》的节目称为纪录片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探索》的电视片是纪实娱乐节目。  相似文献   

3.
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而电影纪录片从产生到现在逐渐走上屏幕则是把创作者的主观意图与事件本身的客观真实进一步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汶川紧急救援》特别节目,规模宏大,内涵浑厚,震撼人心,是中国广播史上的空前壮举。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一位普通的女孩即将动身前往青海称多,这本没有什么特别。然而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她此行的内容:她在宁波募集到一笔钱,将购买几百个篮球和学习用品送给高原的藏族小朋友。沿海、高原,汉族、藏族,这些极富对比的内容让我们立刻有了采访的冲动。就在她出发的前一天,我们找到了这位让我们好奇的助学志愿者。  相似文献   

6.
基于互联网生产、生长的《人生一串》系列纪录片完全颠覆了中国纪录片创作的传统,给中国纪录片创作带来了新变化。纪录片创作必须遵循互联网思维规律,要以用户为中心,以青年亚文化审美趋向建构其叙事策略,搭建用户关系,创造独特的审美空间。以纪录片创作构建新时代的网络文化生态,提高网生代人文水平。  相似文献   

7.
鲁澧 《湖北档案》2012,(4):30-31
作为一种影视作品类型,纪录片与其他片种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一种"记录"的艺术。纪录片的责任也就来自这种"记录"。它就像一位法度严谨的史官记录着世界点滴的变化。作为一种影像形式的史料,它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当然无可厚非,因为,对于现实世界的关注熔铸了时代的精神和作者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林溪漫 《东南传播》2011,(8):112-114
与《话说长江》相比,《再说长江》在电视理念上的创新、电视技术上的突破,它折射出这二十年间中国纪录片发展变迁的璀璨光芒。本文通过对两部恢弘的社会画卷《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比照分析,探究我国纪录片在创作理念和创作手法以及采编手段上所取得的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纪录片创作的突破,很重要的部分在于创作理念的创新.纪录中的选题确定、细节的拍摄、关键点的抓取、具体素材的选取、故事的结构等,都是纪录片创作中不可忽视的要素.纪录片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展示现实生活的平台,通过直抵灵魂的东西,让他们看清自我,让每一个人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公益纪录片 《180台DV的故事》 正是这样一部纪录片,透过孩子们的眼睛让人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开始逐步地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生活.在有声语言艺术行业中,人工智能技术同样改变着播音主持行业.人工智能配音虽然可以解决诸如多语言环境下配音要求以及工作强度大等问题,但依旧存在一些技术上难以攻克的难题.文章通过纪录片《创新中国》探讨互联网+时代下人工智能在配音中的功能和优劣.  相似文献   

11.
赵星辰 《东南传播》2022,(3):134-136
作为中国首部海外维和战地纪实电影,《蓝色防线》在全国院线公映后拥有着良好的口碑,并获得第18届电影频道传媒关注单元最受传媒关注纪录电影。该片以年轻的维和战士作为叙事切入点,用独特的叙事艺术与新颖的表达方式传递了维和的内在精神,本文从创作理念、制作模式、叙事手法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更好讲述海外维和故事及同类型纪录片的后续创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李祥 《声屏世界》2011,(5):30-31
激情产生灵感,寂寞蕴育理性,当理性与灵感碰撞出火花,一部新的作品就将诞生。而在作品创作过程中坚守寂寞比激情更重要。2009年,由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景德镇市广播电视台、景德镇陶瓷学院联合创作出品的四集纪录片《中国瓷都景德镇》获第十一届电视外宣"彩桥奖"金牌节目、全国百种"外向型"重点音像电子出版物、"十一五"国家重点音像电子出版物等荣誉。  相似文献   

13.
生命题材纪录片创作发兴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契合当前广大电视观众对生命的思考、适应人们对医疗类电视题材消费的发展趋势、产生较高的社会价值,符合受众对包括医疗话题等社会重大突发事件关注的心理需求等重要的创作意义和现实价值。《生命通道》节目创作的成功之道在于其定位准确,类型丰富;坚守真实是这一纪录片的核心;通过细节展现节目魅力;注重艺术手法的运用。在更好地发掘节目在表达生命哲学时的优势、特点和戏剧张力,更好地激发节目创作人员的创作潜能和职业信仰等方面还存在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贺杰 《东南传播》2016,(8):102-104
在大众娱乐化的语境下,纪录片的故事化已成为观众的一个重要需求。在内容真实性的前提下,以故事手法讲述事件,在叙述过程中重点渲染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在细节中刻画人物性格,从而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去吸引观众,以活生生的人物个性去感动观众。献礼纪录片虽然有一个"高大上"的主题,因此要讲好故事,更要注意做到故事化策划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15.
祝宁 《新闻前哨》2022,(12):69-70
人类社会的非常历史时期,是笔端、镜头发挥效能有力而炽热的抓手,如何恰当地借用优势表达主流价值观,避免落入负面舆论漩涡之中,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之一;由于特殊时期的拍摄环境限制,常常需要在把握纪录片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汲取更为多元的视角、多种途径的信源,成为一项重要议题;视角是纪录片的立柱,真实性是纪录片的底座,在疫情防控期间,特写镜头匮乏的补救、正向信息的择取与舆论引导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史兴庆 《新闻前哨》2014,(11):46-47
今年上半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播出,相比于第一季,第二季引起的社会关注更为广泛,《舌尖》系列也有望成为纪录片走出低谷、大众化归来的拐点.  相似文献   

17.
历史人文纪录片担负着传承精神价值和历史文化解释权等重要使命。随着新的传播手段出现,纪录片有了更广泛的平台和受众。在新的受众群体和时代语境下,历史人文纪录片不仅延续了之前的主流价值体系,也展现出强大的适应性和创造力。本文以获得第30届中国电视金鹰奖最佳电视纪录片提名、福建省广播电视艺术奖一等奖的纪录片《李焕之与国歌》为例,探究在新的时代语境下,历史人文纪录片如何运用两极手法,将“小”和“大”交替结合,贯穿始终,在纪录片的选题、叙事、影像、主题各个层面,为新时代历史人文纪录片表现手法的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阮怡 《东南传播》2018,(2):10-11
突发事件报道中的舆论引导,挑战与机遇并存。在网络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时代,增强突发事件报道的舆论引导力,让来自党和政府的权威发布、来自现场的客观报道、来自社会各界的守望相助成为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主流声音,是主流媒体的职责与担当。本文以获得第27届中国新闻奖广播直播一等奖作品《泰宁泥石流紧急救援》为例,从突发报道媒体应对机制、议题设置和传播手段等方面,分析探讨突发事件中提升舆论引导力的媒体策略。  相似文献   

19.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倾力推出的大型特别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所传达的信息一次又一次地得到灾区听众的好评和认同,也赢得了社会方方面面广泛的认可和尊重。中央台的这一实践强化和重树起广播媒体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